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痛苦的第一步-談『足底筋膜炎』

陳太太今年五十多歲,過去無受傷史。最近幾個月來,她發現早上起床後,只要右腳腳板一踩到地面,右腳跟處就會感到刺痛,但走了二、三十分鐘後,這種症狀會慢慢減輕,然在一段時間的行走之後,又會慢慢開始疼痛。陳太太原本不以為意,想說症狀會自行好轉,沒想到症狀一直持續,還有越來越嚴重的現象,於是陳太太前來求診。經病史詢問及檢查後,醫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並有輕度的扁平足。陳太太接受醫師的建議,開始接受物理治療,並使用足弓護墊,一個多月後,惱人的足跟痛消失了。

足底筋膜是蹠肌肌腱的延伸,後起跟骨的內側結節,往前分成五束進入每個腳趾。它是人體足弓的主要支撐構造,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足弓穩定的支持,及吸收在步態週期中著地期所引起的反作用力。若說足弓是弓的弓身,那足底筋膜就是弓的弓弦。可想而見的,任何可引起足底筋膜張力增加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筋膜附著處的骨骼與相鄰組織的傷害,進而引起足底筋膜炎。臨床上常見的原因如扁平足、空凹足、跟腱柔軟度不佳等等。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同時它也是引起腳跟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最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在較為縮短的狀態。因而當早晨下床踩地時,會對足底筋膜產生較大較快的牽拉,進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鬆,因而症狀會緩解。但若過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牽拉的次數漸增,症狀又會再現。

理學檢查可發現,病患最疼痛處在跟骨的前內側,被動地往上牽拉病人腳趾,或請病人用腳尖站立,會引發足跟疼痛。足部的X光片有時可以見到跟骨處產生骨刺,但骨刺的程度與足底筋膜炎無絕對關係,故其診斷是以臨床症狀為主,並可輔以超音波影像。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的較常見於女性、肥胖者、及老年人。

治療方面,可分為:

(1)降低疼痛:
  休息並以物理治療來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音波、電療等。若是
  久站後或運動後引起足跟疼痛,則可在足跟部冰敷約10-15分鐘。
  如無明顯改善,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
 
(2)足弓護墊:
  適當的足弓護墊可在下肢負重時,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
  進而減少反覆牽拉對足底筋膜的傷害。

(3)改善下肢的柔軟度與肌力:

  1.改善小腿的柔軟度:可用前後弓箭步來牽拉小腿肌肉,注意膝
   蓋不要彎,腳跟不離地。牽拉時,感到緊繃的感覺即可,每次
   維持約15-20秒,兩腳交替約各十次。

  2.改善足底筋膜的柔軟度:腳平貼於地面,慢慢用手將腳趾往上
   扳維持約15-20秒。重複約十次。並可對足底做按摩。

   3.增進足底小肌肉的力量:可在地板上置一毛巾,以腳趾抓住毛
   巾,重複約15次。以增進其力量。
本文作者【復健科張育彰主任】
本文由【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