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罹患食道癌別放棄治療!專家說:晚期食道癌治療新解方報到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侯明模、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 陳明晃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資深藝人安迪等名人,相繼因食道癌撒手人寰,使大眾開始關注食道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民國108年度國人十大癌症中,盛行率排名第10名、死亡率則佔據第9名。
食道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會被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等到出現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已經是晚期。因此,食道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幾乎不到2成。

小心!食道癌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侯明模指出,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飲酒、愛吃刺激性、喝熱湯者,長期腐蝕食道的情況下,就會升高罹患食道癌風險。

侯明模說明,食道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而傳統的放療及化療亦為治療選項之一,用於改善病患吞嚥功能及維持生活品質。

除了傳統治療 免疫藥物療法帶來一線生機

雖如此,食道癌的完全治癒率仍低。而最新的資料顯示,「癌症免疫藥物療法」對食道癌治療有所助益,為食道癌患者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65歲賴先生,2年前喉嚨覺得怪怪的,感覺有異物塞在喉嚨,原以為是感冒,沒有進一步就醫。後來開始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會噎到無法呼吸,才就醫檢查,經檢查發現已罹患食道癌第四期。

在醫師建議下,賴先生先後做了10次的化療。化療期間,他的嘴巴、嘴唇、喉嚨潰爛,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讓他完全食不下嚥,一度想放棄治療。

後來,醫師建議改以「癌症免疫藥物療法」治療,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像化療般苦不堪言的副作用,也讓食道腫瘤受到控制,改善吞嚥功能,能正常吃喜歡的食物,體力也變好,就像沒生病一樣。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表示,食道癌細胞型態主要有兩種,國人腫瘤型態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歐美盛行的為「腺癌」。由於全球在鱗狀上皮細胞癌的研究資源相對偏少,導致治療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的醫療進展相對遲緩。

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程度執行治療計畫

侯明模進一步說明,目前食道癌治療方式,會依據腫瘤侵犯的深度、周邊淋巴結侵犯的數目、遠端器官是否轉移等,分為零到四期。

零到一期,可以透過內視鏡刮除方式處理;第一到第二期,手術開刀則是治療首選,為根治性切除腫瘤;第三期,就一定要用放、化療,再加上開刀切除;而第四期,合併其他器官的癌轉移,會以化療為主,而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也因為新的證據顯示,可作為治療選項之一。

陳明晃說,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作用機轉,與以往傳統治療不同,是經由喚醒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而非直接作用於癌細胞,有望解決復發後化療或轉移患者的瓶頸。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可有效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治療一年後甚至比標準化療多出約一成的整體存活率 。

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使得新藥物、新療法不斷更新,食道癌治療也往前邁了一大步,癌症免疫藥物療法為食道癌患者提供一線生機,有望消弭患者復發後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對醫師而言,也多了一個新武器。

兩人共同呼籲,患者一定要及早就醫,及早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採取治療措施,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才能打擊疾病。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