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一位勇者的生命故事-多發性骨髓瘤

上周六清晨開車疾馳在往三芝的路上,是為了參加李女士的告別式。一路上我想起這12年來與李女士結緣後的點點滴滴,不禁熱淚盈眶;其中有許多的不捨,但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祝福。

2002年春天,我在南部某醫院任職,當年才37歲的李女士發現下背痛慢慢加劇,先後至骨科與神經外科診查,發現有腰椎骨刺,經手術後,病理報告顯示為漿細胞骨髓瘤;轉至本科接受詳細檢查與骨髓切片後,證實是少見的第三期輕鏈多發性骨髓瘤。她隨後接受局部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半年,症狀明顯改善,骨髓檢查呈現完全緩解。

然而好景不常,未及一年,骨髓惡性細胞再度復發,除了繼續做化療之外,我們也建議她尋求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可能性。但是由於自身造血幹細胞不足、合併慢性腎衰竭,雖然轉診至北部醫學中心,經醫師評估後,認為不適合接受自體或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只有作罷。

所幸近年來,新一代多種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標靶治療藥物陸續上市、或是進行人體試驗,李女士與家人皆能配合醫師建議接受治療;同時支持性治療也不斷進步,如血液透析、紅血球生長激素、雙磷酸鹽與新一代廣效抗生素等,都能適時發揮效用,即時處理相關併發症,使得每一次的危機都逢凶化吉、迎刃而解。

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李女士永不放棄的先生提供了無微不至的全方位照顧,不僅鼓勵了患者,也鼓舞了醫師;在陪伴的過程中,伉儷情深、不離不棄的情義令人動容。多少個住院化療的夜晚,患者必須忍受藥物帶來的不適;幾次的病理性骨折,患者感受到的是何等的劇痛,但是李女士總是懷抱希望、逆來順受,勇敢配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平均存活期為29個月,她卻在家人的扶持與堅持下,度過了12個年頭。

醫療科技力量雖大,但是總有盡頭;最後一次的敗血症帶走了李女士,她終於可以真正遠離疾病魔爪。然而她的熱愛生命,感恩惜福的人生哲學將永遠長留我們心中,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勇者!


作者小檔案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總住院醫師暨血液腫瘤科研究員
•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 新店慈濟醫院啟業血液腫瘤科主任
• 嘉義長庚醫院啟業血液腫瘤科主任

專長:
•血液病及各種惡性腫瘤諮詢、診斷及整合性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荷爾蒙治療規劃與建議)、疼痛控制及症狀緩和醫療、老人腫瘤學, 泌尿道及消化道腫瘤整合性治療、內科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健檢報告之判讀與解說
本文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疾病室主任 吳鴻誠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