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頭頸癌症治療後之聽損

A:

越來越多的頭頸癌症治療採取多種並行的方式,這些方式包括有開刀、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等等。每一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優點與缺點;開刀可以將惡性腫瘤從患者身上移除,但連帶的需要犧牲正常的組織,甚至具有獨特功能的器官,例如喉部。化學治療雖然不需要犧牲正常的組織器官,但其藥物大多具有全身毒性。放射線治療則採行焦土政策,有如在腫瘤中心放把火,除了燒死病變組織外,對於其鄰近的組織亦有一定程度的損傷。如何治癒癌症又將副作用減到最低,一直是腫瘤科醫師亟欲達成的目標。

儘管頭頸癌症的治療有很多選擇,但是放射線治療與化學藥物治療對於某些癌症,像是鼻咽癌,在器官保存的考量上仍是治療首選。頭頸癌症主要治療的化學藥物中,已知cisplatin具有耳毒性。Cisplatin對聽力的損傷通常是在治療後數天便發生,它會造成感音性聽損,先是高頻受損然後延伸到低頻區,而這種損傷多是雙側且不可逆的。放射線治療後的聽力損失有兩種型態:傳導性與神經性聽力損失。從組織學上可以見到放射線治療過後的中耳腔及歐氏管會呈現黏膜腫脹的情形,因此造成中耳積液。動物實驗研究則顯示接受放射線照射過的耳蝸,在基底回有外毛細胞的損傷以及血管紋上會出現阻塞性血管炎,其與感音性聽力損失有關。放射線治療對聽力的損傷多於治療後數個月才出現,其所造成的傷害與耳蝸所接受的總放射線劑量有關。

放射線治療後造成的神經性聽力損失通常並不被注意,統計上發生此項併發症的機率從無到百分之五十四都有人發表。根據先前對本院六百四十四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鼻咽癌患者的聽力分析,其聽力損失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三個月便可觀察到。十二個月後約有一成多的病人其聽力會有損失。對這些病人進行追蹤一段時間,發現聽損不嚴重且未曾發生中耳積液的患者,其受損的聽力可能是短暫且可回復的。但是年紀大的患者,其聽力受損情形較為顯著。有一部分的病人接受治療後會出現傳導性的聽力損失,它可能包括歐氏管的功能失調,中耳積液或是慢性中耳炎。這類的傳導性聽力損失多是可以手術治療的。至於感音性聽力損傷,則預防重於治療,照射時選擇新型態的放射線治療方式像是調比順形照射(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或更新型的螺旋刀(Tomo Radiotherapy),可以將放射線能量集中在病變區以減少正常組織對放射線的暴露,如此對於放射線治療所引起的後遺症也可以減少。


本文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耳鼻喉科 林荏志主治醫師(小港院區)
資料來源:高醫醫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98.06)

2009-07-13 16:16:25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