0

      今日人氣

      5721

      累積人氣

      153

      粉絲數

      4766

      回答數

      40257

      文章數

1010215醫療相關新聞(1)

感謝蔣世中醫師熱心整理提供.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12045&level_no=2&doc_no=83723 針對某節目母乳問題之澄清 RSS 訂閱衛生署 RSS 焦點新聞建檔時間:2012/02/14 17:37:17更新日期:2012/02/14 17:38:23 針對有節目就母乳哺育問題談到若干不正確的觀念,國民健康局提出澄清。據民眾反映,該節目提及寶寶在3個月可以吃副食品,惟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建議,嬰幼兒應以純母乳哺育到六個月,之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可持續哺乳至兩歲或以上,對母親與嬰兒的健康及親子互動都有益。另外對於寶寶餵母乳是否需要喝水?世界衛生組織亦建議,純餵母乳並不需要再特別給寶寶喝水,母乳本身已經是適合寶寶的濃度。(詳如對應表)。國民健康局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已11年,除專業訓練之醫護人員能夠提供媽媽正確哺乳知識與技巧,讓媽媽產後儘快有母子肌膚接觸,刺激泌乳激素,讓乳汁及早開始分泌,讓媽媽成功哺育母乳,並提供醫謢人員之輔導與教育訓練,強化其母乳哺育之正確知識與技巧,國民健康局呼籲,請尚未加入的醫院診所趕快加入。該局在孕婦健康手冊已提供許多哺乳資訊,另有印製「成功哺乳教戰手冊」歡迎民眾索取,亦設置之母乳哺育免付費專線0800-870-870(台語諧音:媽飼您!媽飼您!),及網站,均可提供民眾上網查詢母乳相關資訊,網址: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母乳觀念對應表.doc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12045&level_no=2&doc_no=83721 疾病管制局發布庫賈氏病病例更新資訊 RSS 訂閱衛生署 RSS 焦點新聞建檔時間:2012/02/14 17:22:39更新日期:2012/02/14 17:26:44 依據台灣神經學學會庫賈氏病通報工作小組今(101)年第一次病例審查結果,疾病管制局更新庫賈氏病病例資料,本次審查計新增1例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我國自民國85年至101211日止,共計通報450例疑似庫賈氏病病例,經審查為庫賈氏病可能、極可能及確定病例共計277例,其中散發型庫賈氏病272例(包含可能病例33例、極可能病例237例及確定病例2例),遺傳型庫賈氏病確定病例4例,新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1例(英國境外移入個案)。臺灣近10年來,庫賈氏病平均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與國際各國之年發生率相似。庫賈氏病可分四型:散發型(sporadic, s-CJD),占所有病例數的80~90%,一般推測是人體自行產生異常普利昂蛋白而致病變;醫源型庫賈氏病,與注射已感染的腦下垂體激素,及移植已感染的硬腦膜等醫療行為有關;另有遺傳型庫賈氏病及與「牛海綿狀腦病」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variant CJD, v-CJD)。疾管局表示,庫賈氏病已列入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病例通報、監測、審查機制、感控與通報指引等均已建置完備。經病例審查列入可能、極可能或確定病例者,疾管局均已函文要求臺灣血液基金會、醫事處及診治醫院等落實捐血、器官移植管制與院內感染控制措施,減少疾病散播的風險。庫賈氏病相關資訊業已公佈於疾病管制局網頁(http://www.cdc.gov.tw)之防疫專區/疾病介紹/庫賈氏病中,供各界下載使用。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12045&level_no=2&doc_no=83718 情人多一「套」,安全一把罩 RSS 訂閱衛生署 RSS 焦點新聞建檔時間:2012/02/14 11:17:04更新日期:2012/02/14 11:17:14 情人節將至,在充滿羅曼蒂克的氣氛中,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記得保護自己與情人的健康,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免於感染愛滋的恐懼。