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老的中國傳統醫學是怎樣蒐集臨床資料,又怎樣運用這些資料作診斷呢?這是一個與現代醫學很不同的問題。

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中醫臨床思維的過程。是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是中醫學術特點的集中表現,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特點和精華

古辨證論治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總是要通過症狀、體證等疾病現象去認識疾病的本質的。 中醫辨症學認為,疾病的臨床表現以症狀和體證為基本的組成要素。


是指疾病的個別表面現象。

是病人主觀感覺到的異常感覺或某些病態改變,如頭痛、發熱、咳嗽、惡心、嘔吐等, 而能被覺察到的客觀表現則稱為體證,如脈象、舌苔等. 症狀是疾病的客觀表現,是認識疾病和進行辨證的主要依據。


是由症狀組成的,又稱證候。

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所包含的內容為疾病處於某一階段的各種臨床表現。

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機、病性、病位,以及疾病的發展趨勢;反映了機體自身的調節能力;反映了機體與外界環境的聯繫;為治療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由於證包括了病變的原因、部位、性質,以及邪正關係,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本質,因而它比症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


是疾病,一種病理過程。

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機體內外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雜亂,表現出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或形態結構的異常變化和機體對環境適應能力的下降, 妨礙了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因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證,進而影響機體的活動能力,便稱之為疾病。


症證病

病是症組成的,證是病的本質表現,也是由症所組成的。

症與證雖然與病有密切關係,但疾病既不單是一個突出的症狀,也不單是一個證候。

每一種病都有它的發病原因和病理變化,其不同階段的病理變化,可產生不同的證候。每種病所表現出來的證候又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各種不同的證候又有相應的治療原則。

可見疾病與單一的症狀和證候是不同的,症、證、病三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嚴格區別。便稱之為疾病。


辯證

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 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證,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證候。


論治

就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過論治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


辯證論治

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係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體現,是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原則。

方法和過程

方法

在臨床實踐中常用的辨證方法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病因辨證等。這些辨證方法,雖各有其特點, 對不同疾病的診斷上各有側重,但又是互相聯係和互相補充的。

過程

在整體觀念指導下,運用四診對病人進行仔細的臨床觀察,將人體在病邪作用下反映出來的一系列症狀和體證,結合地理環境、時令、氣候、病人的體質、 性別、年齡、職業等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找出疾病的本質得出辨證的結論,確定證候類型,最後確定治療法則,選方遣藥進行治療,這是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的基本過程。

基本法則

辨證論治作為指導臨床診治疾病的基本法則,由於它能辨證地看待病和證的關係,既看到一種病可以包括幾種不同的證,又看到不同的病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同一證候, 因此在臨床治療時,還可以在辨證論治的的原則指導下,採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方法來處理。

同病異治

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表現的證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樣。

異病同治

是指幾種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出現了具有同一性質的證,因而可以採同一方法治療。

中醫治病主要的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著眼於【證】的區別。相同的證,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證,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即所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

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法則,就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

望診

四診以『望』為第一,在診斷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望診的主要內容是觀察人體的神色形態,醫生運用視覺從病患之臉色、眼色、精神氣色及外貌形觀看出端倪。

一般來說,健康人的神、色、形、態,都有其正常的表現,一旦有反常,便是變態。

從中醫臨床經驗可得知,人體外部跟五臟六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存在,尤其是面部、舌部跟臟腑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醫生透過對患者外部的觀察, 可以了解臟腑的病變,進而找出疾病的本質以增進治療效益。

望診的內容雖然可以區分為『總體望診』跟『局部望診』,但在運用之時,並不需要特別去區分,主要的項目有:

『望神』 『望色』 『望形態』 『舌診』 『望顏面』 『望頸項』 『望頭髮』 『望皮膚』 『望苗竅』 『望指紋』 『望二陰』 『望排出物』

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聞氣味兩方面。

『聲音』包含了說話聲、腳步聲、動作聲、呼吸聲以及咳嗽聲等各類聲音。藉由判斷所聽到聲音的強弱及頻率是否正常來作為辨證的依據。

『氣味』則包括了口氣、汗氣、體臭、鼻氣及排出物氣味等。藉由氣味的濃厚來反映出病者身體的寒熱虛實狀況。

聞診的基本原理在於聲音和氣味都是由臟腑生理和病理活動中所產生的,所以能反映出臟腑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在聞診中,主要的項目有:『聲音』『氣味』

問診

『問診』即向病人或其家屬有步驟、有目的地詢問病史。

問診是詢問病人疾病的發生與經過,問清病人的主要痛苦與症狀,了解病人的體質、生活習慣等有關內容,以達到掌握重點,結合其他三診來診察疾病的目的,並為辨證蒐集有關的資料。

醫生在診斷中要有目的、有次序的查詢病情,詢問的內容包含了:

1.問姓名、年齡及職業等一般情況

2.問病發時的經過及現在的症狀

3.問以前的病例資料

4.問個人的生活情況

5.問家族的病史

問診重點著重在現在症狀。

現在症狀以『十問歌』為要點: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

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更添片語告兒科,

麻豆經疳須佔驗。

此十問可以說是現在病症治療的要點。

茲將此十問主要的區分如下:

『問寒熱』 『問汗』 『問頭身』 『問二便』『問飲食與口味』『問胸脅脘腹』 『問耳目』 『問渴飲』『問睡眠』 『問婦女與小兒病』

切診

切診的內容包括了脈診跟按診兩部分兩者同樣是運用醫生的手,對病人體表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

『脈診』是按脈搏

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也可以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

常用的診脈部位有『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法』三種。

醫生在診斷時須注意到時間、體位、指法等診脈的方法,然後依照脈像所顯示出來的病脈判斷出其所代表的病症。

『按診』是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腹胸及其它部位的觸摸按壓可分為『觸』『摸』『壓按』三類,各種手法是綜合運用的。

藉由按診可以了解局部的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疾病的部分、性質和病情的輕重等情況,在切診中,主要的項目有:『脈診』『按診』

八綱

八綱在辨證上,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但八綱中又以陰陽作為總綱的。

在臨床辨證中,首先要分清陰陽,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摯簡馭繁。

陰陽大者可以概括整個病情是屬陽證、屬陰證,小者可以分析四診中一個具體脈症。如:

色的陰陽

從色澤的明暗,可以辨別病情的淺輕深重及陰陽屬性,

色澤鮮明為病在陽分,其病輕淺;

色澤晦暗為病在陰分,其病深重。

聲息的陰陽

觀察呼吸氣息的動態,聽其發出的聲音,

可以區別病情的寒熱虛實及陰陽屬性。

語聲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動者,屬實,屬熱,為陽;

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屬虛,屬寒,為陰。

呼吸微弱,聲低氣怯,多屬虛寒;

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多屬實熱。

症狀的陰陽

如發熱,口渴,便秘,脈數等為陽;

惡寒,口不渴,便溏,脈遲為陰。

脈象分陰陽

以部位分,則寸為陽,尺為陰;

以動態分,則至(起)者為陽,去(伏)者為陰;

以至數分,則數者為陽,遲者為陰;

以脈象分,則浮大洪滑為陽,沉澀細小為陰。

無論望、聞、問、切四診,都應以分別陰陽為首務,只有掌握陰陽在辨證中的運用規律,才能正確診斷疾病。 可見辨別陽證和陰證是診斷疾病的基本原則。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