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兒童成長配方奶粉竟不是乳品?!專家來解答!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營養師 吳芃彧、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 許惠玉、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金惠民、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 翁少萍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選擇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希望孩子能長得頭好壯壯!但你知道嗎?這些幼兒成長配方奶粉不一定是乳品!更額外添加精製糖,恐造成幼兒未來罹患糖尿病、中風、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成長配方未標示奶粉含量 過多添加物非乳品

依據食藥署標示規定,調製乳粉定義「由生乳、鮮乳、或乳粉等為主要原料,並佔總內容物含量50%以上」,並應標示乳粉含量百分比。而市售幼兒成長配方,雖然看起來像奶粉,但多數未詳實標示奶粉含量,不能稱做奶粉、乳粉。

營養師吳芃彧指出,政府對於1歲前的嬰兒配方奶粉有嚴謹規範,成分必需符合國家標準,才能上市販售,但幼兒成長配方屬於一般食品,則不受法規限制。

市售高達8成幼兒成長配方,其主要成分是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麥芽糊精、葡萄糖、玉米糖漿、乳清蛋白等,含醣量比純鮮乳多30~120%,且多為精製糖。

別讓含量高的精緻糖 影響孩子的健康

在習慣攝取高糖的幼兒成長配方之下,除了影響媽媽持續哺乳的機會,也可能影響孩子正餐的進食量,進而造成幼童無法養成咀嚼、吞嚥及學習攝取健康食物的習慣,甚至無法好好吃頓正餐,形成飲食壞習慣的惡性循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幼兒成長配方不能取代孩子每天所需的純乳品。但是多數家長通常讓孩子攝取成長奶粉後,就不會再額外讓孩子攝取乳品,反而導致幼兒的乳品攝取不足。

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翁少萍表示,根據澳洲雪梨大學於《營養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糖分,可能導致蛀牙、肥胖等,甚至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癌症等。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進一步說明,幼兒成長配方實在不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素,且WHO、德國營養委員會、德國兒科醫學學會、美國農業部等各國相關權威機構也大多抱持相同的觀點。

金惠民指出,幼兒成長配方屬於「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若仰賴幼兒成長配方,反而讓寶貝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對天然食物的排斥,影響自幼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機會。

翁少萍強調,2~18歲的人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小於總熱量的5%,約不超過15~25g。包含額外添加到食品與飲料的糖;天然存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不包含新鮮蔬果和牛奶中天然的糖。嬰幼童攝取量應該更低。

1歲後就讓孩子學習正常飲食 才能正常成長

許惠玉呼籲,幼兒滿1歲以後即可開始正常飲食,均衡攝取6大類新鮮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以達到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各種食物的風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她提醒,每天需攝取2杯480 mL的乳品,如鮮奶、保久乳、優酪乳、全脂乳粉等。

特殊情況才使用 請兒科醫師或泌乳顧問評估

不要貿然使用標示為「成長」或「水解」配方取代乳品,兩者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等,父母應避免讓幼兒「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的佛系飲食習慣。

吳芃彧補充,當媽媽無法哺乳、乳水不足,或是幼兒嚴重偏挑食、進食困難,如唇顎裂、癲癇等特殊疾病,建議由兒科醫師或泌乳顧問評估,才適合使用嬰幼兒成長配方。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