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理治療、青少年自我探索、孩童教養問題…..找身心科醫師有解!

採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受訪專家/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章秉純醫師

一般人常誤以為醫院的『身心科』是專門治療有精神疾病病人的科別,但事實上,『身心科』治療涵蓋的範圍很廣,除了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失眠等身心科常見問題,甚至心理治療、青少年自我探索、孩童教養問題等,都可透過兒少身心科獲得協助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特別採訪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章秉純醫師,請他為我們分享「兒童青少年身心科」究竟在做些什麼。

一、心理治療──找出身心症的根源

憂鬱、失眠、恐慌發作、腸躁症、自律神經失調導致之心身問題等,可由藥物於第一時間紓解部分生理的痛苦。但由於神經系統發源於大腦、遍佈於全身,背後的問題可能不僅只是表面看到的。故可至身心科門診與醫師接受較詳細的諮商、心理治療,與醫師一同探索自身心靈的海洋,找出身心症背後深層的原因,讓自己更了解自己,進而「根治」身心症的種種症狀。

二、協助青少年自我探索

青少年時期,不管是生理(賀爾蒙改變、第二性徵出現…..)、心理(從依靠父母的兒童轉變成渴望獨立於父母的青少年)對個體而言都是一場劇變。加上社會變遷迅速,現在的孩子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比以往更多、更複雜,若是在建立自我認同上出現了問題,往往衍生許多心理疾病,為孩子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而建立自我認同,必須透過不斷的自我探索。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雕琢後會綻放出什麼樣的光芒,而這個雕琢的過程就是「努力」。現在很多孩子放棄了努力,不僅非常可惜,也是許多青少年憂鬱症、認同危機的重要成因。關於青少年的自我探索,章醫師建議大人應該要鼓勵孩子對任何事情的「努力」。盡量不以成就論英雄。只要孩子願意努力,任何嘗試都是值得被鼓勵的。現在很多孩子會輕率的說「我就是沒有天份!」。但實際上並不是沒有天份,而是任何事情未經努力,原本就不可能輕易看到成果。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父母更該盡可能耐心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讓孩子藉由努力,琢磨出原本就屬於他的光芒。

三、輔導孩童教養問題

每個人都是在孩子出生以後,才開始學習成為父母的,以往新手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不外乎是沿襲上一代父母的教育方式,或是參考許多訪間書籍、教養專家等,百家爭鳴,往往讓父母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但在兒童青少年身心科範疇裡,原來有一個領域,是可以讓父母學習「如何成為父母」的諮商,稱為「親職教育(Parenting skills training)」。

不論是自閉症光譜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是青少年憂鬱症,藥物都只是治療中的一環。章醫師表示,藥物只是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父母、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方式不改變,即使孩子的專注力、衝動控制能力變好、情緒控管能力增加,也不會如其他醫療科別一般「藥到病除」。因此,針對孩子的狀況,給父母合適的親職教育,讓父母知道如何對待每一個特別的孩子,是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門診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最花費時間心力的部份。

章醫師關於親職教育的建議:如前所述,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即使有再高的天資,腦子也都如同一張白紙,並沒有被寫入任何思想,而第一個被寫入的思考方式,就是來自父母。很多父母會說:「我都有跟他講啊!」但孩子的學習其實不是只來自於嘮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隨時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孩子通常也會很毛躁;如果父母教養方式不同調、不和諧,甚至隔代教養,祖父母與父母教養方式又有相當落差,孩子也自然會變得易怒、混亂。現代很多父母為了求快速讓孩子配合,會以手機打發孩子,或是輕易使用體罰的教養方式。章醫師提醒父母,這樣的教養方式是應該盡量避免的。會讓孩子學到「我吵就有手機,沒有手機一定是我吵的不夠」,或是「反正就是被揍,管他嘮叨什麼,痛一下就可以繼續玩了。」等等的錯誤觀念,反而讓教養陷入瓶頸,要改用其他的方式也會事倍功半。 

章醫師提醒,如同任何其他疾病,只要孩子上有任何問題,家長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到兒童青少年身心科諮詢、評估。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醫師可以針對每對父母、孩童不同的情況,「量身打造」一個合適的教養方式。譬如網路成癮、愛發脾氣、愛唱反調等行為問題,若及早處理,在醫師指導下改變教養方式,不僅能讓親子關係更和諧,亦可避免如對立反抗症、品行疾患、甚至繭居族等嚴重狀況發生。

最後提醒父母,只要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任何問題都有機會改善。不論工作多辛苦,都希望能盡量與孩子有每日至少十分鐘的「親子時間」。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不論你在成長路上遇到任何困難,愛你的父母都會作你最堅定的後盾,陪著你一起面對,伴著你一同成長。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