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

嘴破好痛苦!口內傷口快速復原妙招!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當口腔出現傷口,日常生活中的吃喝以及溝通都可能變得困難。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嘴破的困擾,可能是由於外部的撞擊或其他因素引起。透過適當的照護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口腔潰瘍的發生頻率。然而,當嘴破問題頻繁出現時,民眾需要提高警覺!  口內貼片設計能夠直接附著於傷口表面,提供更持久的保護效果,有效阻隔外界刺激。不過,張中維藥師表示:許多民眾會在國外旅遊時特別購買國外生產的口內貼片產品,但這些未經台灣食藥署核准的國外產品,不僅價格不菲,一旦使用後出現問題,消費者也難以透過國內藥害救濟系統獲得保障,還需要承擔額外的醫療費用,加重個人經濟負擔。  因此,在尋求口內貼片產品時,強烈建議優先選擇取得台灣許可證的產品,以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和效能,並確保發生不良反應時,能透過正規管道獲得適當的幫助和救濟。  選擇取得台灣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安全更放心!  (圖片來源: 薩曼鍀生醫 ) 「歐立適口內傷口貼片」是一款在台灣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的口內傷口貼片,採用專利雙層結構,使貼片能夠在口腔內穩定地貼附於傷口表面,保護傷口不受進一步的刺激。  歐立適口內傷口貼片的黏膜貼附材質是由多種親水性高分子所組成,這些高分子能夠與口腔黏膜表面的黏蛋白進行物理性的相互作用,達到強力的吸附效果,確保貼片即便在濕潤的口腔環境中也能緊緊貼合傷口。  此外,貼片全成分均來自於可食用原料 ,貼附層接觸到水分後會隨時間緩慢溶解,其脂溶性纖維構成的保護層在被吞下後,亦會通過腸胃道自然排出,而不會被人體吸收。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也讓民眾在使用時更加心安。  (圖片來源: 薩曼鍀生醫 ) 歐立適口內傷口貼片擁有多項獨特的特點與優勢,其五大特點包括:  減少傷口刺激(特殊雙層結構): 「歐立適」採用獨特的雙層結構設計,有效隔絕外界刺激 ,保護傷口不受食物碎屑和化學物質刺激,以降低疼痛感使傷口在減少外力刺激的環境下癒合。  服貼低異物感(厚度0.1mm): 其超薄設計,厚度僅為0.1mm ,使貼片能夠緊密服貼於口腔黏膜,大幅減少異物感,減少對日常說話與進食的影響。  高黏著力(專利黏膜貼附技術): 利用專利的黏膜貼附技術,「歐立適」口內貼片能夠牢固地黏附在傷口表面,即使在口腔內濕潤的環境下也不易脫落,提供長時間的保護。  日夜通用(舒適不黏膩): 無論是白天活動還是夜間休息,「歐立適」都能提供持續而舒適的保護。其不黏膩的質地,確保了全天候的舒適使用體驗。  無類固醇/香料(性質溫和無負擔): 「歐立適」無添加類固醇和香料成分,適合各類型的用戶,包括對特定成分敏感的民眾,使用時更安心。  綜合以上五大特點,歐立適口內傷口貼片不僅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同時也兼顧了使用時的舒適和安全性! 歐立適口內傷口貼片每片貼片均採用輕巧的獨立包裝 ,無論是日常通勤、外出旅行,或是繁忙的工作出差,都能輕鬆隨身攜帶。這樣的設計精心考慮到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確保在遇到口腔不適時,可以隨時隨地迅速採取措施,有效應對不適,讓生活不因小小的口腔問題而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 薩曼鍀生醫 ) 此外,歐立適口內傷口貼片經過嚴格的第三方生物相容性及微生物檢測,符合安全標準,讓消費者在使用時更加放心!  ▌ 了解更多:https://salamanderbiotech.com/  衛部醫器製壹字第009920號 | 北市衛藥廣字第113040205號  廠商名稱:薩曼鍀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號8樓之7

