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睡不著吃安眠藥就好?專家提醒:仍得尋求這科醫師才有效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內科醫師開安眠藥給我,我還是睡不著。」胡太太滿臉苦惱。 

失眠是很常見的主訴,但藏在失眠背後的東西可多了,有的是單純的缺乏健康的睡眠習慣,有的是生活的壓力所誘發,有的是情緒或思考障礙導致,有的是因為身體病症的影響,有的則是與服用會影響中樞神經的藥物、飲品或毒物有關。

「失眠就是要吃安眠藥」,是很不正確也很不健康的觀念,通常只要多了解一下失眠的樣貌,就能找出些端倪。「最近是怎麼樣的睡不著呢?」我問。

「最近就是睡覺時會不舒服。」

「怎麼樣的不舒服?」

「有時,一躺下來,就心跳加速,我好害怕會不會是心臟的問題。記得還有一回也喘起來,我嚇得去掛急診…」

看起來,入睡前極度的焦慮反應,有接近恐慌發作的程度。而焦慮還只是她症狀的一部份,她還有胃口差、體重下降、負面的思考與悶悶不樂的心情,這兩個月幾乎是變了一個人的樣子,嚴重到老公都看不下去了,叫她一定要接受治療。經過仔細的評估,胡太太有焦慮與憂鬱的病症,只吃安眠藥,其實是無法改善這些症狀的。

「內科醫師給我做了很多檢查,都查不出毛病,說我心、肺、肝、腎都沒問題,可是明明就喘到不行啊?還叫我來看精神科…」胡太太抱怨著。

「嗯,內科醫師其實說的沒錯,您的心、肺、肝、腎應該是沒問題,」我邊看病歷的報告,邊跟她解釋,「可是,調控心、肺、肝、腎的神經系統可能有些毛病,您的自律神經過度敏感了,所以才會有焦慮的身體症狀。」

我邊說邊畫圖跟胡太太說明,「自律神經系統的異常是精神科醫師關注的部份,而且除了藥物以外,有一些更需要注意的,像是…」我再花一些時間評估睡眠型態,並進一步解釋身心之間的互動,以及腦功能與情緒間的關連。

胡太太很有心的執行我替她規劃的治療計畫,經過幾週的治療,她頻尿、喘、心悸的問題都沒了,胃口也好很多,營養狀況也愈來愈好。「果然,自律神經的問題還是要看這科!」她那天和先生一起來的時候,對先生這麼說。

精神科的治療,會運用各種方式促進神經系統的穩定,降低大腦以及周邊神經的興奮性,並進而協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找回對生活的信心。精神科,可能對許多人而言帶有某種「貼標籤」的感覺,但如果能對神經系統與身心之間的互動有更多的認識,應該就能夠捐棄成見、適時就診,然後逐漸通往痊癒之路。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