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

神農氏—中國醫學的起源和發展與我國國民長期的勞動生活息息相關,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追求長生不老的理想,古代帝王莫不費盡心思, 尋仙訪道地求取長生不老之術,簡介中國五千年悠久之中醫醫術,讓社會大眾能對中國傳統醫學能有進一步認識。

傳統醫學的形成

我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蕩的時期。

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裡也出現了新的形勢。 在理法方藥四方面都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論著作問世,成為醫學體系初步形成的標誌:

【皇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施治的醫療原則

【內徑】到【傷寒雜病論】奠定了方劑學的理論基礎

【神農本草經】奠定了藥物學發展的基礎

兩千多年來,中醫學一直在這個理論基礎上不斷地充實、發展和提高的。其中著名的醫學家為人所皆知的:

【扁鵲】公元前五世紀人,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的醫學家。

【華佗】公元二世紀人,是一位卓越的醫學家, 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運用麻醉的人,另一突出成就,提倡積極的體育鍛鍊,開創了我國保健體操的先河。

出現了這些新的學術主張和學術交流,使中醫學理論體系更加充實完善,對醫學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整體性

整體性就是完整性和統一性

我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與外界環境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思想,稱之為整體性。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學說來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的協調完整性, 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關係,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整體觀念是 古代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在中醫學的體現,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它貫穿于中醫 生理、病理、診法、辨證、治療等整個理論體系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診斷理論

中醫的診斷理論

多樣化的面貌!多樣化的接觸!多樣化的解釋!
進而認識中醫並了解中醫弘遠博深的精神。

中醫之診斷『觀其外而知其內』,主要的內容有四診、八綱、證候分類與診法分類,診斷學中的四診為:

四診

『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

『望診』醫生運用視覺來觀察病人的神氣、色澤、形態的變化

『聞診』憑聽覺跟嗅覺來辨別病人的聲音、氣味和呼吸的變化

『問診』詢問病人病情和治療的經過,及相關的症狀

『切診』切按病人脈搏,以了解病人脈像跟肢體的變化

透過四診的診斷,可診察出疾病的症狀進而去了病因。

四診合參

這四種診法,各自擁有有獨特的作用,注重綜合運用,

相互對照參考,才能獲得全面信息,這就是所謂的『四診合參』。

十二經脈

中醫之診斷方法一般採用四診心法,而十二經脈之診斷亦是其中之一,尤其在針炙療法之應用較為普遍。

人與自然

人與自然的統一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同時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

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

故日【人與天地相應也】

天人一體觀

天有三陰三陽六氣和五行的變化,

人體也有三陰三陽六經六氣和五臟之氣的運動。

自然界陰陽五行的運動變化,與人體五臟六經之氣的運動是相互收受通應的。所以,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關。人類不僅能主動地適應自然, 而且能主動地改造自然,從而保持健康,生存下去,這就是人體內部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

人生於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人是自然界所產生,而自然界又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故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人生活在自然中,必須受自然規律所制約,倘若違背了自然規律必將導致不良後果。在自然界中日時氣候, 晝夜晨昏的變化,以及地土方宜等等條件均給予人體的生命活動與疾病以深刻的影響。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主動的,人類不僅能主動地適應自然,更能主動地改造自然,同自然爭鬥,從而提高健康水準,減少疾病。

人體內部

人體內部的統一性

人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構成的。各個臟器、組織或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體機能活動的組成部份,從而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

因此,人體各個組成部份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關係、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是互相影響的。 機體整體統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通過經絡系統【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的作用實現的。

五臟是構成整個人體的五個系統,人體所有組織器官都包括在這五個系統之中。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 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駭等全身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繫起來,構成一個表裡相關、上下溝通, 密切聯係,協調共濟, 井然有序的統一整體,並且通過精、氣、神的作用來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

這種五臟一體觀充份地反映出人體內部各組織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連的、有機的統一整體。

自然能量

自然能量

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追求長生不老的理想,所以古代帝王莫不費盡心思,

尋仙訪道地求取長生不老之術。

莊子曾記載,廣成子曾教黃治身之道,

廣成子說到︰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

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

據記載廣成子修至與日月參光、天地為常之境地。

活了千二百歲。

所謂天為陽—日、月、星;地為陰—水、火、風。

人秉陰陽五氣而生精、氣、神。

所以,來自日、月、星辰的輻射能量,

以及地氣及火、水、風,

就是形成人體精、氣、神的根本元素,

人的健康與魅力,絕對無法離開大自然的能量。

讓藥材擁有靈力磁場,

佐以各種高營養成份之上等肉材,

以帶動人體自身的精、氣、神能量,

集合天、地、人全方位的養生回春術,

必能使您達到青春永駐、生生不息的長生境界。

藥學源起

藥學源起

我國醫藥學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公元前廿一世紀,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發展階段。 人類的最初祖先經過與自然界的艱苦鬥爭,在漫長的勞動過程中使自己離開動物越來越遠。同時,也為世界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中國醫藥學的起源,正是從這裡開始的。

人類發現藥物是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因此,我國古代有藥食同源的傳說。最早原始人靠採集野果、種子和取植物的根莖充飢, 在飢不擇食和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常會誤食某些有毒的植物,發生嘔吐、腹瀉、昏迷甚至死亡,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人們學會辨別某種植物可以催吐, 某種植物可以瀉下,某種植物含有毒性,逐漸認識到哪些植物對人體有害,哪些植物對人體有益。有時偶然吃到的某些植物,減輕甚至消除了原有的病痛,這樣便累積了一些植物藥的知識。

關於醫藥學起源的問題,長期以來,在學術界存在著兩種根本不同的認識。 人類戰勝疾病,是用醫藥解除病痛,還是迷信天命用巫術進行祈禱,兩種不同的醫療觀念長期共存,並且相互排斥和衝突,這是醫學史上普遍存在的歷史現象。

重大成就

藥物學的重大成就

藥物學發展到十四世紀,由於品種不斷增加,用藥經驗又有新的累積,客觀上極需進一步整理提高,出現了一些新的本草著作,到十九世紀的五百年間, 這一時期,有不少醫學家致力於醫學理論的研究和醫學文獻的整理、注釋,出現了一些較好的著作, 如【本草發揮】、【救荒本草】、【滇南本草】、【本草集要】、【本草蒙荃】、【本草綱目】等,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

本草綱目

作者:

李時珍(1518-1593),湖北人,出身世醫之家。

他從34歲開始到60歲才完成【本草綱目】這部巨著。

他廣泛地收集了廣大勞動人民長期累積的用藥經驗和藥物知識,以及許多民間行之有效的單方、驗方,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共用了廿七年的時間,經歷了三次大修改,1596年刊行於世。

成就:

1.他總結了我國十六世紀以前的藥物學知識。

2.在藥物鑒別方面,糾正了以往本草書中的某些錯誤。

3.在藥物分類的方面,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藥物分類方法。

4.對於某些藥物的特別療效作了新的結論。

5.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獻。

6.批判了前人某些反科學的見解。

總之,李時珍的貢獻是巨大的,【本草綱目】的影響是深遠的。

在國內,它對藥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等學科的發展都有相當影響;在國外,它早被譯成日本、拉丁、英、德、法等多種文字,流傳世界。 在中國醫學史上是一部內容豐富、學術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