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魯特維氏咽峽炎(Ludwig’s angina)合併呼吸窘迫

文�李清池
   天氣進入秋冬,一名45歲患者因發燒、吞嚥疼痛、喉嚨痛3天,進而發覺呼吸越來越困難,至急診就醫。檢查顯示,患者的雙側下頷區有紅腫及壓痛情況,牙關緊閉;內視鏡檢查發現,上呼吸道近乎阻塞;影像學檢查顯示,下頷區及頦下區有局部膿瘍及廣泛性組織腫脹,合併舌頭往上及往後推擠,白血球升高至1萬7000單位。
▲魯特維氏咽峽炎的主因來自齒源性感染,其感染會往下擴散到下頷區及頦下區,接著可能造成膿瘍。(照片提供�李清池)
在診斷為魯特維氏咽峽炎(Ludwig’s angina)合併呼吸窘迫的情況下,緊急為他進行氣切手術及清創手術,隨後給予傷口照顧及抗生素治療,在採用開放性傷口換藥數日後,傷口感染情形獲得緩解,再安排傷口縫合。患者在兩週後出院。出院時,他直說原來以為是感冒,沒想到差點無法呼吸,需要緊急手術,還好及時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魯特維氏咽峽炎是一種可能致命的頸部感染,主要來自齒源性感染。常見菌種包含α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厭氧菌。感染通常起因於下臼齒(第三臼齒的感染最常見)或牙周病,可因拔牙或口腔衛生不佳造成,其感染會往下擴散到下頷區及頦下區。未及時治療 死亡率可高達6成緊接著可能造成膿瘍,但更常見的是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此處的感染會引起組織間壓力增大,將舌頭往上及往後推擠,進而壓迫到呼吸道,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成。在症狀方面,病患常有發燒、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或牙關緊閉情形,嚴重時,會出現呼吸窘迫。處置方面,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切開引流(依感染部位決定口腔內或外部切開)及維持呼吸道暢通,並由會診牙科醫師評估牙齒狀態。
   在呼吸道方面,可採插管(經鼻)或氣切手術,待感染緩解後,安排內視鏡評估呼吸道,確認呼吸道通暢,再拔除氣切管。提醒民眾,若有發燒、頭頸部腫脹、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的情形時,應及時就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減少併發症及確保生命安全。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本文作者:李清池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