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山藥

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薯蕷的塊根,冬季採挖。山藥易栽培,最適宜在黃沙土生長,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栽培山藥歷史。中國河南焦作(中國元朝起設置懷慶府一帶)出產最為有名,營養豐富,藥用價值極高,又稱懷山藥、懷參。鐵棍山藥更是其中的珍品。山藥古代稱薯蕷,又稱為山芋(《本經》)、山藷(《名醫別錄》)、薯藥(《清異錄》)、淮山藥(《飲片新參》)、淮山。唐朝時,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蕷」與「豫」同音),改稱薯藥。宋朝時,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薯」與「曙」同音),改稱山藥。


 


山藥自古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朱熹說:「欲賦玉延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他贊譽山藥色似玉、香似花、甜似蜜、味勝羊羹。陸遊寫道:「從此八珍俱避舍,天蘇陀味屬甜羹。」誇讚食用山藥甜羹,連酒宴的「八珍」也不願再吃了。


 



山藥可以入藥,能夠治療許多疾病。中藥學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胃、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健脾胃、長肌肉、安神志、止泄痢等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不思飲食、四肢困倦、便溏久瀉,以及腎精虧損所致的遺精、遺尿、尿頻、健忘,肺氣虛弱所致的虛勞咳嗽等。許多醫家都認為:山藥性不寒不熱,作用緩和,既能補氣,又可滋陰,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在許多延年益壽的方劑中常配伍有山藥。


 


現代研究表明,山藥富含大量黏蛋白,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出現肥胖。它亦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的萎縮,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及關節腔的滑潤。再來是山藥中的多糖蛋白質與無機鹽結合後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具有一定的彈性。山藥中含有的消化酶能促進蛋白質和澱粉的分解。


 


山藥對於身體虛弱、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勞咳嗽、遺精盜汗、糖尿病、婦女白帶等多種疾病等虧虛型患者是營養補品的一項很好的選擇。不過,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裡含的植物鹼,少數人接觸會引起山藥過敏而發癢,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