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疫情來襲好焦慮,兒童青少年如何面對COVID-19造成的衝擊?

作者:章秉純 醫師

進入線上上課的時代,以前拿平板就被瞪,現在是被問「今天沒有線上上課嗎?」不只您,父母、醫師、老師也都在適應時代的動盪。

不論年齡大小,人生原本就太多令人痛苦、難受、壓力的事情。在身心科診間,醫師就是陪著大家東轉轉西轉轉,鏡頭一下拉遠 、一下拉近,一下左看看、一下右看看;一下往回找寶藏,一下向前找希望。

以往的考季,很多學生常常想「要是再多一點時間準備就好了⋯⋯」

現在面對遙遙無期的考試,被COVID-19沒收的畢旅、段考、期末考(甚至指考?)不知道考生們心中是怎麼想的?

是「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怎麼不給個乾脆?」;

還是「最好多延幾天,讓我還能多唸個幾頁⋯」「好想痛揍冠狀病毒,好啦!我知道這樣想很白痴⋯⋯」

不論你是怎麼想的,我想眼前——教育部長、政府高官、師長父母,都跟你一樣傷腦筋。

面對百年大疫,未來能掌握的事實在太少;描述戰爭的小說、電影、歷史故事,我們從小到大,都看了那麼多,但我們可能真的無法體會他們在想什麼?為什麼?要努力什麼?還有下一學期嗎?我會進高中、大學嗎?還是一直在家線上上課?

「心理治療不改變世界,改變看世界的方式。」不知道這場如戰爭一般的百年大疫,是不是在惶惶不安、焦慮難耐的同時,也某種程度上治療了您,轉變了你我看世界的方式呢?因為看不到同學,關係霸凌、排擠、孤立、暴力,一下子似乎得救了?那我以前這麼痛苦,究竟是為什麼?是活在誰的眼光之中呢?

有時候我們過得不好,正是因為我們失焦了,不去打磨就在身邊的寶石,而是懊惱黏在腳底的過去。這次疫情逼著大家把看人生的鏡頭都整個Reset 掉,希望也能讓困於過去的人「重估一切價值」,拉著我們腳步的東西,在「生命」這個量尺下,是不是真的還這麼重要?

或許我們都沒有辦法一下子從重重迷霧中找到方向,但生命是一條長河,我們可以隨時修正。據說捕夢網能把噩夢都攔住,讓人一夜好眠。心理治療中,噩夢的意義也包含了內心的矛盾與衝突。也或許就是這些矛盾與衝突,阻攔了我們衝出泥淖、且一再重蹈覆轍。

在衷心期盼疫情儘快過去的同時,關在家的我們,除了口罩戴好、手洗好、追劇、吃零食、線上交作業⋯⋯之外。或許也可以嘗試: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視角,審視自己的人生;如此一來,疫情造成的危機、痛苦,就可能在疫情過後,成為人生迎來曙光的轉機。

醫師_章秉純
章秉純
醫師
簡介
•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