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夏季常見的小兒傳染性疾病

端午節過後,夏天的腳步也近了,隨著氣溫的升高,許多傳染性的疾病也跟著流行了起來。以下介紹一些夏季常見的小兒傳染性疾病,供家長們參考。

膿痂疹
膿痂疹是夏季常見的兒童皮膚急性感染,好發於學齡前或學齡期的孩子,傳染性極強,和悶熱高溫的天氣有關。

膿痂疹剛開始像水疱,後來會破皮形成瘡,上面覆蓋著金黃色的痂皮,常發生在臉、鼻子或口腔周圍和四肢,膿痂疹主要是由葡萄球菌或A群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導致急性表淺性皮膚發炎。常見於先前已有痱子、溼疹或蟲咬性皮膚炎等皮膚症狀之後,膿痂疹開始在皮膚上出現丘疹或小疱,很快變成膿疱,潰爛後會留下黃色的痂,嚴重時會引起發燒和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甚至併發腎炎。

約有一半以上的膿痂疹病童,會因挖鼻孔或流鼻涕,造成鼻孔附近的感染,進而感染手指,出現指溝炎,再因手指四處搔抓,導致病灶擴散到全身各部位。也會因孩子間相互玩耍,無意間傳染給玩伴。膿痂疹的治療以口服和外用抗生素為主,患部上的結痂可使用溼紗布或抗生素藥膏去除,且要用過即丟,以免反覆感染。

預防需注意勤洗澡、勤換衣,孩子也應和病童適度隔離,避免共浴和共用衛浴用品。指甲要剪短並清理乾淨,避免搔抓,保持全身的乾燥與清潔,室內維持通風涼爽、避免潮溼。

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主要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例如:腺病毒和克沙奇病毒等,急性結膜炎的潛伏期約三到五天,病程約二到四個星期。結膜一旦發炎,其炎症的反應會使結膜組織微血管擴張,並排出組織液,造成白血球增加,不斷產生壞死的細胞,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淚水,這些炎性分泌物進入結膜囊而與淚水混在一起,就會形成眼脂。所以急性結膜炎會出現紅腫、流淚、疼痛、畏光和眼脂增加。孩子受到感染時,結膜可能會出血或形成膿膜,有些會併發點狀淺層角膜炎,有少數病毒引起的急性結膜炎會合併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拉肚子等,尤其是小孩發生的機率較大。

急性結膜炎的治療可使用類固醇眼藥減輕眼部症狀,再併用抗生素眼藥,以防止續發性細菌感染,眼脂很多的患者,可用消毒棉花或棉棒,沾生理食鹽水或眼藥水輕輕擦拭,若產生薄膜狀膿液,必須請醫生將其去除,可改善症狀,並促進眼藥水的吸收。患者應保持眼部清潔,不要用手去揉眼睛,也要避免進出公共場所,更不可以到游泳池戲水,並應遵照醫生囑咐用藥,多休息。

急性結膜炎具有很強的傳染力,兩週內都可能傳染給他人,應避免孩子接觸患者,若與患者有所接觸,也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嚴格做好消毒、隔離的措施,此外,患者用過的東西,例如:毛巾、手帕、文具、玩具和食具等,最好加以清洗、消毒,防止傳染擴散。

腸病毒感染
腸病毒總共六十七種病毒。其中,最後被發現的腸病毒71型是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當中,致病率特別高的一種,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皰(糞-口、水、食物)及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在溫帶地區,腸病毒通常流行於夏季,但在熱帶及亞熱帶,流行的季節性並不明顯,全年皆可能有感染個案發生。十歲以下的孩童是腸病毒感染的好發年齡,尤其是小於三歲的幼童,因本身抵抗力差,被列為高危險群。

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二至十天,大多數的感染者,並無臨床症狀或症狀極輕微,有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手足口病患者會有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皰疹性咽峽炎則多數會發高燒,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破裂變成潰瘍;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肺出血或水腫而導致死亡。

目前對於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除退燒、補充水份、多休息外,最重要的是密切注意併發症的出現,若出現嚴重併發症,可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由於腸病毒的型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而且除小兒麻痺外,並沒有疫苗可預防,因此應加強個人衛生及免疫力,也就是「勤洗手」,作為預防之道。另外,注意均衡的營養及運動、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與受感染者接觸,以免相互傳染,也是必要的預防工作。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廖宏才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