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5719

      累積人氣

      153

      粉絲數

      4766

      回答數

      40257

      文章數

1030822醫療相關新聞3

感謝蔣世中醫師熱心整理提供.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E5%96%AE%E5%8F%A3%E8%85%B9%E8%85%94%E9%8F%A1%E6%89%8B%E8%A1%93%20%E5%98%89%E7%BE%A9%E9%95%B7%E5%BA%9A%E5%AE%8C%E6%88%909%E4%BE%8B-8886989.shtml 單口腹腔鏡手術 嘉義長庚完成9
 
【聯合報記者卜敏正�太保報導】2014.08.22 03:34 am
「一刀切除雙癌!」嘉義長庚醫院發展以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一次切除大腸直腸癌及合併轉移性肝臟腫瘤,迄今已完成9例手術 ,經醫學文獻查詢為全世界單一醫療機構最多的病例數。 直腸外科主任黃文詩表示,大腸直腸癌目前為台灣發生率最高癌症,肝臟則是大腸直腸癌遠端轉移排名第一好發的器官,約有10%15%病患,於診斷大腸直腸癌同時合併遠端轉移至肝臟,是所謂的第四期病程。 過去大腸直腸癌手術和肝臟切除術,多需分成兩階段手術,肚皮要挨兩次刀,傷口疼痛難耐,手術復原時間久,導致元氣大傷。 他說,如採用一階段手術,雖可同時切除大腸腫瘤及轉移性肝腫瘤,但缺點是腹部將有3040公分以上傷口,手術後傷口疼痛,傷口越大,感染機會也越高。 黃文詩指出,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傷口平均長度僅45公分,將可改善術後傷口疼痛及感染風險,手術後止痛藥使用劑量大減,術後病患沒有明顯併發症。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40822/36038540/%E8%83%8E%E6%AD%BB%E8%85%B9%E4%B8%AD30%E8%BC%89%E5%AC%B0%E5%B1%8D%E6%88%90%E7%99%BD%E9%AA%A8 胎死腹中30載 嬰屍成白骨 20140822 蘋果日報 【動新聞綜合報導】據英國《都市報》報導,印度中部的庫瑪爾(Jyoti Kumar)在1978年懷孕,當時她24歲。當時她被醫師診斷為子宮外孕,而且嬰兒生存機會低;但她怕痛沒有接受手術,轉到小診所求偏方解除腹痛,嬰兒也胎死腹中。直至最近庫瑪爾才開始感覺肚子痛,就醫後終於把體內的嬰屍取出。庫瑪在今年出現腹部劇痛的狀況,就醫時,醫師照了超音波,原本以為庫瑪爾可能長腫瘤。但以核磁共振檢驗發現,在庫瑪腹中的不是腫瘤,而是一具嬰屍,而且已經化成白骨,其他的軟性組織已經被吸收,剩下一點保護胚胎的羊水。醫師後來經過手術,把庫瑪爾體內的嬰屍骨頭取出,庫瑪爾也漸漸恢復健康。主治醫師夏哈(Mohammad Yunus Shah)指出,這可能是嬰屍在母體內最久的案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6565 青少年天天1包菸 染毒機率逾10 2014-08-22自由時報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藝人房祖名、柯震東吸毒事件震驚各界,亞東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主任陳志道提醒,吸菸與毒品的使用有關係!根據研究顯示,相較於不吸菸族群,每天一包菸的青少年,未來毒品濫用機率高達十倍以上,同時出現酒癮的比例也超過三倍。 喝酒成癮機率也超過3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二一三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過去一個月內,國中生吸菸比率五.二%,高中生更達十一.九%,相當於每十人至少有一人吸菸,以男生居多。 陳志道指出,比起不抽菸的人,吸菸成癮的青少年可能更容易接觸到能取得毒品的朋友,因此毒品成癮比率相對較高。 不過,不是吸菸就等於是壞孩子,像是自己門診有位成績優秀的高中生,只是出於功課壓力大,加上好奇心,與同儕一起抽菸放鬆情緒,卻沒想到量愈來愈大,最後達到「停不下來」的程度。 吸菸年齡越小 越易上癮 陳志道也強調,青少年的腦部尚處於發育階段,大腦內的尼古丁接受器較為敏感,吸菸較成人更容易上癮,加上菸害會累積,開始吸菸的年齡愈小,對健康的傷害也愈大。 陳志道提醒,若早上一起床就想菸抽,不抽沒精神,甚至感覺脾氣暴躁、焦慮,或是在禁菸場所昏昏欲睡、注意力無法集中,非得找機會溜進廁所偷抽根菸提神,就代表菸癮高,家長與當事人均要多留意。 