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型肝炎之科學參考資料

A:

B型肝炎是全球最常見的嚴重肝感染疾病。全球有三分之一人口(超過二十億)感染B型肝炎病毒,其中約有三億五千萬人口罹患慢性B型肝炎。慢性B型肝炎是導致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首要原因。每年全球約有一百萬人死於B型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或肝癌 (每分鐘1-2人死亡),且多達80%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所引起的。

發病原理

B型肝炎病毒 (HBV) 屬於肝炎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 )。此病毒科的英文名意指hepato,為肝與病毒DNA之意。B型肝炎是肝炎DNA病毒科中唯一會感染人類的病毒,目前已知它們在具有複製能力的人類病毒中,是基因組最小的病毒。同科的病毒會使鴨、地松鼠和土撥鼠罹患肝炎。

B型肝炎病毒包含內核與外套膜。外套膜(或殼)是由稱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蛋白質構成。這種表面抗原一般會大量製造,且驗血可以偵測出病毒在受感染者血液中的含量。外套膜包著一層蛋白質殼,稱為B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內含病毒DNA以及用於病毒複製的DNA聚合脢。

B型肝炎病毒獨特的複製模式發生於受感染宿主細胞的細胞核。病毒是在外套膜脫落後,藉由與受體結合,將含有病毒DNA基因組的核心輸入宿主細胞的細胞核。接著病毒DNA進行修復,並轉化為閉合環狀超螺旋脫氧核醣核酸(cccDNA),做為四個病毒RNA的轉錄模板。

這四個病毒轉錄模板在經過更多的過程後,經由不同的細胞途徑,不是形成或分泌新病毒粒子,就是擴增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組。接著分泌B型肝炎e抗原(HBeAg),HBV進一步複製,引起細胞增殖與死亡。

傳染

在高流行率地區,出生前後的傳染與家庭內傳染是HBV主要的傳染模式。在低流行率地區,HBV通常是經由性接觸或注射藥品而傳染。HBV可在人體外存活至少七天,而且具有傳染能力。

慢性感染的風險與接觸時的年齡有關。已感染的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有超過90%成為長期帶原者。具免疫能力的成人罹患慢性B型肝炎的可能性為5%。年齡較大的嬰兒和兒童的慢性感染率居中。幾乎所有罹患慢性B 型肝炎的嬰兒和許多成年慢性B型肝炎患者,在急性階段都沒有症狀。

診斷

HBV感染是經由驗血來診斷。在沒有驗血時,許多帶有病毒、但沒有症狀且自覺健康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

從接觸B型肝炎病毒到臨床症狀開始出現,約為45-180天,平均範圍為60-90天。一個人初次感染B型肝炎,稱為急性感染。如果病毒留在血液中超過六個月,在診斷上即稱為慢性感染。

慢性B型肝炎感染的主要標誌為血液中長期有HBsAg存在,且無法產生可提供保護性免疫力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所有HBsAg呈陽性反應的人均具有潛在的傳染力,大多數的病人是在慢性感染發生許久後才診斷出感染B型肝炎。

慢性B型肝炎感染的其他徵兆是在肝活組織檢查時,發現慢性壞死炎性(necroinflammatory)疾病的組織學證據,或肝發炎的重要指標血清丙胺酸轉胺脢(ALT)的含量持續升高。以分析報告評估慢性B型肝炎的複製狀態及其致病性,測量HbeAg與抗HBe抗體、HBV DNA及肝酵素(特別是ALT)的含量。

治療

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療法的首要目標是藉由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阻止病程發展。治療反應一般是以ALT含量的正常化、HbeAg的清除、HBV DNA減少或無法偵測,做為評估基準。如果進行肝活體組織檢查法,組織學上的發現應該顯示肝發炎的情況減少,若與治療前的活體組織檢查結果比較,肝受損速率可能減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核准使用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體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

急性B型肝炎

急性B型肝炎患者沒有特定療法。B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因此無法以抗生素來治療。此外,目前尚未證明抗病毒藥物可改變臨床上確認感染急性B型肝炎的病人發展為慢性B型肝炎的病程、或影響他們罹患慢性B型肝炎的可能性。

慢性B型肝炎

二十多年來,抗病毒療法與免疫調節體抑制病毒複製及阻止慢性肝病進程的能力,一直是醫界具有濃厚興趣的焦點。抗病毒藥物的目標在於藉由干涉病毒複製來抑制或摧毀HBV DNA,而免疫調節體的目標則在於協助人體免疫系統提升對抗病毒的防禦能力。

2007-01-19 11:09:00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