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關節痛神出鬼沒,孕婦罹復發性風濕病

黃小姐是一位37歲粉領上班族,去年七月懷第二胎時,於某天發現左手背腫脹疼痛,休息幾天後腫脹又自行緩解,原以為是自己使用電腦過度所致,但過幾天又換成右手拇指腫痛,接著換成右膝腫痛,疼痛就這樣反反覆覆於手指、手腕、膝蓋或腳踝發生,每次都是單一關節發作,並於一週內恢復。

黃小姐原以為是痛風,但至檢驗所檢查結果血中尿酸值很正常,經光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國棟詳細檢查後,診斷黃小姐是罹患了復發性風濕病,但當時黃小姐正值懷孕期間,擔心治療影響胎兒,於是選擇僅於急性期以口服藥物治療,也未再回門診追蹤。

今年三月順利生產後,黃小姐發現關節腫痛發作越來越頻繁,每次發作時侵犯的關節數由單一個增加為二至三個,緩解的時間也由一週延長為二至三週,甚至持續腫痛超過兩個月,尤以早上起床時症狀特別明顯。嚴重的關節疼痛使得黃小姐不但無法工作,連起床後刷牙洗臉,甚至照顧小孩都有困難。黃小姐於是再回到光田醫院就醫,免疫風濕科洪國棟醫師檢查後發現黃小姐已由復發性風濕病進展成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經過給予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後,黃小姐的關節炎逐步改善,又能回到工作崗位,也能繼續照顧小孩,享受家庭生活。

洪國棟醫師表示,復發性風濕病好發年齡為20至50歲之間,但其他年齡層也可能發生,男性與女性比率相同,常以手指、腳趾、手腕、腳踝與肩膀關節紅腫熱痛表現,但也可能以關節旁組織發炎或腱鞘滑膜炎表現。每次發作大多侵犯一或二個部位,很少同時侵犯三個部位以上。即使不治療,大多也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自行緩解,很少會持續發作一週以上。兩次發作間期可由數天至數年之久,不發作時病患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此病目前確切原因不明,大部分病患無特定誘發因素。發病多年後約有一半患者仍停留在復發性風濕病,但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會進展成類風溼性關節炎,部分患者也可能進展成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等。

由於該項疾病易被診斷成痛風,故需透過詳細問診、理學檢查與實驗室檢查加以鑑別診斷,尤其停經前女性罹患痛風的機會不高,若有關節反覆腫痛情形,應考慮復發性風濕病之可能。而痛風患者大多先由腳趾或踝關節開始侵犯,較少一開始就侵犯手指或手腕關節,也較少以關節旁組織炎或腱鞘滑膜炎表現,因此若病患發作方式非典型痛風表現,也應考慮復發性風濕病之可能。

復發性風濕病的治療,在急性期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為主,急性期過後即可停藥。但有些病患關節炎發作十分頻繁,則可給予免疫調節藥物,以降低發作頻率,減少發作時侵犯關節數,縮短發作天數。若病患由復發性風濕病進展成類風濕性關節炎,則需使用改變病程抗風濕藥物,同時配合物理治療等,使關節炎獲得改善。而近幾年來,隨著腫瘤壞死因子擷抗劑等新型生物製劑上市,即使過去對傳統抗風濕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之病患,其治療成果也可獲得大幅改善。


新聞資料來源:光田綜合醫院
本文作者:光田綜合醫院 洪國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