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無法忍受的急性腰痛:輸尿管結石引起的急性腎絞痛

一.前言:

林先生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因突發性左下腹部劇烈絞痛並合併嚴重的噁心與嘔吐,而至本院急診就診;四年前他曾有過結石由尿道自然排出的病史。尿液檢查呈現顯微性血尿,而X光片發現左側骨盆處有一個0.5公分的鈣化點,腹部超音波檢查出左側腎臟有水腫之情形。在急診科醫師診斷為左側輸尿管結石引起之急性腎絞痛並為他緩解疼痛後,將他轉到泌尿科門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二.定義和症狀:

當腎結石掉落至輸尿管時會開始引起疼痛,其典型的表現為急性腰部絞痛並可能會投射到鼠蹊部。隨著結石往下移動,疼痛的位置也會往下移,並可能投射到生殖腺如男性的睪丸。而當結石掉落至輸尿管與膀胱交接處時,除了疼痛外,病人也可能會同時有尿急,頻尿與解尿困難的症狀。約有90%左右的病人會有解血尿或檢查出顯微性血尿的情況。由於結石阻塞導致腎水腫而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急性腎絞痛有時會與急性腹痛或骨盆痛不容易區分。

三.發生率:

人的一生中發生尿路結石的機會約有12%,而且復發率相當高,五到十年內再發生的機會高達50%。根據近幾十年來的統計,國人尿路結石的發生率和復發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內學者(2006)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尿路結石的盛行率為9.6%(男性為14.5%,女性為4.3%)。

四.臨床診斷:

診斷方面除靠臨床病史詢問與尿液檢查外,仍需藉由影像學檢查來確定結石的位置。目前常用之檢查包括有腹部X光、超音波、靜脈注射之尿路攝影(IVU+PV)、電腦斷層(CT)以及順行性或逆行性腎盂攝影(RP)等,須由醫師依照病人個別狀況而選擇合適的影像學檢查。

五.治療:

依據研究顯示,如果結石大小在橫徑5mm以內,自然排出的機會較高。但隨大小增加排出的機會愈小,且所需排出的時間亦會愈長。但大小超過6mm以上,自然排出的機會則相當低,約有99%的病人之後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處理。目前常用的處理方式,包括有體外震波碎石、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及經皮穿腎內視鏡碎石取石術等。如上述方式失敗時,則可考慮傳統手術或腹腔鏡手術來治療。對於選擇何種方式,應與泌尿科醫師討論和評估後再做決定。

六結語:

由於尿路結石的復發機會相當高,所以發生後應做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調整以預防結石的復發。而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顯示,多喝水以達每日尿量2,000cc以上、維持正常體重、與定期作運動可顯著減少結石發生的危險性;尿路結石的患者建議由泌尿科醫師定期追蹤治療。


劉瑞盟 醫師 簡介

現職: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外科主任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三軍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國軍岡山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外科專科醫師、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泌尿外科 劉瑞盟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