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秘密

在家裡爸爸喜歡買顏色鮮艷的肉乾、阿嬤愛吃脆脆的脆瓜、媽媽每天買香噴噴的麵包、小朋友最愛五顏六色的飲料,為什麼這些食品這麼吸引民眾的購買及食用呢?其實是因為加了食品添加物提升食品的品質及美味。

舉例來說,坊間玉米脆條的內容物除了玉米、其他原料及調味料之外,為了避免油耗味還加入了維生素E當作抗氧化劑,而「抗氧化劑」就是食品添加物的其中一類;又比如金針為了顏色好看,添加了「漂白劑」、橘子汽水添加了「食用色素」等等。

目前國內食品添加物共分為十八大類,目的是為了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等刻意添加進食品中的物質,與鹽巴、砂糖等調味品不同。

食品添加物品項繁多,政府訂定使用量及使用範圍也不同。在夜巿廣受喜愛的香腸等加工肉品可加入亞硝酸鹽當作保色劑,其殘留量必須在0.07g/kg以下,但亞硝酸鹽卻不能加在生鮮肉品當中。另外鐵板燒常見的豆芽菜,某些業者為了看起來鮮白可口,而加入低亞硫酸鈉當作漂白劑使用,但其實低亞硫酸鈉僅能使用在乾金針、蒟蒻…等加工食品,不能用在豆芽菜等新鮮菜類。

此外,食品只能使用「食品等級」的添加物,日前的嫩薑事件為業者添加了俗稱「鹽丹」的工業用氯化鈣作為品質改良劑,雖然氯化鈣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不得以「工業用」的氯化鈣取代,違者將影響民眾健康並依法開罰。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