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瀰漫性軸索損傷:一種較不為人知的腦部創傷(上篇)

本院位於國道與省道附近,南來北往的交通量非常龐大,自從開業以來,一直是大新莊地區處理嚴重外傷的第一線責任醫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隨著社會經濟狀況的改變以及多項交通安全政策的宣導,重大外傷的面貌已經和以前大為不同。首先,重大外傷的發生率逐年減低,已經從十大死因的第三位退到“後段班”,因此年輕一代的醫師處理的經驗多半較為不足。其次,在成因方面,車禍明顯減少,鬥毆與老人跌倒增加。就受傷的部位而言,多重外傷所佔的比率則有上升的趨勢。本文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紹一種較不為大眾所知的腦部創傷:瀰漫性軸索損傷。

案例報告
病人是一位二十餘歲男性機車騎士,車禍後由救護車送至本院。到院時,病人呈現深度昏迷狀態,昏迷指數只有四分(E1M2V1),生命徵象穩定。一般身體檢查除了下唇裂傷之外,並未發現異狀。神經學檢查顯示病人瞳孔較小,沒有對光反射。由於病人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立即接受氣管內管插管與呼吸器治療,並進行電腦斷層掃瞄。在電腦斷層影像中,並沒有發現血塊,也沒有腦水腫的現象。血液檢查除白血球較高外,一切正常,也沒有酒精中毒。受傷一小時後,病人昏迷指數增加到六分(E1M4Vt),因為沒有開顱手術的必要,在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臨床診斷下,被送入加護病房繼續治療。

數小時後,病人昏迷指數增加到七分(E1M5Vt),但仍然呈現深度昏迷狀態,我們利用靜脈注射鎮定劑,維持病人生命徵象的穩定。病人的心跳在急診時約為五十餘下,在加護病房裡有時會升到一百三十餘下,再慢慢恢復。病人住院第一周沒有發燒,昏迷指數緩慢升高到九分(E3M5Vt)。三天後再次進行電腦斷層掃瞄,除了一處小於0.5公分的點狀出血外,並沒有發現大型血塊。住院兩周後,病人順利脫離呼吸器,但仍然無法發出任何聲音,昏迷指數十分(E4M5V1)。轉入普通病房後,我們積極為病人進行復健治療。受傷三周後,病人昏迷指數十二分(E4M5V3),又過了一個星期,病人終於清醒(E4M6V4),但左側較為無力。接受進一步復健後,病人出院時可以自行走路,認知功能的障礙直到受傷三個月後,才恢復到接近正常的狀態。

分析
瀰漫性軸索損傷(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的病理變化首先在1950年被提出,並由Adams等於1982年正式命名。由於這類病人接受手術的並不多,影像學檢查也沒有特定的表現,到目前為止,對於該病的研究還是十分粗淺,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也使治療措施難以取得突破。

一般而言,瀰漫性軸索損傷是一個臨床診斷,病人具有以下兩大特徵:(1)有確切外傷史,傷後立即出現昏迷;(2)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無明顯改變而臨床表現十分嚴重;接受顱內壓監測的病人,則常有顱內壓增高的程度與臨床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致的情況。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腦部沒有血塊、沒有水腫,但是病人昏迷不醒”。不同學者對瀰漫性軸索損傷的界定不同,許多專家也把腦震盪視為一種輕度的瀰漫性軸索損傷;也有人認為頭部外傷的病人不論嚴重程度如何,都合併有某種程度的瀰漫性軸索損傷。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們主要針對單純瀰漫性軸索損傷導致嚴重頭部外傷的情況來討論。
本文作者:臺北醫院神經外科 廖俊智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