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肺結核

黃先生是一位已經退休的人,原本常和社區鄰居互動,雖然偶爾咳嗽有痰,日子過的還算愜意;直到有一天,一陣咳嗽之後他咳出了一口血痰,從此他的生活陷入不安之中,因為他聽說咳血有可能是肺結核的症狀,而肺結核在老一輩的人口中叫「肺癆」,是人人敬而遠之的傳染性疾病。那麼,到底黃先生的顧慮是否正確呢?肺結核到底是甚麼疾病,會出現那些症狀呢?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

傳播方式: 主要是飛沫與空氣傳染。當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在咳嗽、吐痰、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果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主要發生在與病患同住一室的家人或親近接觸的人,與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是否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也是影響被傳染機會的重要因素。

潛伏期: 結核菌是一種好氧性的抗酸性細菌,學理上,肺結核的感染分成初次感染與潛伏於體內的感染再活化兩種型式。在初感染時,大約95%的人會因自身的免疫力而未發病(即潛伏結核感染期,LTBI),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機會發病,感染後,一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隨著時間的進程,發病機率則會遞減。諸多國際間之研究結果亦顯示,與傳染性肺結核個案之接觸者如為幼童,則終其一生的發病機率高達17%,較成人接觸者發病機率的5%高。

傳染期: 痰裡含有活的結核桿菌的時期。其傳染力決定於排出結核菌的數目、環境陰暗潮濕因素、通風程度、結核菌有無曝曬在陽光或紫外線下,以及病人在談話、咳嗽及打噴嚏時造成飛沫的機會大小等因素。而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後,通常在2週內即可大大的降低其傳染力。

易罹患結核的高危險群: 包括糖尿病、肺塵症、接受過胃切除手術、營養不良、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免疫機能不全者、末期腎臟病患者等。

結核病的臨床表現: 肺部是結核菌主要感染的地方。常見的症狀有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午後近傍晚微燒、咳血等。但這些症狀在其他慢性胸腔疾病亦會出現,故只能作為診斷上的參考之用。所以要診斷結核病必須綜合臨床表現,加上放射線學之變化,最後再以實驗室檢驗加以證實,才算完整。因此如有疑似結核病之症狀(如咳嗽超過三週),宜儘速就醫。

目前結核病診斷方式
細菌學檢查: 經由驗痰發現結核菌,是肺結核最重要的診斷依據。痰裡有結核菌的病人(稱為開放性結核病),因為具有傳染性,也是結核病防治的重點對象。痰細菌學檢查一般採用塗片抗酸菌染色及結核菌培養二種方式,痰塗片可偵測出痰中細菌量大的病人;至於痰中細菌量小的病患,即痰塗片陰性者,可藉由痰培養發現細菌。經過研究顯示,同樣是培養陽性的病患,塗片陽性者的傳染性是塗片陰性者二倍以上。

胸部X光檢查: 當痰液中找不到結核菌時,亦可由胸部X光檢查加上病人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之數據,作為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依據(稱非開放性結核病)。

病理切片: 若為肺以外的器官產生結核病(統稱肺外結核),須透過手術進行切片,再由病理科經染色顯微鏡甚至分子生物的技術,進行診斷。經確診,再給予適當的抗結核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 結核病是個可治癒的疾病,同時在多種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之下,按規定服藥2週內即可大大的降低其傳染力,持續服藥至少6個月以上即可完全治癒。為避免治療中斷導致治療時間延長,或產生抗藥性,建議患者皆應納入都治計畫(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使用藥物如有產生身體異狀需就醫處理。

總之,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肺結核病,尤其是結核性腦膜炎。凡是45歲以上的人,應該每年定期胸部X光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生活有規律、飲食適宜、睡眠充足、適度的運動與休息、保持身心愉快,可以增加個人的抵抗力。另房屋住宅光線要充足、空氣流通,及避免到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本文作者:仁愛醫院胸腔內科 洪崇文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