吸菸有害健康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6834 78萬幼兒「便秘」 3法寶通樂 2014-08-22自由時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丁丁、噹噹這對雙胞胎兄弟,今年將升國小二年級,但是弟弟噹噹的身高卻比哥哥丁丁矮了5公分,體重也輕了7公斤。媽媽說,噹噹從大班開始便秘,每次便便要花半小時,有時還會流血,最久曾經7天沒大便,食慾也差。媽媽除了定時提醒他要「大號」,要多喝水,也用心製作蔬果汁加優酪乳,終於解決了噹噹的人生「大」事。 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表示,大便堆積會產生壞菌,壞菌繼續發酵會產生空氣,食慾不振,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影響生長發育。 兒童保健協會7月針對全台1244個家庭進行調查,發現其中506個家庭的孩童有便秘困擾,占4成,推估台灣412192萬人當中有78萬人也有此困擾。 有便秘困擾的兒童中,65%是便便太硬,56%是想大卻大不出來。一般正常如廁510分鐘,65%的兒童排便要蹲20分鐘,13%有時超過40分鐘。每天都會如廁排便的兒童僅占12%,每週5次以上也僅佔35%,高達43%的比例每週僅排便13次。 孩子便秘使父母憂心忡忡,前5大煩惱依序為經常腹痛、食慾不佳、太瘦小、長不高、挑食。 馬偕醫院一般小兒科主任邱南昌表示,其實兒童腸胃蠕動速度比成人還快,便秘大多是多外食、少蔬果導致。他建議兒童每天至少吃3份將近半碗份量的蔬菜,還有兩份女性拳頭大小的水果,也可以喝點優酪乳,平衡腸道好、壞菌,加上多運動、多喝水,孩子就能遠離便秘危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7098.shtml 4成家有便秘童 城多於鄉、男多於女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4.08.22 03:34 am
你家有沒有「忍」者龜?兒童保健協會針對全台一千兩百四十四個家庭調查「兒童腸道問題」發現,四成受訪家庭的小孩有便秘困擾,推估全台四到十二歲兒童多達七十八萬人苦於無法正常排便。 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近年來飲食日益精緻化,加上小朋友比較不喜歡吃蔬菜,兒科門診中不乏因便秘、腹瀉、急性腸胃炎、腹痛而就診案例,其中又以便秘與腹瀉名列前茅,各占三成。 邱南昌引用協會調查指出,兒童便秘非常普遍,愈接近都會區愈嚴重,而且男多於女。他說,詢問「孩子最久排便時間」,五成二回答需廿到卅九分鐘,原因是糞便很硬或有便意卻排不出來。 調查發現,七成便秘兒童家長擔心影響孩子生長和發育。育有一對雙胞胎的Vila媽媽說,孿生兄弟中的弟弟,從大班開始就有明顯的便秘症狀,最長七天沒上廁所;每次上廁所都要花廿、卅分鐘以上,而且食欲愈來愈差。兄弟兩人暑假後就要上國小二年級,弟弟體重只有廿五公斤,比哥哥瘦九公斤,而且身高矮四公分。 馬偕小兒胃腸科主任陳偉燾曾經收治一名八歲男童,從小愛吃肉,幼稚園大班後,便秘愈發明顯,日前因急性腹痛就醫,腹部超音波發現,右側腹有一個五公分大的鈣化腫塊,以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腫塊是大腸中的糞石,必須手術取出。他說,由於糞石已壓迫右側輸尿管,導致右邊腎臟出現水腎跡象,差一點變成尿毒症。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表示,不到五歲的小朋友們,腸道神經尚未完全成熟,如果飲食缺少膳食纖維,又少喝水,就容易便秘。她說,小孩上學後,可能因改變廁所環境,或因貪玩而讓便意「縮回去」,也會使便秘變成惡性循環。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6836 吃重鹹猛灌水 小心鈣流失骨鬆 2014-08-22自由時報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 現代人外食多,鹽分攝取量容易超標,過去認為「吃太鹹多喝水就沒事」,但醫師提醒,腎臟在排除鹽分過程中,鈣離子也將排出,過量狀況下可能造成骨中鈣離子大量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 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重大疾病,如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等都與喜歡「吃重鹹」的飲食習慣有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鄭玠豪指出,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鹽分攝取量為6克,有高血壓疾病者每日需小於5克,但根據調查,台灣人每日鹽分攝取量超過15克,是建議量的兩倍半以上。 