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男士的隱形殺手--談攝護腺癌


一般男人到了50歲以後,在組織學上大約有50%會有攝護腺腫大的現象,不過大部份並無大礙,但由於它緊臨尿道,所以一旦發生腫大後就會影響正常的排尿,例如:解尿遲緩、頻尿、滴尿、夜尿或解尿不乾淨之困擾等症狀。如果是良性的攝護腺肥大,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大多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但是其中有部分的病患卻可能轉化為攝護腺癌,在診治上也變得較為複雜。攝護腺癌是好發於老年男性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在65歲以後已有陡然上升的趨勢。

早期的攝護腺癌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病人的主訴症狀和良性前列腺肥大相似,有一部份的病人會發現有血尿的情形。以往對於前列腺癌的診斷通常是等有症狀出現或肛門指診才發現。傳統的肛門指診若發現攝護腺有異常的結節或硬塊,會考慮有攝護腺癌的可能性。自從1968年Watanaba發展經直腸超音波以來,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已被大大利用於攝護腺癌的診斷,其敏感度,專一度及全部準確度都比恥骨上經腹攝護腺超音波檢查來得高。但最重要的突破則是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自從在1979年被Wang等人分離出來後,因其在正常男人血液中含量微少,而在攝護腺有病變時,其血中濃度會上升,所以被用來幫助攝護腺癌的診斷。其次,PSA另外最大之用處則在於追蹤攝護腺癌手術或治療後有無復發或轉移的情形。不過最後的確定診斷仍是以經直腸超音波引導之攝護腺切片病理檢查結果為主,其腫瘤的偵測率可高達88%,但是此切片檢查也可能有某些副作用,包括血尿、發燒、尿路感染、菌血症(2.6%)等。至於,骨盆腔電腦斷層攝影、骨骼掃描等檢查則可以幫忙診斷攝護腺癌是否有轉移的情形。

在治療方面,假如能早期診斷出攝護腺癌而接受根除手術,其五年存活率相當高;但對於無法手術之局限性及局部侵犯性病患,則可以考慮放射治療,過去經驗顯示,放射治療的確能控制攝護腺癌,臨床上也有不錯的效果。不過對於較晚之期別,或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後,血清PSA逐漸升高或併有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之病患,則以荷爾蒙治療為主。但多數病患病情都會隨時間而惡化,因為腫瘤細胞會產生對荷爾蒙藥物的抗藥性而繼續分裂、轉移、擴散。大部份的腫瘤會轉移到骨盤腔之淋巴結及骨骼,引起激烈的疼痛。因此尋找新的取代性治療方法,包括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及基因治療,便成為重要研究課題。到目前為止,導致攝護腺癌的原因仍未知,所以並沒有絕對的預防方法。健康的飲食(少油、少肉、多纖維)及補充抗氧化劑(例如:茄紅素等)或許能預防,但是兩者間的關聯尚須進一步的證實。但是考慮到45至60%的病患來診時就已有轉移(D期)的情形,且其預後都較不好,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在病人仍沒有症狀時早期診斷出來,例如4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至少應作一次肛門指診;而對於一些高危險族群如有家族病史以及50至70歲之男性,則考慮加上PSA測定,甚至建議經直腸超音波引導之攝護腺切片來增加診斷之正確性,如此才有較大的機會治癒病患,以減少攝護腺癌的死亡率。
臺安醫院 泌尿科 陳欣宏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