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腦中風」

壹、什麼是腦中風(stroke)?

腦中風是指由於腦部血管有了局部性的阻塞或出血,使腦組織受到損傷,而產生各種神經學症狀。 

貳、腦中風的種類

主要有下列三類:

1.腦梗塞:係腦血液流量不足,導致腦組織壞死和機能失調如腦血栓症及腦栓塞症兩種。 

2.腦出血:係腦血管破裂引起顱內出如腦組織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兩種。 

3.暫時性腦缺血發作:係因暫時腦部缺血引起中風症狀,但一般在二十四小時內完全恢復。

以上三類中之任何一類,都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神經機能障礙,一般稱此種突發狀況為腦中風。

參、引起腦中風的原因

腦中風的發生有許多誘因,這些誘因稱為危險因子,又可分為主要和次要危險因素,列舉如下:

1.主要危險因素

(A)高齡(六十五歲以上)

(B)高血壓

(C)心臟病

(D)糖尿病

(E)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曾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的人,以後發生腦中
風的危險度為正常人的六倍。

(F)有腦中風的病史

2.次要危險因素 

(A)高血脂症
(B)肥胖症
(C)紅血球過多症
(D)吸煙
(E)喝酒
(F)家族遺傳
(G)口服避孕藥
(H)茶及咖啡
(I)缺乏運動
(J)其他藥物

有些藥物如安非他命、海洛因、古柯鹼、人蔘、靈芝等可能與發生腦中風有關。

肆、腦中風常見的症狀

腦中風是因腦組織受到損傷,而產生各種神經症狀,常見症狀如下:
1.感覺異常
2.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
3.嘴歪眼斜
4.大小便失禁
5.言語不清或無法說話、溝通困難
6.吞嚥困難、流口水
7.眩暈、嘔吐、頭痛
8.步態不穩,運動失調
9.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10.視覺障礙(複視、視力模糊、視野缺失) 
11.抽搐

伍、腦中風的合併症 

1.腸胃潰瘍出血
2.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
3.脫水、電解質不平衡
4.壓瘡
5.意外傷害、跌倒骨折
6.營養不良
7.肢體僵硬變形
8.便秘、腹瀉、小便困難

陸、腦中風的檢查

1.病人詳細病史
2.視診,包括物理學及神經學檢查
3.腦部電腦斷層掃描
4.實驗室檢查(例如:生化、血液及其他)
5.胸部X光,心電圖檢查
6.超音波檢查(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
7.腦波,誘發電位檢查
8.核磁共振造影(MRI)
9.血管攝影
10.腰椎穿刺,腦脊髓液檢查

柒、腦中風的治療

視病人的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

1.藥物治療:

A.降腦壓藥物使用(如高滲透性藥品的給予)
B.血栓溶解劑
C.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或抗凝血藥物使用
D.降血壓藥物使用
E.降血糖藥物使用
F.降血脂藥物使用
G.軟便劑的使用

2.維持呼吸道通暢

3.補充水份、維持電解質的平衡

4.保持安靜,舒適的環境

5.給予適當的飲食及維持正常的排便

6.預防抽搐、意外傷害及各種合併症(如常翻身避免壓瘡,小心餵食,避免肺炎發生)

7.腦壓過高有疝脫危險時,給予氣管插管及呼吸器過度換氣治療

8.外科手術:視病情嚴重度及不同的中風型態,有些病人需接受進
一步手術治療

捌、腦中風的日常生活照顧

分食、衣、住、及其他四方面:

1.飲食:

A.均衡飲食、定時定量

B.少量多餐,不可過量(食物儘量切成小塊)

C.選用植物油

D.避免抽煙喝酒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E.刺激性食物(茶葉、辣椒、火鍋)酌量食用

F.給予特殊飲食控制及飲食指導(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高尿酸等)

G.吃飯時採半坐臥姿勢

H.嗆到或咳嗽時,應停止餵食

I.不宜過度進補(避免吃人蔘、靈芝等)

2.衣:

A.以穿著舒適、方便,更換及洗滌容易為原則(比平常所穿大一點)

B.保暖,不緊繃

C.鞋子以免繫鞋帶的布鞋為宜

3.住:

A.病人房間宜明亮且有良好照明設備
B.房間擺設儘量不要變動
C.不論屋內屋外之走道均應維持暢通
D.浴室最好有扶手及加裝防滑墊
E.以坐式馬桶較安全
F.床邊最好有床旁椅
G.床高以兩腳下床剛好碰到地面為最理想

4.行:

A.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則每兩小時應代為翻身一次,以避免壓瘡。

B.若行動不便宜依建議選用適當的助行器或輪椅協助活動。

C.如病人平衡及協調力差,則需有人陪伴一側,協助者須站於肢
體較無力之患測。

D.患肢日常應施行復健訓練(依醫師診視建議)。

E.搬動病人時應注意避免拉扯無力之肢體,以免造成脫臼或骨
折。

5.其他:

A.中風後肢體會發生感覺障礙,病人對冷、熱、觸、痛等感覺麻木或完全喪失,替病人熱敷取暖時,應注意避免燙傷。(適合溫度為43℃)。

B.中風後的復健及心理建設非常重要,包括事業、感情、性生活各方面的協調與支持皆須注意,避免病人產生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反應。親人的關心與鼓勵可加速復健的效果。

玖、腦中風的預防

1.定期健康檢查。
2.常量血壓:家中要自備血壓計。
3.均衡的飲食。
4.規律的運動。
5.保持情緒穩定,心情常保愉快。
6.避免菸、酒、應酬等不良嗜好。
7.遵守醫師指示,悉心配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