鄭玠豪說,過量的鹽分攝取多與外食及食用零食、肉乾、滷味、醃漬品等食品加工製品有關,這些鹽分用量通常是自家烹煮的45倍以上,另外還有一項最常被忽略的,就是醬油中的含鹽(鈉)量。 民眾在選購醬油或其他食品時多半不會留意標示,鄭玠豪說,一般食品包裝上都有營養成分標示,大多都標示鈉含量,只要將鈉含量乘以2.54,即可換算出食品的鹽含量,以此估算自己一天的鹽攝取量。 老一輩常說:「吃太鹹,多喝水就沒事!」鄭玠豪強調:「並非如此。」因腎臟在排除鹽分過程中,鈣離子也一同排出,一來增加尿路結石發生機率,過量的鈣離子流失,恐造成骨質疏鬆症。 他也提供減鹽小技巧,外食時少使用沾料,麵湯、火鍋高湯勿全喝完,並且最好讓孩子從小就習慣清淡口味,避免「吃重鹹」習慣,等長大更難改變。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0&CID=242394 鹽呷多 胃癌等著您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4/08/22台灣新生報 吃太多鹽,增加胃癌風險。北市聯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鄭玠豪提醒,每日攝取超過十克以上的鹽,傷害胃黏膜,導致胃發炎,長期下來罹患胃癌的風險性上升三、四倍。鄭玠豪醫師指出,民眾大都認為,鹽吃太多,頂多高血壓,不會要命,但長期吃太多鹽,明顯增加胃癌風險,吃太鹹的風險不可小覷。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癌症病例逐年增多。全球性統計發現,胃癌為僅次於肺癌的癌症死因的第二名。早期的胃癌不容易發現,主要是初期胃癌大部分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表現,單憑症狀,不容易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加上民眾對於做胃鏡常有恐懼感,胃癌被診斷出來時,通常已經是比較嚴重階段。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鄭玠豪醫師提醒,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的幾項重大疾病,如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等,這些疾病與國人飲食習慣鹽分攝取過量有相當大的關係。各國建議的每日鹽分攝取量有所差異,法國健康部是七點七克,日本厚生勞動省是男性九克、女性七點五克,台灣衛生福利部是六克(鈉兩千四百毫克),而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鹽份攝取則是要更嚴格,每日須小於五克。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42350 肉毒桿菌能減緩胃癌生長 【中央社華盛頓20日法新電】 2014/08/22台灣新生報 肉毒桿菌除了能讓無數好萊塢明星凍齡外,國際研究團隊今天表示,注射肉毒桿菌或許也能阻止腫瘤生長,至少具暫時性效果。研究人員對患有胃癌的老鼠進行研究,發現肉毒桿菌能夠阻斷從腦幹延伸到腹部的迷走神經發出的訊號,減緩腫瘤生長速度的效果與開刀一樣顯著。研究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期刊。研究共同作者、挪威科技大學教授陳端(DuanChen)說:「我們發現藉由阻斷神經作用,癌瘤的幹細胞也會受到抑制,達到癌症治療與預防的效果。」把肉毒桿菌局部注射到迷走神經,可阻止神經釋出會助長癌瘤生長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開刀切斷迷走神經和給予阻斷藥物等做法,也有這種作用。在臉部注射肉毒桿菌,可以阻斷乙醯膽鹼釋放,能暫時麻痺肌肉,達到放鬆肌肉、進而減少皺紋的目的。哥倫比亞大學赫柏特爾文綜合癌症中心醫學教授汪提摩西(TimothyWang,譯音)說:「科學家長期以來就觀察到罹癌的人類和老鼠,腫瘤細胞裡面和周圍有很多神經。」「我們希望藉由研究胃癌,來進一步瞭解神經對引發癌瘤和腫瘤生長扮演的角色。」科學家表示,注射肉毒雖不能完全治癒癌症,但或許可為無法開刀切除腫瘤、或對化療不起作用的胃癌患者延長生命。陳端說:「我們相信這是很好的療法,因為能夠局部注射,並針對癌瘤幹細胞發生作用。」胃癌是全球第4大普遍的癌症,約1/4患者在確診後能活超過5年;要確定這種技術是否也對其他癌症有用,還需進一步研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E5%B0%88%E6%A5%AD%E8%A7%80%E9%BB%9E%EF%BC%8F%E5%8C%96%E7%99%82%E4%BD%BF%E8%85%AB%E7%98%A4%E7%B8%AE%E5%B0%8F%20%E5%BB%B6%E9%95%B7%E5%AD%98%E6%B4%BB%E6%9C%9F-8886564.shtml 專業觀點�化療使腫瘤縮小 延長存活期
 
