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抗癌路上中西醫與你一同攜手面對

現代醫學對惡性腫瘤的治療,除以開刀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主要正規治療之外,結合中醫治療為癌症患者控制病情,已逐漸為中外腫瘤界專家及民眾所認同接受。在衛生署及健保局的鼓勵之下,本院在血液腫瘤科病房中邀請中醫師會診,並在中醫部設有中醫腫瘤特別門診,讓中醫師根據腫瘤患者的病情、病程分期、治療計劃、放射及化療副作用、血液骨髓狀況等等來擬定中西結合治療計劃,結合血液腫瘤科、中醫部醫師一起為腫瘤患者服務,使癌症病痛獲得改善,並降低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也提升癌症患者的治療療效與生活品質。

化療殺癌細胞中醫幫補氣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抗腫瘤及標靶藥物的進展應用越來越廣,對癌症也有極佳控制療效,中醫藥與化療相結合有減輕化療不良反應的優點。一般而言化療藥物會對骨髓造成抑制、胃腸道受損及嘔吐惡心反應,以及造成心臟、肝臟、肺臟和腎臟功能受損。傳統中醫學認為化療藥物屬於「以毒攻毒」,會傷害到人體氣血、骨髓精津及五臟六腑,所以配合-補氣養血、壯骨髓生津液中藥可以扶正固本、補養五臟六腑,進而減輕化療不良反應。

在一些癌症手術後接受化療的臨床研究中,發現若同時給予以四君子湯為基礎的扶正固本類中藥來合併治療時,大部分的患者皆能完成整個化療的療程,而且能提高生存率。另外,以健脾和胃及降逆止嘔的中藥來治療,能明顯改善消化道的吞嚥困難、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以補腎養血的中藥,則能改善血象的下降;以疏筋活血通絡中藥,則能改善肢體關節肌肉的疼痛;以健脾利水滲濕中藥來配合治療,則能改善肢端水腫及腹脹便溏。在最近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補氣養血生精壯髓類中藥能顯著改善-化療藥物所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並證實中藥有提升及預防白血球減少的作用。

術後接化療中醫補元氣改善不適

一位59歲女性患者罹患膽囊癌,進行膽囊及膽管切除手術,患者出院後第一天即因為虛弱倦怠至本院中醫部求診。再入院做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後造成極度疲勞倦怠及嘔吐欲嘔,在持續服用中藥後獲得明顯改善。患者術後元氣大傷,尚未復原,而放化療之毒熱再加諸於上,故脾胃之氣受損,而出現疲倦無力,右脅肋痛及腹脹悶感及嘔吐欲嘔。而以疏肝利膽、清利濕熱及和胃降逆止嘔為治則的中醫藥處置,明顯改善膽囊癌術後虛弱及化療後胃痛及欲嘔等胃腸不適,並且其顯著黃疸及膽囊癌症亦獲得明顯改善與控制,其後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膽囊癌未惡化復發或轉移。

另一方面,乳癌病患接受化療時,需加強健脾和胃及扶正培本的中藥;因為化療會引起腸胃道功能障礙,造成嚴重的嘔吐惡心,中醫稱為「氣逆」,常用溫膽湯、半夏厚朴湯等來降逆止嘔。嘔吐酸水胃熱者,用橘皮竹茹湯。而化療會引起血象下降,常用八珍湯、人參養榮湯等補氣養血補腎中藥,來改善血象下降。至於長期的放化療會引起免疫抑制,症見疲勞倦怠,神疲乏力易感冒,易口唇單純?疹或帶狀?疹,中醫以左右歸丸,玉屏風散,生脈飲,八珍湯等配合辨證加以處方用藥。而一般婦女在治療中常覺得不舒服的是抗荷爾蒙治療引起更年期綜合症—中醫稱為腎陰虛,症狀:月經量少而閉經,陰道乾澀,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面紅潮熱手足心熱盜汗,以中藥方藥-知柏地黃丸可以得到很好治療。

中西醫聯手降低治療不適感

總統府資政陳立夫先生提倡:「治病不分中西」,本院結合中西醫治療,能提高腫瘤的近期、遠期療效及生存率,防止腫瘤的復發或轉移,並以中醫藥來減輕放射、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使癌症患者能完成整個腫瘤治療療程,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生存率及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內科主任 陳明和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