生活壓力大?當心脂漏性皮膚炎悄悄找上門!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特徵是皮膚出現紅斑、脫屑和搔癢症狀,特別是在皮脂分泌旺盛的區域,如頭皮、面部和胸背部。脂漏性皮膚炎可能影響所有年齡層,尤其在生活壓力大或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群中更為常見。 為什麼會出現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通常並非單一原因所導致,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整體健康狀態不佳以及微生物感染(如:皮膚芽孢菌)都有可能導致脂漏性皮膚炎。此外,部分研究認為脂漏性皮膚炎與遺傳亦存在關聯性。 脂漏性皮膚炎的診斷與治療 脂漏性皮膚炎的診斷主要根據皮膚的外觀和症狀來判斷,一般不需要進行皮膚切片。治療方面,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開立外用抗真菌藥或類固醇藥膏。此外,定期使用含藥洗髮精和溫和的皮膚清潔產品,也有助於控制症狀和減少疾病復發。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要當心!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主要表現在頭皮、眉毛和胸前等區域。多數情況,這些症狀會在嬰兒一歲左右自然緩解。父母可使用嬰兒專用的洗髮精和沐浴乳來清潔患處,並避免過度清洗和搓揉,以免刺激嬰兒脆弱的皮膚。 脂漏性皮膚炎日常護理建議 飲食調整:避免攝取過多酒精和辛辣食物,這些食物都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症狀加重。 溫和清潔: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和溫水洗臉,以減少對患部的刺激。 避免刺激性產品:酒精可能導致皮膚乾燥和敏感,脂漏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外用產品。 減少接觸刺激物:戒菸、避免長時間陽光曝曬,並使用適當的保濕和防曬措施,有助於症狀緩解。 壓力管理:保持適當的休息和避免過度操勞,維持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亦有助於緩解脂漏性皮膚炎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雖然可能需要長期調理才能逐漸改善,但透過適當的生活方式調整和治療,大多數患者皆能夠有效控制症狀。如果您有疑似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請尋求皮膚科醫生的專業診斷和建議,以獲得適合的治療方案。

重症肌無力並非絕症!透過藥物治療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作者 / 張中維藥師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種神經肌肉自體免疫疾病,特點是神經無法有效把訊號傳遞至肌肉,導致眼部、咽喉、肢體或呼吸肌肉出現無力與容易疲勞等症狀。這種疲勞通常會在重複動作後惡化,並經過休息或睡眠可以獲得改善。 重症肌無力的主要治療方式依患者病程和症狀有所不同,可能使用的治療包括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免疫調節和免疫抑制藥物、血漿置換、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胸腺切除術等。 重症肌無力的診斷與症狀識別 重症肌無力需要仔細神經學檢查、肌電圖檢查與理學檢查。初期症狀通常影響眼瞼與眼外肌群,導致出現眼瞼下垂症狀。初期患者可以觀察到在閉上雙眼後快速睜開眼睛時,眼皮睜開速度較慢,進而露出眼白,呈現類似偷窺的樣貌。然而,不同重症肌無力患者之間仍可能存在症狀差異性。 重症肌無力的治療方式 治療重症肌無力的四種主要療法包括乙醯膽鹼酯酶(AChE)抑制劑、糖皮質激素、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血漿置換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以及手術(例如胸腺切除術)。這些治療的臨床效果時間因治療類型而異。 症狀治療 大多數輕至中度重症肌無力患者的初始治療是使用口服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如:pyridostigmine,俗稱「大力丸」)。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能夠透過可逆性抑制乙醯膽鹼酯酶的作用,防止乙醯膽鹼分解,增加在神經肌肉突觸間的乙醯膽鹼量,進而延長乙醯膽鹼的效果,改善患者肌力。然而,使用這類藥物可能出現腹瀉、腹部絞痛、流涎、噁心等副作用。 免疫抑制劑治療 對於大多數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患者來說,僅靠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的效果通常並不顯著,因此需要額外針對根本的免疫失調問題進行治療。