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腸憩室病是什麼?80歲以上發生率高達65%!40歲後你需要注意的腸道健康警訊!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大腸憩室是指大腸壁上形成的囊狀突起,這些小囊袋可以出現在大腸的任何部分,但最常見於乙狀結腸。當大腸內壓增加時,腸壁的薄弱處就可能向外突出形成憩室,這種狀況在醫學上稱為「大腸憩室病」​。

大腸憩室的發生率與危險因子

大腸憩室的發生率與年齡密切相關,40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5%患有憩室病,而80歲以上的人群則高達65%​。此外,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大腸憩室的風險:
  1. 飲食習慣:低纖維飲食可能導致糞便較硬,腸道蠕動時壓力增加,使腸壁較易形成憩室​。
  2. 生活方式:缺乏運動、肥胖、吸菸等因素可能增加憩室病的發生機率​。
  3. 遺傳因素:研究顯示,若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大腸憩室病,則罹患的風險可能較高​。
  4. 腸道功能異常:某些腸道動力異常,如長期便秘,可能導致腸內壓力升高,增加憩室的發生機會​。

大腸憩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大部分的大腸憩室病人沒有明顯症狀,僅在接受腸道檢查時被發現。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 下腹部不適或悶痛,特別是左下腹
  • 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交替
  • 腹脹或排氣增加
  • 偶爾的輕微出血

如果大腸憩室出現發炎或併發症,則可能發展為「憩室炎」或「憩室出血」​​。

憩室炎

當憩室內堆積的糞便或細菌引發感染時,就會導致憩室炎。典型的憩室炎症狀包括:
  • 持續性左下腹疼痛,可能伴隨壓痛
  • 發燒、發冷
  • 噁心、嘔吐
  • 排便困難或腹瀉

嚴重時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如膿瘍、腸穿孔、腸道狹窄或腸道瘻管。

憩室出血

憩室出血是大腸憩室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約佔下消化道出血的30%至50%。通常表現為無痛性鮮紅色血便,少數患者可能會有大量出血,甚至導致貧血或休克​。

大腸憩室的治療與預防

大腸憩室病的治療主要取決於是否有症狀或併發症:

  • 無症狀者:
    • 無需特殊治療,但建議改變飲食習慣,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以促進腸道健康​。
    • 保持適量運動,幫助腸道蠕動。
  • 憩室炎治療:
    • 輕度憩室炎:可透過短期抗生素治療與飲食調整(低渣飲食或流質飲食)來改善。
    • 嚴重憩室炎或併發症: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甚至手術治療,如腸道部分切除術​。
  • 憩室出血的處理:
    • 大部分的憩室出血可自行停止,但若出血嚴重,可能需要接受內視鏡止血、血管栓塞治療,甚至手術​。

日常保健與預防建議

雖然大腸憩室病無法完全預防,但透過以下方法可降低風險:
  • 高纖飲食:建議每日攝取25-30克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內壓力。
  • 充足的水分攝取:可預防便秘,減少腸道內壓升高。
  • 規律運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降低憩室發炎的機率。
  • 避免長期便秘:可適當補充膳食纖維與益生菌,幫助腸道健康。
  • 戒菸、適量飲酒:吸菸與過量飲酒可能增加憩室炎的風險​。

大腸憩室病在年長者中相當常見,雖然大多數人沒有症狀,但若發生憩室炎或出血,則可能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與管理憩室病的重要關鍵。如果有腹痛、出血或其他消化道異常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檢查,以確保腸道健康。
官方網站_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成立於1998年,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是一個專注於醫療、藥品、保健、養生與生活知識的醫藥健康媒體平台。不僅提供最新的醫藥新聞,更致力於成為民眾的「醫療決策評估夥伴」。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