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血管疾病檢查創新突破,提升臨床診斷準確性

國內心導管檢查技術大突破!屏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醫學發展中心、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心血管中心與飛利浦於今6日共同參與全台首次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術之發表,此一創新之重建技術,乃運用飛利浦最新之迴旋式心導管機及獨有之3D重建軟體,有利醫師即時於各角度觀察血管阻塞情形,避免過去傳統式導管影像技術常見因投射角度之限制進而影響臨床診斷精確性的缺失,協助醫師大幅提升診斷精確度並進一步選擇最適之血管支架進行介入性治療;對於病患而言,更可明顯減少日後重新置放支架的風險、及避免過度的X光輻射劑量並降低顯影劑劑量。

根據衛生署統計,心臟疾病連續兩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第三名,僅次於腫瘤及腦血管疾病,介入式治療如心導管檢查或支架置放,可有效治療心臟血管阻塞;然而在進行心導管攝影時,遇到血管複雜度高的求診患者,常因傳統式心導管攝影的2D攝影投射角度之限制,而無法精確判斷病灶,屏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醫學發展中心主任曾啟楨醫師表示,該中心自去年7月引進全台第一套由飛利浦研發,具備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技術之迴旋式心導管機,在經過一年的臨床病例中,具體的改善對冠心症病灶之長度與幾何結構,做即時與精確之定位與測量,改善傳統心導管造影,無法精確定位與測量的嚴重缺點。

曾啟楨醫師指出,創新的迴旋式心導管檢查與冠狀動脈3D影像模型重建技術,相對於目前傳統的2D影像攝影,3D立體影像可以讓醫師對於患者的冠狀動脈實際空間形態及病灶有更清楚的概念,大幅提升臨床醫師診斷精確度,擬定適當的治療方式;對於困難的心導管治療,如血管完全栓塞,以及血管開口的定位,心臟血管立體影像模型可以讓醫師做精確診斷與治療,也可以提供心臟科醫師做術後評估,給予患者更佳的醫療照護,迴旋式心導管檢查與心血管3D影像重建術的臨床應用範圍涵蓋:冠狀動脈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心室功能評估、瓣膜性心臟疾病診斷、主動脈、肺動脈、顱內血管影像模型重建及其他周邊血管病變評估。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兼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John D. Carroll醫師,是此一獨特技術的創始人,此次特別來台分享他在美國使用迴旋式心導管檢查與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術的臨床發現,John D. Carroll醫師的研究發現迴旋式心血管成像,相較於傳統心導管檢查,其在顯影劑劑量使用可降低33%,被輻射線照射劑量則減少28%;甚至操作人員的全身暴露輻射劑也比傳統式減少26毫侖目(mRem)。

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術是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心血管中心所發明,由於流程與技巧相當專業且複雜,屏東輔英科大附設醫院去年特派專人赴美鑽研迴旋式心導管攝影技巧,同時與科羅拉多大學建立長期合作及研發交流關係;經過一年的臨床經驗,飛利浦計畫將屏東輔英科大附設醫院納入為迴旋式心導管機研究發展團隊之一,與擁有先進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技術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共同為該技術的持續研發盡一份心力,並進一步將此一冠狀動脈3D重建新技術推廣至亞洲地區。
本文作者【台灣飛利浦醫療事業部】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