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手機到底會不會致癌?

手機是現代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無論在家中、餐廳、路邊、或是搭乘交通工具時,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人們在使用手機。有人緊貼耳旁說話,也有人低頭猛滑,它帶給人們許多方便,許多樂趣,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也造成人與人的疏離,手機致癌的傳言也一直不斷流傳。


手機會不會致癌?近來許多媒體與通訊軟體紛紛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已經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也有媒體引述最近一些研究,說「用手機達10年以上的人,在腦部罹患神經膠質瘤(一種腦癌)的機率是常人的兩倍。」這些報導屢屢造成恐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呂敏吉指出,其實IARC的分類,強調的並不是手機「致癌強度」,而是現在的研究資料,是不是支持「手機致癌」的說法?手機目前被列入2B級致癌物,所謂的「2B級致癌物」就是「潛在致癌物」,其定義為「在動物實驗有證據,但在人體沒有足夠證據會致癌」。而電磁波致癌的說法,從1979年就開始了,過去也常常被媒體大肆報導,然而到現在已經36年,仍舊沒有可靠證據顯示電磁波會致癌。此外,手機產生的電磁波其功率非常低,在實驗室不會造成DNA的傷害。所以,有關手機電磁波會增加癌症或腦瘤的說法,目前是沒有科學證據的。

呂敏吉表示,現今這方面的報導,大多都是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報告而來,然而這些研究,通常是回溯性且伴隨許多干擾因素,無法確認其因果關係。所以歐美的正式學術機構,迄今仍不認為「手機致癌」有任何可信的證據。

人類使用手機的歷史,從1990年迄今已經有25年,手機使用人數與累積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快速成長不知多少倍,然而腦瘤與其他癌症卻沒有明顯增加。由此可見,可以合理推測「手機致癌的風險很低,遠遠比不上吸菸與肥胖的致癌風險」。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血液腫瘤科 呂敏吉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