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您“敏”感嗎?-談過敏性體質

過敏是什麼?簡單的說是人體與外界某些物質接觸後,引發體內免疫系統活化而造成的發炎症狀。在台灣,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為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及食物過敏等六大類,症狀如下:


過敏性鼻炎:以打噴嚏、鼻塞、鼻癢、流鼻涕為主,會造成不專心,易疲倦,睡眠品質變差。


氣喘:咳嗽、胸悶、喘鳴,逐漸發展為慢性或反覆性咳嗽,俗稱嗄龜。


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癢、結膜炎、易流眼淚、眼睛紅腫。


異位性皮膚炎:常可在身體上出現紅腫、癢,典型的分佈處在手腕、肘彎、眼角內側、腳踝,會反覆發作;長大後如未痊癒,則皮膚變成苔癬化。


蕁麻疹:皮膚上反覆出現丘疹、皮疹,但20﹪∼30﹪是因過敏原引起,大部分都是非過敏原引發。


食物過敏:吃過某類食物之後,立刻出現紅疹、發癢,或成片狀的蕁麻疹;少數人還會出現慢性腹痛、絞痛、脹痛症狀,反覆出現噁心、嘔吐現象,其嚴重性與吃下的食物量成正比。


引發過敏症狀,歸結起來還是與遺傳和環境因素脫不了關係。
遺傳因素:基因與先天體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父母都有過敏疾病,則小孩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機會出現過敏;父親或母親有過敏體質,則其小孩被遺傳、為過敏所苦的機會為三分之一。


環境因素:後天環境的影響對過敏疾病有相當大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
1.工商業發達帶來空氣和環境污染,尤其冷暖氣機、汽機車和工廠所排放的廢氣及二手煙污染都成為另一種過敏原。
2.居家環境的改變。以前家庭的裝潢大都簡單,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因此過敏病例不多。都市化以後,所住的都是公寓住宅,活動空間不足,複雜的裝潢也成為塵璊孳生的溫床。
3.過去農村社會,兒童有較多的時間在戶外活動,現在則多數停留在封閉的建築內;密閉式的空調讓過敏患者與室內過敏原共處的機會增加,更容易誘發過敏症狀。
4.精神緊張致呼吸道出現過度(過敏)反應。
5.飲食習慣的改變。過去的飲食以蔬菜和低熱量為主,現代則大多是高熱量、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飲食,容易引起過敏症狀。
6.嬰兒配方奶粉代替母乳餵食,使得幼兒的免疫力下降。
7.傳染性疾病型態改變。由於疫苗開發成功,公共衛生進步,現代人對某些細胞內的病原菌感染率已經逐漸降低,例如肺結核、A型肝炎等,不過卻也因此導致免疫功能改變,過敏疾病患者不斷增加。
8.腸胃道正常菌叢的改變。流行病學調查,嬰幼兒腸內菌叢因為受到抗生素濫用及飲食內容改變的影響,以致乳酸菌等益生菌被殺死,影響腸胃道正常菌叢的平衡,使得過敏症狀更為嚴重。


呼吸道過敏症及氣喘患者應注意事項
1.注意氣候及溫度變化,做好禦寒保暖,預防感冒的發生。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灰塵、花粉,有抽煙嗜好者,應予以戒煙。
2.對家塵過敏者應注意室內的清除打掃。
3.對花粉過敏者應盡量避免在花粉季節外出。
4.對黴菌過敏者應避免到潮濕發霉的地方。
5.對於動物皮毛、木棉、草席過敏者應少用羽毛用品以及用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
6.飲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膩之食物、酒、魚、蝦、蟹、濃茶等。
7.適當的運動可增加交感神經的活性而改善症狀。
8.與專科醫師配合並遵守對藥物的正確使用。

本文作者:仁愛醫療財團法人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