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遠離代謝症候群 向肥胖說掰掰

許多人隨著年紀增長,為越來越難控制體重,身材走樣而煩惱,殊不知隱藏其後的「新陳代謝症」才是惱人關鍵。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追蹤發現,台灣男性5年來平均腰圍增加2.9公分。因為長期不良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加上遺傳體質,導致新陳代謝功能異常。康聯預防醫學趙思姿營養師表示,其實新陳代謝症候群與現代人生活型態不正常因素有關,包括不正確的飲食、缺乏規律運動、異常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中廣(蘋果)型身材。當男人有了啤酒肚,而女人成為小腹婆之後,就得小心自己是否已成為新陳代謝症候群一員。

不可諱言地,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最主要的原因是肥胖,肥胖會使脂肪包圍內臟,身體過多的內臟脂肪組織會產生游離脂肪酸,造成胰島素作用受阻,讓血糖不穩定。若到達肝臟的游離脂肪酸增加,脂蛋白(LDL)的合成增多,就會形成脂肪肝、高血脂症或糖尿病。由於內臟脂肪沈積,導致血液容易凝結,增加動脈粥狀硬化、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的罹患率,讓血管阻力增強,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

趙思姿營養師表示,從預防醫學角度而言,代謝症候群是非常值得重視,只要能有效地改善,未來相關醫療花費就能大幅降低,對民眾的健康也大有幫助。幸運的是,「代謝症候群」屬於一種疾病前期(pre-disease)的概念。簡單來說,現代生活節奏緊湊,工作繁忙,不知不覺身體就進入「亞健康」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其身體的免疫力功能也會下降,容易罹患疾病,而導致人體循環紊亂,而引起身體上的各種不適。

許多人誤以為「少吃」就可以減重,但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原因在於吃錯營養。趙營養師解釋,人體需要蛋白質、脂肪、醣類三大營養素,維持正常運作,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也是維持生命所必需。此外,水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每一種營養都有不同的功能及重要性,是無法互相替代的,長期攝取過量或不足,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無論是一般人或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家族史的人,都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留意自己的新陳代謝問題,並且力行熱量控制及少糖、少鹽、少油脂等飲食方式,更要規律的運動,並讓生活作息正常,才能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產生。最後趙營養師也呼籲,目前國民健康局已設置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由專業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免費電話諮詢服務及諮詢服務,可即時為民眾解答健康減重相關疑問,也正積極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各地衛生局或國民健康局官網查詢。

■國民健康局:https://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
■肥胖防治網:https://obesity.bhp.gov.tw/web/index.aspx
■國民健康局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

【健康小辭典】
「亞健康」,是近幾年於華人市場興起的名詞,在醫學文獻上並未有此說法。所謂「亞健康狀態」是表示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有人稱為「第三狀態」,相較於健康為「第一狀態」,疾病為「第二狀態」之說法。亞健康狀態往往是許多疾病的前兆,若能加以注意且及時地預防亞健康狀態,可防止各種疾病發生。
本文作者:康聯預防醫學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