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到淋病、披衣菌等性傳染病,可能會導致不孕的後果,加上年輕族群感染愛滋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疾管局統計,10015-24歲新通報之感染者較99年增加了15%,感染者有9成以上是透過性行為傳染。疾管局提醒,性愛派對中使用娛樂性用藥,除可能增加感染性病及愛滋的風險外,亦可能帶來諸多的器質性傷害。另根據該局10012月針對15-59歲男性進行調查顯示,初次性行為有使用保險套比率有增加的趨勢,顯見使用保險套的觀念已逐漸成為新男人應具備的特質。疾管局再次呼籲,不要與「性交往史」複雜的對象進行性行為,並拒絕使用毒品;即使在最快樂的時候,又不願做好愛滋病及性病防範時,就應該拒絕與其有任何的性接觸,若有任何不適症狀,亦可多加利用疾管局「友善性病門診推薦醫師」及「愛滋匿名篩檢醫院」接受諮詢。相關訊息,請參閱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1922防疫專線,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請撥0800-024582疫情專線。再次提醒民眾,於性行為時,還要多一「套」,才是正港ㄟ「性好男人」基本要求。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142643 散發型庫賈氏病新增1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2012/02/15台灣新生報 國內新增一例散發型庫賈氏病病例,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密切注意。疾病管制局昨日(十四日)根據台灣神經學會庫賈氏病通報工作小組今年第一次病例審查結果,新增一例散發型庫賈氏病即可能病例。庫賈氏病為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是一種腦部空洞化的病變。根據疾病管制局資料,自民國八十五年以來,我國共累積兩百七十七例病例,其中散發型庫賈氏病佔百分之九十八,另有遺傳型庫賈氏病確定病例四例,新型庫賈氏病(即俗稱的狂牛病)即可能病例一例。疾病管制局表示,台灣近十年來庫賈氏病平均每年發生率低於百萬分之一,其中以散發型最常見,超過百分之八十,惟一一例新型是由英國境外移入個案。根據疾病管制局提供資料,庫賈氏病為一種潛伏性疾病,病患年齡層分布廣泛,超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病人發病年齡大於三十五歲。發病時症狀有意識不清現象與失智症狀,並產生多種運動失調等情形。晚期容易出現肌肉抽動,及併發多種神經症狀。散發型庫賈氏病患者通常於發病後三至十二個月內死亡。散發型與新型庫賈氏病傳染方式尚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新型庫賈氏病是人因食入感染狂牛症的牛隻產品而感染。我國已於民國九十六年起建立通報及監測系統。疾病管制局表示,庫賈氏病已列入我國第四類傳染病,監測與通報機制均建立完備,國人勿過度恐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899608.shtml 罕病中的罕病 將可直接在台篩檢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2.14 07:58 pm
尼曼匹克症C型被喻為罕病中的罕病,國內被確定病患不超過十人,人數少、小聲音,很容易就被遺忘、受到冷落。為提供尼曼匹克症C型罕見兒妥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特地與愛可泰隆藥廠合作,直接在台篩檢,縮短確診時間。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指出,尼曼匹克症C型的發病年齡不一,國內患者大多於十歲左右開始出現症狀,如果未能及時確診、投以藥物,幾年後,就將嚴重退化,甚至死亡。目前國內的患者不到十位,全球大約五百例。 由於罕病醫療的市場規模小,投資成本相對較高,以往國內尼曼匹克症篩檢檢體都必須送至澳洲確診,往返時間大約需要兩個多月。為了縮短篩檢時程,台大醫院多年來持續研究尼曼匹克症早期篩檢技術。 胡務亮指出,在愛可泰隆藥廠的協助下,台大已有能力進行尼曼匹克症C型篩檢,提早確診,以利後續治療。如此一來,也能減少病患以及家屬等待的時間,稍減內心煎熬。 尼曼匹克症C型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的脂類累積於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以及腦部,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胡務亮指出,想確診尼曼匹克症C型,就需從患者皮膚細胞著手。研究人員在培養細胞後,觀察膽固醇的運作方式。 