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糖皮質激素(如:prednisolone)、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如:azathioprine, cyclosporine, tacrolimus)。 免疫調節治療選擇 血漿置換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重症肌無力的免疫調節治療的選擇方案。這些治療的作用快速,但治療效果持續時間短。 面對生活突然感覺容易出現疲勞,特別是眼睛疲憊症狀時,民眾應提高警覺!重症肌無力屬於一種有機會透過治療獲得改善的自體免疫疾病,透過適當的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患者仍可以保持活躍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質量。各大藥廠也在持續開發更長效的重症肌無力用藥(如:補體抑制劑藥物),期望能造福更多重症肌無力患者,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Mena Alrais Dellarocca, P. (2024, January 18).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U.S. Pharmacist – The Leading Journal in Pharmacy. https://www.uspharmacist.com/article/the-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 

臺大醫院攜手龍巖推動4年期研究計畫,治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為腦部惡性膠質瘤,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約有2~4位,此疾病的發生率雖較其他腫瘤來得低,但以現有治療方式 (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不易根除且容易復發。 臺大醫院暨臺灣大學整合跨領域GBM團隊,集結橫跨不同領域的專家,包含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腫瘤科、生化科技、生物醫學工程與超音波醫學等專業醫師,期共同開發全新以GBM為導向的新穎藥物治療,以非侵襲性藥物遞送系統合併聚焦超音波,以打開血腦屏障以及術中即時病理影像診斷平台等技術,為GBM的治療與病患的預後帶來新的曙光。 龍巖集團為了紀念不幸罹患腦部惡性膠質瘤而逝世的創辦人李世聰先生,2023起分4年捐贈臺大醫院團隊共800萬元,協助本院推動惡性膠質瘤新療法研發,於今(2024)年4月29日舉辦捐贈儀式,宣示將共同努力對抗惡性膠質瘤的疾病困境。 GBM是目前癌症攻堅行動中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相較於肺癌、乳腺癌等其他癌症,臨床可以使用的化療藥物極為有限,患者仍面臨著五年存活率小於10%的困境。惡性膠質瘤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當發現時,腫瘤已經有相當程度大小,加上是腦部原發性的惡性腫瘤,經常與正常腦組織的邊界分化不清,手術時為了避免傷及重要神經,有時並無法完全切除,故術後復發率極高,使得治療困難度相當高。 龍巖集團感念創辦人李世聰先生一生對殯葬產業的貢獻,因其罹患腦部惡性膠質瘤而逝世,為此,龍巖攜手臺大醫院,分4年共捐助800萬元,由包含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腫瘤科、復健部、醫工所、電機系與生化科技系等結合臺大醫院與臺灣大學的醫療研究團隊,執行4年期研究計畫,開發新技術以治療惡性膠質瘤。臺大醫院團隊感謝龍巖集團的捐贈,未來也將運用此經費為治療惡性膠質瘤病患而持續努力。

大甲媽祖遶境攻略:避免長途遶境帶來的肌肉疼痛與水泡!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優活健康網 繼3月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之後,大甲媽遶境也於4月5日深夜由大甲鎮瀾宮起駕,而民眾在長途遶境進香過程中,除了鐵腿、足底筋膜炎之外,最常見的就是肌肉關節受傷,以及腳底長水泡。《優活健康網》整理醫師建議,提供久走前需做「3招」暖身運動,姿勢正確才能避免傷膝蓋,以及預防水泡和患部的照護方法,避免後續感染。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邱柏豪表示,跟著媽祖遶境久走,產生雙腿肌肉、關節痠痛,幾乎是每位參與民眾都會遇到的情形,長時間的行走會使腿部肌肉與關節承受巨大壓力,尤其是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更是如此。 