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在地的好厝邊《職能工作坊》奇夢子的快樂天堂!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職能治療組主任 周美華

臺北市社區職能工作坊以草山坊一位成功就業的奇夢子-精神障礙者職業復健為故事,與大家分享您的好鄰居,他(她)的快樂天堂。

阿英43歲、高中畢業、未婚。父親於她國小時過世,之後由母親獨自將小孩撫養長大,家境小康,家人互動關係不錯。阿英的小哥較疼愛她,在家中她也與小哥感情較好,但是在她22歲時,小哥不幸車禍死亡,這是最令她難過及悲傷事件,也一直影響著她的病情。

從民國79年阿英開始到精神科求診,十二年來一直未規則門診及服藥,使病情無法受到妥善控制。直到91年入院治療,並建立正確的衛生教育觀念,了解規律服藥重要性,才使她的精神症狀穩定下來。

出院後,阿英至草山職能工作坊接受工作訓練,這段期間出席規律、態度配合、服從性高,且能與其他病友相處融洽。經過職能治療師評估,阿英具有高度就業動機,且工作表現良好,所以轉介給社區化就業服務員。

為了解阿英的職業興趣、性向及工作能力,就服員安排她接受職業輔導評量,其中工作能力中所分析的工作阻力及助力部分,讓就服員決定以階段性的方式輔導阿英進入社區化就業職場。

在工作助力部分,她的症狀已長期可保持穩定,言行舉止皆適當。再看過去的工作經驗,生病前曾作過三年會計、半年國小代課老師、三年作業員、八個月圖書館管理員等。生病後曾從事看護工作、量體溫員、分信員等。因為她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能了解社會職場的期待,現實感佳。她工作動機強,希望趁本身尚有工作能力時,努力工作以賺取老年時的生活費用。加上家屬的支持度佳,也是她就業上的一大助力。

工作阻力部分包括:年紀較大、缺乏專業技能,使她求職有困難。又因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接受度低,尤其對精神障礙者的接受度最低。而一般媒體又缺少對奇夢子的平衡報導,反冠之以[危險]、[不定時炸彈]等不雅名號,更造成就業阻力。

由於阿英本身具有高度就業動機,工作態度良好且配合度高,期待能做一份全職的工作,但是她生病後動作變得較慢,且近四年沒有工作,能力已經比以前退化,只能做具體且重複性的工作,因此就服員評估,阿英無法立刻進入一般性就業職場勝任全職性工作。

就服員乃依阿英本身工作能力,為她擬定了個別化職業重建的就業服務計畫,採階段性的策略方式輔導她:逐步由職場適應、提昇工作技能、穩定就業,祈使她能順利進入職場。

首先就服員與過去合作過的雇主接洽,說明阿英的工作特性後,雇主同意進用。阿英就被安排先做分信員的工作訓練兩個月,工作速度稍提升,體能可適應全職工作,且與人互動的主動性增加,因此就服員再為她媒合全職的職種-賣場清潔,如今她已成功就業清潔員工作兩年六個月。

看到阿英的例子,讓我們願意用更人文的角度來關懷、了解、接納這些努力向上的康復朋友。也請大家展開雙臂,給奇夢子機會,幫助他們圓夢,讓他們企盼獨立、擺脫依賴,將生產力加入貢獻社會的行列。由於部分的社會大眾並不了解「精神障礙者」(簡稱“精障者”)這個名詞,讓精神症狀已經獲得控制的康復病友,依舊背負著精障者的枷鎖,且沉重地抬不起頭來,外界也直覺地抱持排斥的態度,懷疑他們的能力。

為扭轉這個心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職能治療組(前臺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特地為這群努力向上的病友,賦予新稱謂-「奇夢子」。期待大眾了解這些病友因一時kimoz(情緒)失調,生活步調短暫荒腔走板,但是經過職能治療與復健,他們已具備工作能力,並整裝待發。

依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奇夢子有7萬多人,在14種身心障礙的障別中,其成長率為各類之首。臺北市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奇夢子有1萬多人。臺北市勞動人口(15-65歲)中,肢體障礙最多,其次就是奇夢子。身心障礙者的失業率也以奇夢子居冠,若以18-59歲視為待業人口,奇夢子佔八成多。

依行政院衛生署以總人口數的萬分之2推估,臺灣地區約有4,554位奇夢子需要社區復健及職業復健服務。實際上,全國社區復健中心服務容量僅約2,431人,需求達成率53%。為服務這些奇夢子,社區職能工作坊藉職能復健、職業復健及就業服務,以奇夢子需求為前提,提供社區復健功能評估、職業輔導評量、庇護性工作訓練及社區化支持性就業服務等,讓有工作意願的奇夢子學習一技之長,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在充份的準備下,以早日回歸就業市場。

職能工作坊各種服務項目如:居家清潔、花束包裝及專送、餐飲及點心烘焙製作、派報及傳單發送、住房服務、場地管理、園農藝栽植、電腦訓練、藝品製作、情緒管理、身心體適能訓練、社交技巧訓練、獨立生活訓練、居家休閒生活安排、求職技巧訓練等。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