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檢e櫥》息肉切除術可以向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文�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 賴永智

最近,在門診遇到數起類似的個案,即是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帶著他們所謂的客戶,而這些客戶就是在醫院裡曾接受過檢查的病人,前來門診要求醫師開具『息肉切除術』的診斷書,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但事實上這些病人並未施行息肉切除術(Polypectomy),而只是在作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有息肉的存在,取樣作了病理化驗而已,這種病理化驗即是一般人所稱的『切片檢查(Biopsy)』。

病人的觀念認為有息肉,作了切片,直覺以為這就是『息肉切除術』!而醫生只作了病理切片檢查,當然不能開息肉切除術的證明;沒有證明,病人從保險公司無法領到理賠金,惱怒之餘有時就與保險掮客一起怪罪醫生,認為醫生刁難病人,而引起大大小小的誤會與衝突。這種認知上的差異,源自病人的不了解及保險掮客的無醫學專業的知識,會導致醫護人員工作上極大的困擾;所以我想藉此文章簡單的向大家正確的介紹一下什麼是『息肉切除術』!

息肉的定義與分類

首先,得向各位談一下息肉的定義;所謂的『息肉』是泛稱肉眼下看起來明顯的從黏膜面朝內腔突出的局部性隆起,所以不管其來源為上皮性或非上皮性,病理學為良性惡性,都可歸入。但習慣上,一般只把良性的上皮性隆起形的病變列為息肉。而息肉由病理組織學的觀點來分類,包括有三大類:

一、腫瘤性的息肉:如腺瘤性息肉,這又可分成管腔型腺瘤、絨毛型腺瘤及管腔絨毛混合型腺瘤三種。

二、非腫瘤性的息肉:如增生性息肉、發炎性息肉、贅瘤性的青春型息肉等。

三、黏膜下層性的息肉:如脂肪瘤、類癌瘤、平滑肌肉瘤、血管瘤、纖維瘤等。此外,廣義的息肉亦可包括惡性息肉及非侵犯性的腺癌。

息肉的形態

息肉可小可大,可單發也可多發,可能是廣基形,也可能是有莖形。小的腺瘤性息肉可能會逐漸長大,變質變性而產生惡性細胞,進展至癌症。腺瘤性息肉越大合併惡性變化的機率也越大,小的腺瘤性息肉合併惡性變化之機率較小,但並非是不可能。而這些組織學的變化,以肉眼觀察是難有正確的答案;所以需靠切片,利用顯微病理學的檢查、化驗,才能分辨出來。

近年來,因內視鏡檢查的長足進步,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胃腸病變處的形態學;若有息肉,我們可依其形狀、大小、有無莖柄之存在,判斷是否可作息肉切除術。若條件許可,直接就可切除息肉,整體取去作病理化驗;若不適合作息肉切除術,則至少要作切片生檢來了解息肉在組織學上的屬性,以作後續治療追蹤的參考。

息肉若依其形態,又可分成四種,其中第一型及第二型為廣基形,無明顯莖柄存在,而第三、第四型則有莖柄存在。適合作息肉切除術的型式為第三及第四型;至於第一、第二型則可先作生檢化驗,依其病理結果再考慮後續的處理。

息肉切除術的方法

息肉切除術的方法有很多種,因應息肉的大小及形狀而可作調整選擇。常作的息肉切除術,則是利用鋼絲套圈來操作。先以套圈套入有莖柄的息肉,預訂的切斷面最好在息肉莖柄與頭部的接合處,遠離胃腸管壁,以避免胃腸壁穿孔的危險;鋼絲套圈套住息肉後,再慢慢將其縮小,但不能太緊或用力拉扯,以防止尚未通電前即發生機械性的斷裂而大量出血。套好、收縮好,再通電漸漸更縮緊套圈,即可切斷息肉。

係使用高週波電流,通電時鋼絲套圈勿浸於水中,以避免電流由水漏失至其它胃腸部位;通電時亦得注意息肉之頭部不能接觸到對側或附近之黏膜,以防止其它黏膜受傷或產生穿孔。

施行息肉切除術前後需特別注意下列幾點:

1.先仔細觀察息肉之形態、大小、基部情形、表面性質以及有無出血、潰瘍、糜爛等變化。

2.胃腸內腔需乾淨,準備工作要完全;若是大腸 ,最好病人需把大便排除乾淨。

3.電燒裝置依規定安裝好。

4.確定息肉基底部之情形,注意有無連接之莖柄。

5.切割後觀察切割處傷口變化,注意有無出血。

6.切割後,息肉需回收作病理檢查。

至於息肉切除術的禁忌,則是類似操作胃腸道內視鏡時的禁忌;例如病人有全身性疾病,血壓、心跳不良者,重症心肺疾病者,心臟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使用心律調節器pace-maker)者,不能合作之患者,精神異常者等等。息肉切除術因含切除電燒的動作,所以血液疾病的患者或有服用抗凝劑治療的患者需特別注意其凝血時間是否正常。

至於病人息肉太大或雖有莖柄,但過粗時,亦不宜勉強切除。而息肉切除後,要密切注意有無併發症的產生,其中以出血最多見,其次是穿孔;但發生率都不高。息肉切除後的出血率,根據過去文獻的統計約是1.5%。

最近二十年來,消化道內視鏡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已成為日常診療上不可缺少的一環!因可直接觀察到病變的所在,所以對診斷有莫大的幫助。而發現息肉時,也可利用最新的設備施行息肉切除術,達到治療及診斷雙重的目的;但非所有息肉都適合切除,在考慮切除息肉之前,需先評估病人身體的狀況是否允許,息肉的大小形狀是否可行,再由熟練專業的醫師小心謹慎的操作,如此方可減少併發症之產生,期能確保病人最大的安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