久走出發前「暖身3招」 邱柏豪建議,在每天行程出發前應做好暖身,結束後的拉筋舒緩也不可或缺。他指出,暖身和動態伸展可增加關節的動態範圍,更能夠強化肌肉的彈性;以正確的行走姿勢,才可減少長途跋涉後肌肉疲勞而受傷。 以下他提供正確暖身方式: 抱膝抬腿 :將單腳膝蓋抬高,雙手抱住膝蓋並將大腿往胸口方向加壓並停留個10秒,此動作可以伸展下背與臀大肌、大腿後側肌肉。 前後左右擺腿 :將重心移動到右腳,左腳放鬆並且前後擺盪,做完5下後左右換腳。等待前後方向完成後,換成左右方向擺盪各做5次,抬高大腿後放輕鬆使其自然擺盪,此動作可以增加髖關節活動度。 弓箭步轉體 :踏出一隻腳,呈弓箭步姿勢,膝蓋不超過腳尖,兩手和身體向同側旋轉。若踏出右腳,則上身轉向右邊,左右輪流各做5下。此動作可以伸展到髖關節和大腿前側肌群。 進香時「正確行走姿勢」 在跟隨媽祖遶境過程中,長時間行走時,邱柏豪也提供5點小撇步,有效預防疲勞痠痛: 可保持頭部雙眼直視前方,下巴微縮,頸部和肩膀放鬆。 挺直軀幹避免駝背,輕微挺胸並收小腹,這不僅能增強核心肌群的穩定性,還能提升行走的效率。 走動時將手臂彎成90度,手握空拳,自然擺動手臂,可帶動步伐,並保持全身的協調性。 下肢腿部應該在著地時,保持膝蓋稍微彎曲的狀態,這樣可以減輕對膝蓋的衝擊。 行走過程中,腳跟應先著地,並保持腳尖朝前。 腳底起水泡「預防關鍵」 至於媽祖繞境走路太久起水泡,也是常常讓民眾困擾的情形。彰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雨秦表示,這是由於腳底皮膚和鞋子內側不斷摩擦所導致,盡量減少磨擦才是預防長水泡的關鍵。建議民眾選擇合腳的寬鞋,鞋帶綁緊避免前後滑動造成摩擦增加,平常也要多多保養腳底肌膚,避免腳底增厚造成摩擦熱點。 此外,讓腳掌盡量保持乾燥也很重要。李雨秦說明,由於人體皮膚的生理機制,只要遇到潮濕就會變得皺皺的,如果本身又是腳容易出汗的人,或鞋子透氣性不好長時間悶住,都會因為潮溼而造成皮膚磨擦增加,導致水泡提早產生的風險。 李雨秦建議,如果是皮膚容易長水泡的人,可優先選擇透氣性高的鞋子與襪子,避免悶熱造成鞋內濕度增加。另外,如果是容易流腳汗的人,也可以在腳底鋪上一層爽身痱子粉後,再穿上吸溼排汗的襪子,可以有效幫助腳部保持乾燥。 皮膚起水泡要刺破嗎? 李雨秦指出,水泡出現後,如果水泡還是小小顆,尚未出現傷口,那就要細心呵護,可以使用「水泡貼布 」貼敷避免磨破皮;如果水泡太大顆,敷料無法完全包覆,在能夠進行傷口照護的情況下,應該刺破水泡,使皮膚貼合,並好好照護傷口。 「當水泡自行破裂時,可以先將組織液擠掉,使皮膚貼合。」李雨秦強調,水泡照護上最重要的是不能將水泡的那層皮膚整片掀掉,避免後續感染發生。若皮膚已有缺損,甚至出現紅、腫、熱、痛等局部感染情況加劇,在傷口惡化之前,應該就醫治療 。 延伸閱讀 2024白沙屯媽祖遶境》百里長征你跟得上嗎?醫2招舒緩鐵腿、足底筋膜炎 跑步鞋怎麼挑?真的需要鞋墊嗎?醫:新手必知「買鞋5招」安全省力查看原文

第一次懷孕好緊張!懷孕媽咪要補充什麼營養素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吳婉華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準備迎接新生命?懷孕期間的飲食對胎兒的發育至關重要!本篇文章提供了全方位的營養指南,包括了熱量攝取、蛋白質到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以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俗話說:「一人吃,兩人補」。胎兒的營養主要來自媽媽的飲食。因此,媽媽的飲食習慣對胎兒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除了注意飲食內容外,懷孕媽媽也應按時進行產前健康檢查,並避免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亂服用藥物等,以免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 媽媽吃得健康,胎兒才會健康 1.熱量 懷孕第一期維持相同的熱量攝取,但到了第二及第三期,每天需增加 300 大卡,以滿足胎兒生長發育所需,同時為哺乳做準備。 2.蛋白質 蛋白質是新組織建造的主要成分,對胎兒的發育至關重要。懷孕期間,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取,其中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例如豆製品、魚類、雞蛋、肉類、乳製品等。 3.膳食纖維 由於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變化和後期子宮對腸道的壓迫,導致腸胃蠕動慢而發生便秘問題。建議每日攝取25-35公克的膳食纖維,選擇全穀類、未精製雜糧和新鮮蔬菜水果等,預防便秘。 