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腦中風復健

腦中風指的就是供給腦部任一區域的血管突然的發生意外、障礙或病變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中斷,造成腦部神經暫時或永久地受損或死亡。其中梗塞性腦中風約占80~85%,出血性腦中風約佔15~2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腦中風是已開發國家中的第三大死因,而在台灣名列十大死因之第二位,並且是成人殘障的主因。其危險因子如下:年齡(55歲以後,每增加10歲,發生率加倍)、性別(65歲以前,男性腦中風病人較女性多)、種族(東亞民族的腦出血發生率高於西方白種人)、家族史(親屬中有腦中風病史者中風機率較高)、有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具心房顫動、心衰竭、心肌梗塞患者)、高血脂、缺乏運動、吸煙、飲酒等。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有助於中風的防治。

腦中風不但會造成患者急性的危害,針對後續的運動行走、語言、吞嚥,和日常生活功能上的缺損,亦是相當大的負擔。ㄧ旦家中有人中風,往往家中的氣氛就變的截然不同,常會不知所措和悲傷,故面對接踵而來的長期復健工作,此時中風病人與家屬都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千萬不要過度心急,可尋求專業人士或機構協助。

何時開始復建
依照英國物理治療指引,建議栓塞性中風患者在病發3日後開始接受復健治療,早期開始復健評估和治療是確保最佳復健療效的不二法門。復健科在病人「醫療狀態穩定」後,便會及早介入。腦中風病發後的12個月都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運動能力恢復最快,應好好把握時機。

中風復健可分三階段

(一)急性期:
生命象徵已穩定超過24小時後,就可開始在病床上翻身及做肢體關節運動,可防止褥瘡及關節僵硬的發生。中風病患儘早開始復健活動是很重要的,避免相關併發症和促進成效是早期復健介入的重點。

(二)亞急性期:
約中風發生後一週至數月間,治療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或重新整合、訓練日常生活功能,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增加患者的功能的獨立性。

(三)慢性期:
約中風一年後,治療目標將患者的功能發揮到最大,並增進生活品質。

中風的後遺症與併發症相當多,復健治療會盡量依個別病人的症狀與程度來進行。而本院復健團隊包括:復健醫師、物理治療師(PT)、職能治療師(OT)、語言治療師(ST)、復健護理師、社工人員。以下簡述部分治療項目:

2物理治療:
1.針對行走功能障礙、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重建其整體肌力、肌肉軀幹運動功能(肌耐力、平衡、協調)和步行能力。
2.促進心肺耐力。
3、輔具的使用。
4、早期床邊物理治療,可針對臥床病人進行被動關節運動,教導擺位與翻身,床上運動等項目,並請家屬主動參與治療。

職能治療:
1.被動性關節活動以避免關節攣縮。
2、坐站平衡訓練。
3、上肢功能訓練:依據病人的能力選用適當的活動來增進其上肢動作。
4、日常生活訓練,例如:進食、衛生、穿脫衣物等自我照顧活動、輔具評估與訓練。
5.環境改造﹕改變環境使病人發揮功能,例如改變居家障礙環境讓其得以早日獨立
6.副木製作:利用副木提供擺位以避免關節變形。

語言治療:矯正語言障礙,例如失語症的病人,利用溝通輔具,給予口語和理解表達之訓練;針對吞嚥功能障礙予以治療。

中風復健是一項長期抗戰任務,患者本身意志力和心情的調適很重要。不要給患者過多壓力,應該放鬆心情持續有信心復健及調整生活型態,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的生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