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糖尿病

A:

由於生活環境的變化,因此國人罹患糖尿病的盛行率日漸上升,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民國91年起糖尿病已躍升為十大死亡原因第四名。糖尿病是一種於中老年人常發現的新陳代謝疾病,偶爾亦會出現在兒童、青少年或孕婦等族群。

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多種,但是真正的導因並不清楚,而就目前研究顯示遺傳、自體免疫、病毒、肥胖、情緒壓力、營養失調、懷孕、藥物影響皆與糖尿病的發生有關。良好的糖尿病控制,除了藥物控制外,飲食與運動和血糖控制也是息息相關,因此配合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即可達到糖尿病控制的最佳境界。

糖尿病定義

糖尿病病患是因為胰臟製造的胰島素不足或功能不良,無法使得葡萄糖充分進入細胞利用,而留在血中使血糖濃度升高,過高的血糖一部份會排入尿中,形成尿糖,發病初期,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除非做健康檢查,否則不易發現,惟病情隨時間加重導致血糖逐漸升高後,才出現有尿多、口渴、飢餓、疲勞、視力模糊、體重減輕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出現。

依據1997 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公布新的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須符合以下三項中的任一項,並且重覆檢測確定。1. 有糖尿病症狀加上任意一次血糖值等於或高於200 mg/dl。2. 空腹血糖值等於或高於126 mg/dl。3. 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試驗的2 小時血糖值等於或高於200 mg/dl。

糖尿病之併發症

糖尿病若控制不佳會引起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酮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酸性昏迷(HHNK)及乳酸血症等,因此糖尿病患除了隨身攜帶糖片和備有緊急升糖素隨身包外,最好盡可能配戴糖尿病識別卡。糖尿病除有前述之急性併發症外,如長期未加以妥善治療,將來會發生慢性合併症。若病患能早期發現,定期追蹤血糖變化,定期做合併症篩檢,則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果。

糖尿病患的血糖自我監測

血糖監測是維持良好血糖的重要工具指標。糖尿病病人可以依照醫護人員指示與指導學習自我血糖監測(SMBG),利用特殊的小針在手指上刺取一滴血,滴在特殊的試紙上,再放入小型的血糖機內來判讀血糖值,由於其方便、也頗準確,故值得推廣使用,惟應定期與醫院或檢驗所的數據比較以便作機器校正,以確保檢查數據的正確性。因此,作為調整飲食份量和胰島素劑量的依據,使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以避免急性併發症及減低慢性併發症的危險。

糖尿病患的治療與保健

糖尿病人如以飲食控制及加強運動仍無法有效的控制血糖時,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藥物的選擇應因人、因病之種類及嚴重程度、因併發症之有無、因是否有伴隨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尿酸過高等)而異。

而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因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必須施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其他如懷孕婦女、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或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或有禁忌或過敏等糖尿病患者均應給以胰島素注射治療。

至於臨床上大部份之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則以口服降血糖藥治療為原則。糖尿病不只影響病患生理,也會影響心理、家庭生活、目前或未來的社會角色;而病患的心理狀況也會影響到血糖的控制,若我們透過適當的心理調適方式,如:維持良好的血糖值、積極的人生觀、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適當運動、幫助他人、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等,讓自己積極面對疾病,必定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及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本文作者:張錦梅(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碩士)

2007-01-23 11:32:35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