臨床顯示,患者最早症狀為肝脾腫大,但病徵不明顯,許多人都是等到智能與運動功能的退化,例如成績退步、吞嚥困難、行動障礙時,才被發現不對勁。 胡務亮提醒,如果家裡小朋友出現不明原因神經退化時,像是肢體不靈活、容易跌倒,記憶力變差,學習能力退步,尤其是在十歲左右,家長就應提高警覺。 在治療上,愛可泰隆藥廠研發出治療尼曼匹克症用藥,最近幾年來,與台大醫院醫療團隊保持合作,持續研發藥物,希望幫助罕病兒得以積極治療,擁有良好生活品質,而辛苦的家人能夠更堅強地走下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899612.shtml 藥廠總裁:台積極投入罕病 世界少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2.14 05:10 pm
對尼曼匹克症C型病患來說,愛可泰隆藥廠可算是救命恩人,如果沒有該藥廠研發藥物,病情勢必持續惡化,甚至死亡。愛可泰隆藥廠總裁威廉菲爾,上午出席記者會時表示,愛可泰隆台灣分公司將於今年成立,希望給予病人更好的治療。 威廉菲爾指出,台灣是亞洲唯一,也是世界上少有對罕見疾病深入認識及積極投入的國家。在現行「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之下,台灣健保給付涵蓋了罕見疾病所需要醫療及相關的醫療保健服務。 愛可泰隆公司在2003年進入台灣,同時在台灣進行Zavesca (治療高雪氏症及尼曼匹克症藥物)臨床試驗研究。這段期間,台大醫院則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威廉菲爾說,該公司將於今年正式跨足亞洲,在台灣成立分公司,並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合作,投入尼曼匹克症C型檢測以及藥物等研究領域。他說,因深耕並了解到罕病的需求,所以關切兒童的照顧。不論在治療肺動脈高壓(PAH)、尼曼匹克症C型的治療成果上都有顯著的改善。未來,還將積極擴大對臺灣的投資,發展更多的藥物,為患者帶來更多創新的藥物。 尼曼匹克症C型聯誼會會長巫錦輝出席記者會時,睡眼惺忪,神情相當疲累。他說,「昨晚才睡一個半小時」,就讀國中的兒子最近情況不好,晚上睡不著,他只好開著車子,在台北市區閒逛。巫錦輝無奈地說,不知自己還可撐多久,希望政府能夠儘速建立一個妥善照護系統,讓罕見疾病家屬獲得支撐,擁有更多能量,可以勇敢地面對挑戰、走下去。 國民黨籍立委楊麗環指出,希望這一屆立法委員任內,集合眾人之力,讓長照服務法能夠順利立法,造福國內所有需要長期照護服務的病患及其家人。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0&CID=142671 台大發展尼曼匹克症C型篩檢技術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2/02/15台灣新生報 臺大醫院昨日與愛可泰隆藥廠合作發展尼曼匹克症C型篩檢技術,透過雙方的合作,讓臺大醫療團隊有能力進行尼曼匹克症的篩檢、確診。尼曼匹克症C型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的脂類累積於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以及腦部,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患者可能先出現肝脾腫大的現象,接著就是智能與運動功能的退化(如吞嚥困難、行動障礙等)。尼曼匹克症的發病年齡不一,臺灣的患者大多於十歲左右開始出現症狀,可能在症狀出現幾年之後就已經有嚴重的退化,甚至死亡。目前國內的患者不到十位,全球大約五百例。如果可以提早診斷,得到正確治療,便能夠減緩病情的惡化。C型患者與AB型不一樣,並不是酵素的缺乏,而是NPC基因突變,NPC蛋白功能異常導致細胞內膽固醇的累積。發病年齡通常在學齡期,但也有部分病患在成年才發病,症狀仍以肝脾腫大為主,出生的嬰兒黃疸可能會延續2~4個月,肝脾腫大為漸進式的,隨著年齡與累積的量而趨於明顯。神經症狀包括學習障礙、智力減退、說話不清晰、步態不穩、垂直眼球運動受限、抽筋、肌張力不全等。要確診需靠皮膚纖維母細胞的特殊染色及膽固醇酯化活性分析。尼曼匹克症病友聯誼會會長巫錦輝的兩個子女皆為C型患者,成立聯誼會是讓更多病家得以相互分享彼此扶持,也期盼有類似病友能夠主動聯繫,共同為病友的權益爭取而努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feb/15/today-health2.htm 自由時報1010.2.15 罕病尼曼匹克症篩檢不必送國外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愛可泰隆藥廠合作,研發罕見疾病尼曼匹克症的篩檢技術,是亞洲地區首見。罕病家屬不必再將檢體送到國外,可將篩檢時間從3個月縮短至1個月,以便及早確診接受正確治療,可控制病情,延緩惡化,台大團隊還可進一步協助亞洲其他國家進行檢驗。 