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因免疫失調引起的慢性關節炎.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其盛行率約為1%,女男比約為3比1.其病因迄今未明,可能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顧名思義,以關節侵犯為主,通常為對稱性,上下肢都可能被侵犯,少數較晚期的病人會擴及頸椎.這些關節炎會合併明顯的晨間僵硬,有些會長達數小時,甚至鎮日腫脹疼痛.較輕微的僵硬及關節痛,經過適度的運動後,可望獲得緩解.除了關節外還可能侵犯其他器官,由上而下分別有:唾液腺,淚腺,心臟,肺臟,肝臟,脾臟,腎臟,血液系統,淋巴系統,及神經系統等.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侵犯範圍及病程,因人而異,因此也會有不同的療效和預後.然而大部份的變化發生在發病的前兩年,缺乏適當治療的情況下,有些病人會快速進展,導致骨骼關節破壞,終致變形,影響日常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致病原因及機轉未明,因此治療也莫衷一是.但仍舊以藥物治療為主,復健及手術為輔.藥物治療這些年進步良多,從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劑到生物製劑,基因治療,甚至骨髓移植,應有盡有,如何取決,端視醫師對病情活動度的評估,預後的估計,病人對藥物的接受度,遵從性,及是否合併其它慢性疾病而定.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例,為了減緩關節痛,不得不服用.但由於這類藥物長期服用多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因此望藥怯步.但這些年來,因為COX-II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問世,減少藥物引起的腸胃不適,倒是造福不少病人.傳統的免疫調節劑包括:hydroxychloroquine,salfasalazine,gold,D-penicillamine,methotrexateandleflunomide,免疫抑制劑則有:azathioprine,cyclophosphamide,cyclosporine,etc.
以上藥物主要用來抑制疾病的活動度及避免病情惡化,進而控制疾病,但隨著病情的控制,可能合併感染率的增加,造血功能,肝腎功能的缺失,所以需要隨著藥物的使用而長期追蹤.更有甚者,少數病人在上述藥物用盡後,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幸而近年來有所謂生物制劑的發展,使得這些患者重燃希望.這些生物製劑包括:細胞激素拮抗體,單株抗體等.如etnaercept(enbrel)注射劑。

類風濕的診斷可藉由病史,血液檢查,影像檢查如:x-ray,ultrasound,MRI等,得到相當的診斷率,然而前提是病患必須要到診.唯有早期發現,才有機會早期治療.過去認為類風濕有兩年的黃金期,只要期限內予已適當治療,都有機會避免併發症.但目前的觀念卻認為期限可能要短縮到三個月.為了避免病患初次就診即出現關節變形的悲劇,在此懇切提醒:舉凡有多發性關節炎合併晨間僵硬長達八週以上,皆應就醫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可能性,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