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關節像氣象台 談關節炎患者過冬與火鍋進補

關節炎是風濕病最常見的類型,根據統計,在台灣有關節炎困擾的民眾比率極高,約達百分之二十,相當於每五人中就有一人,飽受關節病痛之苦。

關節炎是一種統稱,由於不同的原因,例如感染、荷爾蒙、免疫或代謝異常、外傷、老化等因素,影響關節滑膜或軟骨,導致關節紅、腫、熱、痛、僵硬或是活動受到限制,可歸納為100多種不同名稱的關節炎疾病,其中又以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四種疾病最常見。

冬天對於大多數關節炎患者而言,是比較不適應、不舒服、甚至是不喜歡的季節,因為他(她)們通常在這個時候,要面對更多的疼痛、酸痛、麻痛、脹痛、僵硬、冰冷或是腫脹的感覺,心情上較易偏向於沮喪或退縮,為了改善這種困境,各式各樣冬季抗寒及過冬的保健及調養方法,也就跟著「出爐」了,其中「火鍋進補」應是最懂得吃的台灣人普遍採用的方法之一。

關節炎患者在冬天常見的困擾:
1.原來的關節炎在寒冷的環境下更為僵硬、活動不便、甚至疼痛,因而影響到生活品質。
2.因關節僵硬不靈活,較易發生跌倒等併發症,尤其是老年人。
3.某些保健方法容易造成關節炎發作,例如吃火鍋及喝酒容易引起痛風急性發作。

關節炎患者應如何過冬:
基於上述考量,為了維持或提升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及意外,提供以下幾點原則作為參考

一、走更遠路、休息不可少:
關節炎所產生的紅、腫、熱、痛、僵硬或是關節活動限制,都是一種警告信號,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目的在提醒患者去發現問題並且減少更進一步的傷害;因此,適當的休息對關節炎患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例如膝或踝等需要負擔體重的關節,如發炎時,不宜再做跑、跳及久站的動作;又如平日使用非常頻繁的手部關節發炎時,不宜再執行手部粗重工作。

二、防寒保暖、舒適不可忘:
人體各器官系統,尤其是關節肌肉,在氣候寒冷時會產生保護性收縮,肌肉、肌腱和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降低,關節活動範圍會變小,因此使得原本存在的關節炎症狀更為惡化,所以許多患者會以厚重衣物來禦寒,但卻因此加重了下半身關節的負擔,有時反而未見其利先受其害!另外,有些人會使用護具或護套來保護關節,但是尺寸大小不合,若太緊了反而不舒服,甚至造成肢體末端循環不良及水腫。所以不論使用那一種防寒保暖的方法,仍須注意舒適與否。

三、保護關節、熱身不可免:
如上述,寒冬時關節炎患者因關節彈性變差
,老年人常常需要借助於輔具,例如拐杖或護具
,來增加穩定度以利於走動,但是許多人都有一
種共同的經驗,就是「舉步維艱」,在剛剛開始
走路時不舒服,要走幾步後才會改善;因此,如
果能在走路前先熱身一下,尤其是有關節炎的部
位,先讓關節活動活動,不但可以走得更舒暢,
也能夠減少跌倒的意外。

四、配合醫囑、健康不打折:
關節炎有許多種類,有間歇急性發作的例如痛風,有慢性但進展緩慢的例如退化性關節炎,也有慢性但快速惡化的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此,雖然上述保健原則類似,但治療的藥物卻不同,若需長期藥物治療,除非產生副作用,否則不可任意減量或停藥,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經治療後雖症狀改善,若突然停藥,絕大部分的患者會再復發且惡化,關節的破壞也會更厲害甚至變形;痛風患者若停藥後血中尿酸值仍偏高,則復發機率極高,且會產生痛風石堆積於皮下、關節及腎臟,此時要治療就更棘手了。有許多疾病是目前醫學上無法根治的(譬如成績無法達到100分),但醫生的責任是根據現有的、有客觀證據的知識及經驗,提供最好的選擇,畢竟,醫師如果能提供可以達到80分甚至90分的安全方法,患者為何要以60分為滿足呢?

關節炎患者適合火鍋進補嗎?

1.關節炎患者都應補充足夠的營養,但須避免體重過度增加,造成下肢關節負擔。

2.大多數關節炎患者都可適量進補,營養學家也發現較健康的飲食,應包括大量蔬果、水果、橄欖油、魚類的脂肪酸,含較多抗氧化物的綠茶、大蒜、青花菜等,可以消除自由基,對發炎性關節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改善有幫助。

3.痛風是最需要飲食控制的關節炎患者,尤其是沒有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或是不規則服藥者,吃火鍋最要小心,高普林飲食(如鴨肝、雞肝、豬小腸、蛤蜊、牡蠣、肉汁、濃肉湯等)及酒精(特別是啤酒)需要嚴格控制,同時也要避免暴飲暴食,過量的中低普林飲食仍會使血中尿酸值升高;規則服藥者,理想的血中尿酸值應控制在4.0mg/dl至6.4mg/dl之間,不但痛風不發作、不產生痛風石,且飲食選擇也較有彈性;此外,別忘了喝水,足夠的水分才能讓尿酸從腎臟排泄。

關節炎是大多數人一生之中無法避免的痛,冬天是每年必經的歷程,若無法逃避,面對它、了解它、克服它,才是上策!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風濕科主任/陳方方宏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