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從洗髮精廣告提醒大眾對頭髮保養的重視

這兩天有些朋友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關於一個新型態的洗髮精
廣告的醫學知識。為了這個題目,我特別認真地看了幾次該廣告,對
於台灣廣告的新水準佩服與讚賞不已。幾個朋友所爭執的主要論點是
,為什麼警方不比對自受害者手中所取得頭髮樣本的DNA,反而去討
論比較不精準的胺基酸含量因素?聽說同樣的疑問在網路上也十分盛
行。

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題目;筆者忍不住也想以皮膚科醫師的角度,冒
昧地發表一些相關意見。

對於頭髮的構造,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俗稱的「頭髮」,事實上是
髮根毛囊部位細胞逐漸生長、死亡後所遺留的角質蛋白絲所共同組合
成的結構體。我之所以強調『死亡』兩個字,是因為市面上流傳著許
多似是而非的論點,強調某些產品有所謂「被頭髮吸收」的作用。嚴
格來說,既然頭髮已知是無生命的蛋白質組合物,自然也就沒有主動
吸收的能力。所有廣告形容中的「滋養髮稍」或是相類似的名詞,其
實只是把一些富含油脂或胺基酸成分的分子,努力地滲透與黏附在頭
髮的皮殼層(cuticle)之上,或者再稍深層一些而已。皮殼層也就
是俗稱的「毛鱗片層」;它的樣子有些像是6到10層重疊的長型屋
瓦,或是千層派;組成的成分就是角質蛋白。

隨著經濟的進步,現代的婦女對於頭髮的裝飾是十分講究的。經常的
吹、整、染、燙事實上是對頭髮皮殼層的強大壓力。要知道,頭髮自
「迸離」頭皮那一剎那開始,就註定了一生孤獨的命運;除了頭皮皮
脂腺偶而分泌的保護性皮脂之外,皮殼層中的角質蛋白一直都處於逐
漸損毀、崩壞的過程中。這樣的逐漸破壞,隨著日曬、年紀、健康、
美髮等各個不同因素,有遲速不一的現象。所以我們的確可以利用對
於一根頭髮的顯微鏡檢驗,「勉強」判斷該髮主人的年紀。然而,假
設一位年過中旬的婦人,十分小心地保養她的頭髮;另外一位十來歲
的辣妹,不斷地挑染、整燙;後者的頭髮老化程度與猜測髮齡很可能
會遠遠大於前者。因此,我們可以明白,依靠頭髮的胺基酸含量高
低----其實也就是頭髮的光澤程度,來判斷髮主的實際年歲,事實上
是具有相當多的變數。

那麼,故事中的警察為什麼「那麼笨」,不會去檢驗頭髮的遺傳物質
DNA呢?

對於DNA在刑案與親子鑑定的應用上,大家似乎是耳熟能詳的。這項
應用的主要限制有兩項:第一,所取得的物件必須有細胞核的部分。
第二,它的檢驗瓶頸在於聚合酵素連鎖反應(PCR)的速度。如前所
述,頭髮是沒有生命的蛋白質組合物,所以除非取得的頭髮上黏附著
一些毛囊或是頭皮的殘存細胞,否則,沒有細胞核也就沒有核內的遺
傳物質----DNA,自然也無從比對起。

就第二點而言,即使警方拿到了含有細胞核部分的證物,它也必須經
過所謂的「聚合酵素連鎖反應」,將證物上十分稀少的DNA經過成千
上萬倍的複製與放大後,才有足夠的數量得以進行比對工作。依我所
知,以目前的一般檢驗能力大約要花費六到八個工作天才能得到比對
結果;國內某些一級研究單位則可以縮短到八個小時。

如果我們仔細回頭來看一看該廣告。結果應該可以發現,警方當時應
該尚在約談與採證的階段,兩位小姐都坐在留置室內,並沒有拘留的
現象。所以當警方失去充分證實年長者涉案的憑藉,並且在短短的幾
個小時之內,DNA檢驗也不會有立即的結果,釋放約談者事實上是符
合人權的做法。因此,在立刻需要決定是否拘留約談者的情況下,檢
驗頭髮的年齡可能是一個不得已但可行的方法。

看完這樣的廣告,對於設計者的巧思有著深刻的佩服。其實在同一個
廣告內還有許多不經意的小線索,像是利用髮梳上沒有斷髮殘存的現
象來暗示頭髮的健康程度,也是一個很漂亮的手法。希望藉由對於這
個廣告的討論,使大家對頭髮照顧的觀念,有更多的了解,這也是筆
者不揣簡陋,冒昧夸談的用意了。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宋奉宜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