4.礦物質 鐵 鐵是製造血紅素的關鍵元素,負責將氧氣運送到身體各處。懷孕期間,每天建議攝取15毫克鐵,第三期則增至每天攝取45毫克。肝臟、紅肉、深綠色蔬菜等,皆為富含鐵質的食物。 碘 碘缺乏可能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導致生長遲緩,甚至增加嬰兒死亡率。建議每日攝取225微克碘。海帶、海藻、含碘鹽等,都是良好的碘來源。 鈣 鈣可以促進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建議懷孕媽咪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可從黑芝麻、小魚乾、乳製品、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攝取足夠的鈣質。 5.維生素 葉酸 根據調查,近十年國內嬰幼兒神經管缺陷平均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七。建議備孕婦女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 600 微克葉酸。葉酸普遍存在於深綠色蔬菜、肝臟、黃豆製品、瘦肉等。 維生素D 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10 微克,有助於鈣質吸收以及免疫力調節。可透過日曬或攝取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例如雞蛋、強化維生素 D之乳品等來補充。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與紅血球、DNA合成有關,若是缺乏可能會導致胎兒的神經管缺陷。維生素 B12主要來自動性來源食物,其中肝臟、肉類、乳製品、雞蛋等最為豐富。吃素的懷孕媽咪更應注意維生素B12缺乏的問題。 懷孕期間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天然食物來源為主,避免過度依賴補充劑。若有任何飲食或健康上的疑問,建議詢問醫師或營養師。

除了超音波,孕期還有這些檢查項目!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除了超音波外,懷孕期間還會進行許多其他健康檢查,以確保母親與胎兒的健康。本篇文章整理了懷孕期間的各項醫療檢查,讓準媽媽們能夠更從容應對! 初診與常規檢查 產檢的過程醫師會追蹤寶寶的健康並觀察媽媽的身體狀況,不同孕期的產檢頻率有所不同。  第8週-第28週:每四週進行一次產檢,共7次。 第28週-第36週:每兩週進行一次產檢,共4次。 第36週-第40週:每一週進行一次產檢,共4次。 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可以測量血色、平均紅血球體積、白血球及血小板數目,評估是否有缺鐵性貧血或凝血功能異常 問題。透過血液檢查亦可以檢驗是否存在傳染性疾病如:HIV、B型肝炎、C型肝炎和梅毒等感染性疾病。 Rh血型檢查 Rh血型檢查是用來確定孕婦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質。如果孕婦是Rh陰性而胎兒是Rh陽性,可能會產生免疫反應。若Rh血型不同,母親在出血、流產、生產或羊膜穿刺等步驟後,需於72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 尿液檢查 尿液檢查是孕期常規檢查的一個項目,透過尿液樣本可以檢測蛋白質、血糖水平以及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的感染問題。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OGTT) OGTT主要用於檢測妊娠糖尿病 ,通常在懷孕24至28週進行。這項測試包括在空腹後抽血檢測血糖水平,然後飲用高濃度葡萄糖飲料,一段時間後再次檢測血糖,以評估身體對糖分的處理能力。 乙型鏈球菌篩檢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主要存在於人體腸道、陰道和泌尿道系統,並可能存在於孕婦的下生殖道中。 雖然對於成年人來說很少會致病,但由於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這些細菌可能在分娩過程中感染新生兒。在懷孕35至37週進行的篩檢,如果結果呈陽性,分娩時將給予抗生素以降低傳染風險。 超音波掃描 超音波掃描可以觀察單胞或是多胞胎、胎兒的著床位置以及生長發育情況。 遺傳篩檢測試 孕期還有多種篩檢可用於評估胎兒是否可能存在遺傳症狀或出生缺陷,準媽媽們可以根據醫師建議並評估家庭負擔來選擇篩檢項目。 在準備迎接新生命的這段期間,了解並進行孕期檢查不僅是為了確認孕婦的健康狀態,也是為了監控胎兒的成長發展,確保母嬰皆安!

