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淺談根管治療

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曾經有過牙痛的經驗,甚至疼痛到無法正常進食與安穩睡眠,而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牙髓腔的發炎與感染所致。

牙齒大致上可以分成牙冠和牙根兩大部份,正常狀況下口腔內只能看到牙冠,牙根則深埋於骨頭(齒槽骨)內部。在牙齒堅硬的外殼(琺瑯質、象牙質、牙骨質)內則是牙髓腔,裡面包含血管與神經。

細菌正是最常造成牙髓發炎和感染的罪魁禍首。細菌多因蛀牙而進入牙髓腔來破壞組織,這時就容易產生不適感。初期可能只是飲用冷水時容易感到酸軟,繼而飲用熱湯會有疼痛的感覺,如果再不處理便容易食不下嚥、睡不著覺。當細菌的毒素擴散到齒槽骨時會造成根尖周圍炎,甚至容易擴散開來而造成臉部腫脹以及疼痛,也就是所謂的蜂窩性組織炎,此時便要積極介入治療。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根管治療,就是俗稱的『抽神經』,但是部份民眾往往以為把神經抽起來就可以結束療程,其實不然。牙醫師通常會使用專用的挫針,逐次地來為神經管進行清創,除了將細菌移除之外,也將壞死的組織與污物一併去除。直到管腔都確定清潔完畢之後,再使用大小相符的馬來膠針來充填神經管。目前的根管治療工作已摒棄過去以藥物置放為主的做法,而是強調根管內的器械清創為主,也就是用器械清潔神經管,直到清潔完畢之後才會充填適當地材料。

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經常容易有變色的狀況發生,而且需要做根管治療的牙齒蛀牙往往較大較深,再加上根管治療的過程中多少會再移除部份齒質。為了保護剩下的牙齒組織,製作固定假牙來保護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根管治療的次數視其難易程度而有不同。一般而言,前面牙齒神經管的數目較少,視野較佳,操作較容易,所以療程可以較快結束;後面牙齒神經管的數目較多,視野較差,而且操作上比較不易,所以需要的診次與時間也就相對較長。除此之外,根管的粗細程度、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等因素也會影響療程的長短。

根管治療是一系列的療程,並非不痛即可,也不是將神經抽走即可。若是療程無法持續,治療不完全,過一陣子之後容易再次復發,又會再次感到疼痛,如此則先前的治療便全都付諸流水,必須重新來過。又因為細菌可能會入侵更深層的牙齒組織或是更深層的齒槽骨,治療起來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以及精神。所以根管治療時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一定要遵照醫師的指示完成整個療程。
本文作者:衛生褔利部花蓮醫院 牙科 邱瓊瑤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