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房顫動易中風

一位68歲的許姓女病患,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就診,本身有心房顫動、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及兩次腦中風的病史。因心房顫動相關的高中風風險,平日服用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令wafarin)來預防再次中風。然而,近來因膽囊炎開刀,術後一周她中斷了抗凝血藥物,竟不幸地再次發生栓塞性腦中風。心臟超音波檢查時也發現,她的左心耳內已有兩公分的血塊形成,正是脫落的小血塊造成再次腦中風原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周玉蘭指出,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其盛行率隨年齡老化而顯著增加。症狀表現為心悸、心跳不規則亂跳、胸悶/胸痛、喘、頭暈、昏厥等。心房顫動使血液在心房內滯留而產生血塊,九成血塊形成在左心耳處,血塊掉落隨血液循環堵住腦動脈則造成栓塞性腦中風。

因此,有心房顫動的病患腦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不僅如此,與心房顫動相關的腦中風死亡率較高、症狀與失能狀態較嚴重、住院天數較長、合併腦出血性的機會較高、且再發性腦中風的風險也較高。

周玉蘭說,抗凝血藥物抑制血塊形成是目前預防心房顫動相關性腦中風的主要治療方式(優於抗血小板藥物)。瓣膜性心臟病的心房顫動病人須以傳統抗凝血藥物-口服維他命K拮抗劑(warfarin)達治療標的INR>2-3以有效預防腦中風。

非瓣膜性的心房顫動則應以CAHDS2 score 或CHA2DS2-VASc(C:心臟衰竭,H:高血壓,A:年齡>=75歲,D:糖尿病,S:腦中風,V:血管性疾病,A:年齡65-74歲,Sc:女性,A2/S2算2分,其餘為1分)為病患量身評估產生血栓中風的風險。歐洲心臟學會建議CHA2DS2-VASc score為1分以上應以抗凝血藥物為主要治療,且以新型抗凝血藥物為優先。而CHA2DS2-VASc score=0分,因發生中風風險極低,可不需任何抗凝血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使用。

傳統抗凝血藥物wafarin對東方人的出血風險明顯高於西方人,且須追蹤凝血時間來調整劑量,因此不易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預防腦中風的效果優於或類於wafarin,且大幅降低顱內出血風險,提供患者更好的選擇。

新型的抗凝血藥主要為第二凝血因子抑制劑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如Dabigatran)及第十凝血因子抑制劑Xa inhibitor(如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目前台灣健保已經給付Dabigatran,Rivoroxaban的使用。

周玉蘭強調,不同抗凝血藥物的使用有許多細節要注意,例如:服用方式,常見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若預做手術需先停藥多久/何時再用回藥物等。停藥太短可能手術出血不易止,停藥太久則可能不幸如許女士中風復發。她再次提醒病患,服用抗凝血藥物,停藥需與專業醫師討論。

對於不適用/不想用長期抗凝血藥物的病人,近來也可以採用經皮心導管的方式在左心耳置入封堵器來預防腦中風,成效類於wafarin。不過,健保目前並不給付這種最新的手術。

您有心臟亂跳忽快忽慢的情形嗎?如果有這樣的症狀需要找心臟科醫師進行評估您是否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易中風,不可不慎喔!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 周玉蘭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