顯影劑中含有輻射嗎?顯影劑相關副作用要當心!

作者 / 張中維藥師 顯影劑是在影像檢查中可能會使用的藥物,主要目的是增強醫學影像的敏感度和診斷準確率。 顯影劑被廣泛應用於多種檢查中,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心導管檢查等。當患者需要進行這些檢查時,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顯影劑,以便更清楚地觀察體內結構和功能,幫助診斷疾病。 顯影劑的類型與作用機制 顯影劑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含碘顯影劑和非含碘顯影劑 。在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和某些放射線檢查時,常使用含碘顯影劑。這類顯影劑進入體內後,會阻擋X光的穿透,增加體內組織之間的對比度,使影像更加清晰。而在核磁共振檢查中,則常使用含鋅的順磁性顯影劑,這種顯影劑能改變局部磁場,提高影像清晰度。 顯影劑含有輻射嗎? 食品藥物管理署在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中指出:顯影劑本身並不產生輻射 。檢查中所涉及的輻射主要來自於使用的X光或其他放射性技術。顯影劑的作用是增強這些輻射的成像效果,而不是增加輻射。核磁共振檢查則不涉及離子輻射,因此在這種檢查中使用的顯影劑是完全無輻射的。 使用顯影劑留意急性腎損傷副作用 雖然顯影劑對診斷有莫大的幫助,但仍可能導致一些副作用,臨床上最擔心的是使用顯影劑後發生「急性腎損傷 」。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使用含碘顯影劑後,尤其是在有慢性腎病或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患者中風險較高。不過,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可以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如確保充分水補充以及時使用腎保護藥物來降低。 高風險族群 年齡75歲以上 腎功能不全 有尿蛋白 糖尿病 術前體液不足 高血壓或低血壓 鬱血性心衰竭 肝硬化以及腎病症候群 其他顯影劑相關不良反應 過敏反應 是另一種使用顯影劑後常見的不良反應,表現為蕁麻疹、皮膚搔癢,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在進行含碘顯影劑的檢查前,通常需要評估患者的過敏史,並在必要時給予抗過敏藥物進行預防。完成檢查後,患者通常會被要求在醫療院所中留觀15至20分鐘,以確保沒有急性過敏反應發生。 配合醫囑使用顯影劑通常是安全的,但為了減少副作用發生的風險,醫師、藥師和醫療團隊會仔細評估每位患者的健康狀況,並根據個別情況進行必要的預防措施。若過去有使用顯影劑相關的過敏史,應告知醫療人員,以便醫師做出最佳的醫療決策!