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黃蔚綱表示,過去衛生署僅補助罕病家庭將檢體送到國外檢驗,但國內檢驗卻不補助,導致家屬一律將檢體送國外檢驗,國內毫無市場,藥廠無意願投入研發檢驗技術,去年起終於公告送國內檢驗也可獲補助。 尼曼匹克症C型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脂質累積於病人肝、腎、脾、骨髓以及腦部,造成器官病變,患者會先出現肝脾腫大,接著智能與運動功能退化。一對兒女罹患尼曼匹克症的巫錦輝說,提早確診,可在併發症嚴重前,接受治療,有助於減緩病情惡化。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指出,台灣約有78個患者,每幾年就會出現一例,全球大約500位患者,及早正確檢驗診斷,有助於延緩病情控制。以往國內並無尼曼匹克症C型的檢驗,家屬必須將患者細胞送至國外檢驗,過程長達23個月,甚至半年,如今國內也發展出這項檢驗技術,台大醫院是亞洲地區唯一有能力進行篩檢與診斷的團隊。     http://care.cdns.com.tw/20120215/med/yybj/733780002012021420054860.htm 尼曼匹克症C型 可在台篩檢 中華日報《2012/02/14 20:05  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過去要確診罕見疾病尼曼匹克症 C型,必須將檢體送至澳洲篩檢,往返至少半年;為提供患者更迅速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與愛可泰隆藥廠合作,直接可在台大醫院篩檢,只要 1個月就能確診,且能及時接受治療。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指出,國內確診為尼曼匹克症 C型病患不超過 10人,全球大約 500例;患者大多於 10歲左右開始發病,會神經退化,且先從運動功能產生,會出現肢體不靈活、走路跌倒及成績退步等。 尼曼匹克症 C型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的脂類會累積在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及腦部,造成這些器官病變。 胡務亮表示,尼曼匹克症 C型確診必須將皮膚細胞切片做篩檢,並做基因分析,以往,檢體須送到國外篩檢,約半年才能確診,往往會有污染及耽擱的風險;今後可在台大篩檢,只要 1個月就能確診,且能及時接受治療。 胡務亮指出,目前針對尼曼匹克症 C型治療,藥物已有進展,及早確診用藥,可減緩病情惡化。       http://care.cdns.com.tw/20120215/med/jkbj/O85004002012021418320648.htm C肝洗腎易發炎 短期死亡率高 中華日報《2012/02/14 18:32 記者黃伯偉�大林報導  根據研究顯示,雲嘉地區 C型肝炎及洗腎患者人數都高於全國平均值, C肝洗腎病人易有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複合症候群,短期死亡率較未感染 C肝的洗腎病患高。醫師建議,本身有 C肝且洗腎的病患應及早接受 C肝治療,才能阻斷惡性循環,降低死亡率。  大林慈濟醫院醫師蔡宏斌針對「 C肝感染對於規則透析病人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複合症候群的影響」,與研究團隊追蹤 153名位洗腎病人,其中 58名為 C肝抗體陽性與至少 1 HCV-RNA陽性患者, 95名未感染,使用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計分表進行評估;追蹤 7個月後發現,活性 C肝組比對照組的發炎反應高、透析時間長、血中膽固醇低,也就是營養差又有發炎反應,短期死亡率較高。  蔡宏斌說,雲嘉地區的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有較高罹患 C型肝炎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以目前文獻資料來看, C肝感染後並不一定要馬上治療,但此次研究顯示, C肝若能早期治療,阻斷惡性循環,可降低洗腎患者的短期死亡率。  研究並指出,一般洗腎病人通常在洗腎前只檢驗肝炎抗體,並未進一步檢驗病毒量,以確認 C肝感染者是否需接受治療,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這些患者若未治療好 C肝就接受腎臟移植,很容易在 7年內就因尿毒要再次洗腎。對於考慮換腎治療的年輕 C肝腎友,接受干擾素治療 1年後接受換腎的成功率可大幅提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7/6900991.shtml 眼科醫學會聲明:出問題 多因未嚴格篩選病人
 