【聯合報整理�記者施靜茹】2014.08.22 03:34 am
胃癌腫瘤擴散到肝臟,稱為胃癌第四期,通常5年存活率為5%10% 如果腫瘤轉移到肝臟多處,一般不建議手術切除;加上讀者提到自己是退休老人,可能年齡也大,手術麻醉風險較高,所以建議讀者接受化療。 如果化療使腫瘤縮小,5年存活率則另當別論。以胃癌來說,化療後腫瘤雖可能復發,但平均可延長810個月的存活期,依患者個人狀況而異。 讀者接受化療第3個月時,轉移到肝臟的最大顆腫瘤已縮小一半,小腫瘤消失,對年長患者算是不錯的療效。 治療這類患者,化療通常有6個療程,每次34個月;但還得視患者情況才能決定療程,採「且戰且走」策略。 例如,若化療後肝臟只剩1顆腫瘤,或原發部位胃部腫瘤從一大片縮小範圍,就考慮手術;手術後視需要繼續化療,端看患者當時身體狀況,目的是把病況控制到最佳。 現在化療藥物進步,副作用相對較輕,患者若能在醫師評估下接受化療,可以幫助延長生命。 諮詢�台北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暨血液腫瘤科醫師邱宗傑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E4%B9%B3%E7%99%8C%20%E4%B8%80%E5%AE%9A%E8%A6%81%E6%89%93%E3%80%8C%E5%B0%8F%E7%B4%85%E8%8E%93%E3%80%8D%EF%BC%9F-8886571.shtml 乳癌 一定要打「小紅莓」?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魏忻忻】2014.08.22 03:34 am
Q:聽說乳癌患者都要打「小紅莓」,打了之後不但會掉髮,還會吐到快死掉。請問,一定要打嗎?有無其他藥物可用? A小紅莓是化療藥物「Doxorubicin」或「Epirubicin」的「暱稱」,因藥物呈現鮮豔紅色而得名,由於會掉髮、致吐性高,長期使用又有劑量累積心臟毒性,所以大家印象深刻。 過去幾年之中,包含「小紅莓」的化療處方是乳癌術後標準輔助治療,但近年研究發現,針對部分早期乳癌患者,使用歐洲紫杉醇或併用歐洲紫杉醇與小紅莓,預防復發的效果更佳。 早期乳癌患者需要化療,主要是腫瘤切除後,體內可能殘存微量癌細胞,在淋巴、骨頭、肺部、肝臟,甚至血液等,目前無法透過檢查或檢驗得知。輔助性化療的目的,就是希望殺死殘存的微量癌細胞,但那一種藥物能發揮最大藥效,因人個體而異,目前無法透過檢查事先知道。 過去針對復發風險較高的乳癌患者,建議注射小紅莓和歐洲紫杉醇,考量小紅莓的潛在心臟毒性與其他副作用,兩種藥物較少同時注射。但近年研究發現,對部分高復發風險早期乳癌患者,術後使用歐洲紫杉醇,預防復發效果略優於小紅莓;也有研究發現,部分患者併用小紅莓和歐洲紫杉醇,效果更佳。所以,臨床醫師會視患者體力、腫瘤風險、共病,提供最適合的建議。 至於「微脂體小紅莓」,有第二代小紅莓之稱,這名稱讓人誤會,微脂體小紅莓比傳統小紅莓更先進,其實並非如此。 目前並沒有充分證據顯示,用於預防性輔助治療,微脂體小紅莓的效果較好。至於副作用,微脂體小紅莓造成惡心、嘔吐的機率雖少,但仍有少數心臟毒性,也會出現手足症候群,使患者手足脫皮、發紅等。 諮詢�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戴明燊 (本專欄每周五在健康版見刊)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E8%AB%96%E5%A3%87%EF%BC%8F%E8%82%BA%E8%85%BA%E7%99%8C%E5%A5%B3%E6%82%A3%E4%B9%9D%E6%88%90%E4%B8%8D%E8%8F%B8%20%E6%97%A9%E6%9C%9F%E6%AA%A2%E6%B8%AC%E6%97%A9%E6%B2%BB%E7%99%82-8886557.shtml

我要留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