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搶救中風失能 高速顱外磁波刺激

搶救中風失能 高速顱外磁波刺激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 蔡泊意

62歲張先生,2年前中風後,不僅失去身體右半邊功能,因腦部大面積梗塞,連語言表達也完全喪失,罹患所謂的「失語症」,且經醫師判定,恐難以恢復。但經由顱外磁波刺激和同步性語言療法的積極治療,1個月後已可開口說單字,持續復健2個月,已進步到可簡單對話。

收治個案的臺北榮總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表示,為了及早預防中風併發症、減輕機能損傷、恢復最佳功能,中風後,患者經醫療處置後,只要生命跡象穩定,沒有其他嚴重併發症,就應該及早開始復健之路。

一般而言,中風後復健的黃金期大約在6個月內,1年後多數能達穩定狀態,但傳統復健方式若流於形式或方式錯誤,導致復健成效不盡理想,甚至造成患者憂鬱沮喪、缺乏信心,或是自我放棄。

其中,常見的「好手帶壞手」的復健方法被證實錯誤。蔡泊意說,此舉只會使好手的神經過度活化,反而抑制患側壞手的神經再生。「最新復健思維,應是好手不要動3小時,而在這3小時內盡量活動壞手,以刺激患側神經。」

除此之外,蔡泊意指出,臺北榮總中風復健團隊運用的整合性療法,是在正規復健療程中,加入「高速顱外磁波刺激(rTMS)」,能大幅改善亞急性期至慢性期中風各種後遺症,包括動作、語言、吞嚥及認知功能障礙。

根據臺北榮總研究顯示,此療法能使患者的患側手握力、執行動作能力、關節活動範圍等明顯增加,並減少日常依賴程度。而該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42018年獲得腦中風期刊、神經復健等醫學期刊的刊登與認可。

蔡泊意進一步說明,「高速顱外磁波刺激治療」是藉由高能量的磁波於顱外傳遞促進性或抑制性訊號進入顱內大腦皮質,進而改變大腦活性,對於患者動作或語言功能的改善有所助益。是一項安全性高、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

蔡泊意解釋,顱外磁波刺激療程為期兩週、共10天,依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每次治療約3~30分鐘;治療結束後,立即接受30~60分鐘的肢體復健或語言治療等。可視患者恢復情形,隔3個月後再進行1個療程,維持成效。

蔡泊意說,研究團隊統計數百位中風病患以此療程進行復健,治療反應率高達7成,成效卓越。惟病患是否適用此治療方法仍需經專業評估,有癲癇病史、或裝置人工耳蝸、金屬、非鈦合金材質的心臟節律器患者,或曾經進行過開顱手術者,則較不適合。

他提醒,中風病患仍應積極治療,越早期接受整合性療法,效果越好。就算是無法及時在修護黃金期內進行,病患也無須自我放棄,中風後2年內仍有效,建議中風患者可以到該院諮詢,尋求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