Upaper記者詹建富】2012.02.15 09:32 am
國內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雷射近視手術安全性的質疑,不過,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昨天重申,雷射近視手術引進台灣19年,受術病人至少有230萬人,出現手術副作用或併發症的整體發生率低於百分之一,只要嚴格篩選病人及注意手術過程,它是「一種相當安全的手術」。 眼科醫學會理事兼雷射屈光手術召集人丘子宏指出,出現問題的多半是沒有嚴格篩檢病人,某些原本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如乾眼症、圓錐角膜)如貿然開刀,就要小心。 至於雷射近視手術常見的併發症如眩光、夜間視力變差及乾眼症的問題,台大醫院眼科醫師王一中強調,近年來雷射儀器已有大幅進展,使可能的併發症降到最低。 眼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林浤裕也表示,以美國對於治療手術如此嚴謹的態度,如果雷射近視手術是不安全的,美國就不會開放飛行員接受這項手術。 丘子宏指出,雷射近視手術即使有併發症,多半是在術後半年內出現,不可能在術後多年才出現視力突然往下掉的現象,他研判,可能是病人本身有白內障、青光眼或視網膜問題,不應歸罪於雷射近視手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7/6900989.shtml 近視雷射手術約1/100有後遺症
 
Upaper記者劉惠敏】2012.02.15 09:32 am
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夯,不過眼科名醫蔡瑞芳發現,少數動刀多年的病患,視力會不明原因減退,因無法向病患「掛保證」未來沒有後遺症,近半年不再動近視雷射手術。 蔡瑞芳20年前擔任林口長庚醫院眼科主任,便引進「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LASIK)。他說,LASIK是以雷射刀切割角膜瓣,翻起角膜瓣後,再以雷射改變下層角膜弧度、矯正度數,再蓋回角膜瓣。光是蔡瑞芳近20年動過的手術,就有上萬例。 術後10多年 視力大衰退 不過蔡瑞芳發現,約有67名個案,在手術10多年後視力衰退,例如一名45歲女性,開刀前近視度數89百度,矯正後視力1.0,但最近視力退化到連開車上路都不行,也檢查不出有其他眼疾。其他個案也是正值壯年,男、女皆有,沒有特異性。 蔡瑞芳推測,因角膜瓣蓋回去後不會癒合,雖不會形成疤痕,但病毒等致發炎物質有孔而入,長期發炎狀態影響視力。且病患多剛好年逾四十,可能是開始老花眼,水晶體等結構改變,而導致視力衰退。 引進醫師 蔡瑞芳不再動刀 蔡瑞芳說,半年前看到好幾名案例,當時也正評估是否要更新儀器為無刀雷射。他認為要對病患負責,儘管不明原因的視力衰退人數比率極低,還是決定不再動雷射近視手術。 術後長期發炎恐致視力退化?眼科醫學會雷射屈光手術委員會召集人丘子宏說,醫界並「沒有這樣的說法」,也從未有相關的案例報告,不了解個案狀況,但恐怕不能將個案當做通則。 蔡瑞芳也再三強調,雷射近視手術仍是高度精準、安全性高的手術,可確實矯正視力,醫界認可常見的後遺症是眩光、乾眼以及夜間視力減退,且是不可逆的。但考量仍有少數人之後不明原因視力衰退,無法在術前發現,才自行決定不再動刀。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71290 眼醫:我也動過 十多年來視力穩定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聯合新聞網 2012/02/14 眼醫張朝凱說,任何手術都有風險,以他的經驗,雷射近視手術僅有少部分患者會有視力回退現象,約變成術前度數的十分之一。