哺餵母乳較容易發生黃疸?新生兒黃疸症狀與照護注意事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當嬰兒血液中的膽紅素(bilirubin)濃度過高時,會導致皮膚和眼白呈現黃色,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膽紅素是紅血球老化後分解產生的副產物,正常情況下會由肝臟進行代謝並排出體外。然而,由於新生兒的肝臟發育尚未成熟,膽紅素的代謝能力較弱,容易在體內累積,進而形成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危險因子 新生兒黃疸通常在出生後的第二至三天出現,並在兩週內自然消退,這類能夠自行消退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然而,某些情況下持續未消退的黃疸可能是由其他健康問題所導致,稱為「延長性黃疸(prolonged jaundice)」或「病理性黃疸」。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導致延長性黃疸: 早產兒 - 因其肝臟功能尚未成熟,較容易出現黃疸。 母嬰血型不合 - 例如Rh或ABO血型不相容,可能引起新生兒的免疫反應,加速紅血球破壞。 膽道閉鎖 - 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導致黃疸。透過觀察糞便顏色與測定膽紅素可幫助診斷。血液檢查中若「直接膽紅素」數值佔「總膽紅素」數值20%以上,或是直接膽紅素>1.0mg/dl,可判定可能為肝膽疾病相關之膽汁滯留症。 哺乳不足 - 導致新生兒脫水或營養不良,進一步影響膽紅素的代謝。 家族遺傳 - 如父母曾有新生兒黃疸的病史。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與照護策略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主要方法是光療法 ,使用特定波長的藍光照射嬰兒,幫助將膽紅素轉變為可溶解的形式,便於經由尿液排出。在較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血液置換或免疫球蛋白注射 治療。 家庭照護方面,確保嬰兒獲得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能夠幫助促進膽紅素的排出。此外,應觀察寶寶排便的顏色 ,在自然光線或日光燈下將糞便顏色與大便顏色辨識卡比對,若出生14天後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應該提高警覺。若寶寶出現軟弱、活動力不佳、愛睡、嘔吐、發紺、吸吮力減弱、 排尿量減少 時,應立即返院檢查。 哺餵母乳較容易發生黃疸? 母乳哺育的嬰兒通常會出現較長時間的黃疸,這種現象被稱為早發型母乳黃疸 。這主要是因為哺乳初期的母乳量、次數及熱量不足,導致膽紅素在腸肝循環中的再吸收增加。 一般而言,只要增加餵母乳的次數和熱量,就能有效改善。由於台灣的母乳哺育率逐年上升,新生兒的黃疸超過兩週的情況實際上相當常見。 定期進行新生兒後續檢查,有助於即時發現和處理黃疸情況。家長應學習如何觀察新生兒黃疸的症狀,並在症狀出現後迅速尋求醫療幫助。

使用麵粉或太白粉清洗草莓有助於去除農藥?專家指出這方法清洗最乾淨!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網路上流傳多種草莓清洗方法,包括使用麵粉、太白粉或洗米水加鹽巴來清洗草莓,號稱能更徹底去除農藥殘留。然而,毒物專家和食品安全專家均指出,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些材料能有效分解農藥! 實際上,澱粉顆粒與農藥分子之間並無法產生化學反應,因此這些方法並不會比使用流動的清水更加有效。 專家推薦草莓清洗方法 農業專家指出,使用流動的清水清洗草莓是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 。研究指出,將草莓在流動的清水中浸泡1分鐘,然後換水重複清洗兩次,這種方式能有效去除最高達100%的農藥殘留。此外,專家也提醒,在草莓園中,草莓的農藥殘留通常會在自然條件下,如陽光照射和雨水沖刷中自然降解,因此一般情況下草莓的農藥殘留量是在安全範圍內。 使用鹽水清洗是否可以提升去汙效果? 有些說法推薦使用鹽水來清洗草莓,以去除可能附著的蟲卵。然而,實際上草莓表面很少有蟲卵,因為草莓的常見害蟲,如斜紋夜盜蛾或葉蟎,主要危害的是葉子而非果實,而且鹽水對於脂溶性農藥的去除效果也並不理想。 專家建議:普通的流動清水就足夠清洗草莓,並且能有效去除農藥殘留。消費者應避免使用未經證實的清洗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可能不會提供額外的清潔效果,反而增加了清洗過程的復雜性! 參考資料 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 - 闢謠專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