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雷射近視手術到底安不安全,多次掀起論戰,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朝凱12年來,在台灣已做過三、四萬人的近視雷射手術,他自己的眼睛更做過雷射手術,他認為,「蔡瑞芳的意見不代表所有眼科醫師的意見」。 他也質疑,雷射近視手術在美國、大陸時間更長、病例更多,並沒有傳出類似問題。張朝凱說,近視雷射手術初期技術或許沒那麼完善,但20032005年眼科醫學界提升技術,改善術後的眩光、散光等問題,並已進展到「無刀雷射」的階段,滿意度普遍可達95% 張朝凱更以自己的經驗提出證明。他說,多年前在美國進修時,因為左眼近視100度、右眼500度,兩眼有視差,而做過右眼的雷射近視手術,十多年來視力還算穩定,照常幫病人手術,夜晚也可以開車。 張朝凱說,任何手術都有風險,以他的經驗,雷射近視手術僅有少部分患者會有視力回退現象,約變成術前度數的十分之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01506.shtml 衛署:不會禁止雷射近視手術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2.15 06:01 am
蔡瑞芳LASIK「封刀說」,昨在眼科醫界投下震撼彈。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昨晚緊急消毒,強調雷射近視手術已引進台灣十九年,受術病人至少有二、三十萬人,出現手術副作用或併發症的比率低於百分之一,只要嚴格篩選病人及注意手術過程,是「一種相當安全的手術」。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也強調,除非醫師的見解發表在國際期刊,且經醫學會的科學討論認為手術確實不再適合,否則衛生署不會禁止這項手術,其他國家也未明文禁止雷射近視手術。 石崇良表示,雷射近視手術早年技術較不成熟,併發症相對較多,有些醫師會接獲病患抱怨;不過,如未做科學性統整,只是提出個人臨床經驗,未必能呈現全貌。 眼科醫學會理事兼雷射屈光手術召集人丘子宏指出,雷射近視手術可讓九成五患者視力恢復達零點八以上,雖偶有極少數醫師質疑安全性,但其實手術非常安全,出問題的多半是未嚴格篩檢病人,如對某些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如乾眼症、圓錐角膜)貿然手術所致。 至於雷射近視手術常見的併發症如眩光、夜間視力變差及乾眼症問題,台大醫院眼科醫師王一中強調,近年來雷射儀器已大幅進展,包括前導波雷射、虹膜定位儀等,都會使可能併發症降到最低。 眼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林浤裕也表示,美國對於治療手術十分嚴謹,如果雷射近視手術不安全,美國不會開放飛行員接受這項手術。 丘子宏指出,雷射近視手術即使有併發症,多半是在術後半年內出現,不可能在術後多年才視力突然衰退;他研判,可能是病人本身有白內障、青光眼或視網膜等問題,不應歸罪雷射近視手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01467.shtml 眼科醫師 有人堅戴眼鏡有人以身試術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陳俐君�台北報導】2012.02.15 06:01 am
「醫師,如果雷射近視手術這麼好,你為什麼還戴眼鏡?」許多病患常詢問眼科醫師,懷疑雷射近視手術的安全性;非正式統計,台灣已有上百名眼科醫師以身試「術」,包括眼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林浤裕、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朝凱等人,術後至今都無異常。 不過,也有很多醫師選擇當「四眼田雞」,認為需把手術風險與個人需求一併考量。 張朝凱指出,多年前在美國進修時,因左眼近視一百度、右眼近視五百度,兩眼有視差,因而接受右眼雷射近視手術,十多年來視力很穩定,還可幫病人手術。 林浤裕也是兩眼不等視,左眼近視約四百度、右眼視力正常,兩眼視差大,平常只靠右眼視物,因此在秀傳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就接受RK(輻射狀角膜切除術)。他說,如今雷射手術比以前的RK手術進步甚多;他術後左眼視力也恢復到一點零,夜間開車沒有眩光問題,連為病人動近視手術都游刃有餘。 但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純如有不同想法。國二時,左右眼各近視約五百度;讀大學時愛漂亮,曾戴過一陣子隱形眼鏡。入社會後,因考量看診、手術時間長,擔心鏡片吸附角膜太久,易讓眼球乾澀,現在除了運動或出席開會等正式場合,考量活動方便與整體造型時,會偶爾佩戴隱形眼鏡外,多數時間,仍靠眼鏡看世界。 「我的工作是靠眼吃飯,不容許手術風險!」林純如指出,包括眼鏡、軟硬式隱形眼鏡,甚至雷射手術等,都是矯正近視好方法,每個人可依自己需求,選擇合適改善視力方式。但她提到,包括雷射手術在內,沒有一項手術是零風險,患者得承擔包括手術感染等潛在危機,「就算手術失敗機會不到百分之一,我也不願冒此風險。」 也是「四眼田雞」一族的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醫師蔡悅如說,從小學四年級戴近視眼鏡以來,已超過卅年。長年操作眼科手術,過程難免濺血,「戴傳統眼鏡工作,不但不用怕忘了拔隱形眼鏡傷眼,還能保護眼球,阻擋手術飛濺上來的血。」 蔡悅如以「印表機」比喻,機器不論解析度高低,都能列印影像,「乍看都很清楚,但細論品質,高解析度絕對較佳!」她強調,近視度數不論多深,只要未受手術矯正的角膜,不論戴眼鏡或隱形眼鏡,都能在鏡片輔助下,保有原始的最高解析度;而雷射手術過的角膜,不論是否成功,手術都會角膜上產生介面,「若硬挑剔視覺解析度品質,手術過的角膜,解析度品質絕對比不上未做手術者」。 林浤裕強調,雷射近視手術應無安全的問題,否則他不會拿自己的太太及妹妹來開刀,而且「自己就是活廣告」。在桃園開業的眼科醫師朱智盟,則是在八年前由林浤裕幫他執刀,他也說,這些年視力恢復正常,未曾出現後遺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01470.shtml 兩樣情美眉滿意效果 熟女悔做雷射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02.15 06:01 am
雷射近視手術夯,年輕美眉或熟女都趨之若鶩,但有人後悔去動手術,寧可選擇日拋隱形眼鏡。 廿三歲的張小姐,小學三年級就近視五百度,高一到大三都是戴硬式隱形眼鏡,後來越戴越不舒服,看到姊姊去做雷射近視手術效果不錯,大三她也去做。只有術後兩個月有乾眼症,「我點眼藥水就好了」,兩年來一切良好。 五十歲的丁小姐,原是廿多年的隱形眼鏡族,隨著年紀增長,淚水分泌不足、眼睛乾澀,加上眼瞼會長結石,磨到眼睛不舒服,卅八歲那年她去動雷射近視手術,但醫師為她留了一百度近視,說是讓她為了老花做準備。 「如果那時有日拋隱形眼鏡,可能就不做手術了。」丁小姐說,她術後散光又恢復成一百五十度,視力不夠清晰,醫師說她可能未在術後半年多看遠處,才又有散光。 近視高達千度的陳小姐說,早已預定下周要動近視雷射手術,聽到名醫不開刀,不免「剉一下」(嚇一跳)。不過,她還是決定,下周動手術。 小姐說,眼科醫師充分告知術後可能眩光、乾眼、夜間視力不良,甚至是未來白內障難開刀等後遺症;但她目前工作時間長,又常熬夜、出差,不僅乾眼不舒服,多次隱形眼鏡「拔」不下來,甚至痛到受不了,軟式的隱形眼鏡在眼中破裂。 另外,她計算近年花在拋棄式隱形眼鏡、藥水的錢,也要上萬元,兩相評估還是去動手術好了,但會在術前再跟醫師聊一聊。 動手術超過六年的林小姐說,剛動完手術,視力有一點,拋開眼鏡時很開心,但這幾年眼睛容易乾,近一年發現視力大不如前。雖然還沒去眼科檢查,懷疑還沒四十歲的自己是不是提早老花,不知這是否與雷射手術有關。      

我要留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