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文明生活中防癌的正確觀:再談「染髮」危害身體之虞!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在現今文明社會裡,「染髮」已是一種時尚,事實上頭髮的功能除了為了維護頭部的健康,還能襯托個人的美姿。絕大部份的老年人染髮的目的是為了能挽留青春的外觀,但現代年輕人染髮則希望擁有一炫麗漂亮傲人的頭髮。但或許染髮者並未考慮到:「染髮是否會帶來健康的潛在的危害?」。根據一項非正式的統計,染髮的危害包括有染髮性眼炎、染髮性皮膚炎以及染髮劑潛在的致癌危險因子

一般而言,「染髮劑」本身就是一種染料,而在以往染髮劑中的染料分為植物性、礦物性以及合成性染料三大類。顧名思義,「植物性染料」是由某些特殊植物中提煉出來的,由於其採自天然原料,因此對人體理論上是無太大傷害,但植物本身原料的來源則是有限的;「礦物性染料」則是以「金屬鹽類」為主成份的染髮劑,是藉用金屬鹽本身能螯合頭髮中角質蛋白的性質,而使頭髮能呈現特有金屬的顏色,其中最廣為常用的有醋酸鉛、檸檬酸鉍、硝酸銀、氯化銀,而這些金屬化合物對人體則有不等程度潛在性的毒性;最後,合成染髮劑常用的「對苯二胺」,會在過氧化氫的作用下,與頭髮角質蛋白發生氧化反應,而使頭髮能加以著色,但亦有致癌之虞。

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合成染髮劑,大部分含有胺基甲苯、三硝基對苯二胺及胺基二硝基酚,這些化學物質有一定潛在細胞突變以及致癌的副作用,長期使用可通過頭部皮膚吸收,並在體內慢性蓄積,而導致健康的風險。不僅如此,某些染髮劑還能導致皮膚致敏,衍生過敏性皮膚炎,或是在接觸日光照射後會產生過敏現象;其中為數不少的染髮者在染髮處週邊皮膚會引發搔癢、充血、紅斑甚至水腫的病灶;嚴重者甚至會併發水泡、糜爛甚至皮膚壞死的併發症,常見者如會在前額、兩鬢、頸部甚至整個顏面(尤其眼窩部)衍生腫脹病變。少數染髮者更會出現體溫上升、頭痛、噁心的全身性反應;長久以往而導致病灶皮膚呈現粗糙增厚、脫屑以及色素沉著的表徵,此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在臨床上,染髮劑不小心進入眼睛會傷害眼晴,出現眼部髮癢、燒灼感、畏光、流淚,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眼內感染」。根據消基會的探討,在已知染髮劑成份中,發現其中含有可疑致癌物竟高達90∼95%,其主要是經由細胞DNA的突變而導致癌病變。在動物實驗中,孕鼠餵食以「染髮劑」,而引發胚胎本身骨骼發育畸形;此外,在致癌實驗中,科學家以染髮劑在實驗老鼠皮膚上塗抹,也會誘發老鼠內臟引發某些癌瘤。雖然如此,在眾多染髮者中,並未能發現染髮劑就一定會衍生癌瘤。

此外,染髮劑本身亦分為短暫性或永久性兩種;換言之,染髮後三、四天在洗頭後逐漸褪色的為「短暫性染髮劑」,染髮後大約在一個星期後才逐漸褪色的為「永久性染髮劑」。基本上,染髮劑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民眾應選購經過國家安全性評定並有衛生署批準字號的染髮劑是比較可靠的,庇少使用深色且較不易褪色的染髮劑(如含有以金屬或煤焦油衍生物為主成份的染髮劑),以選擇含植物性染料的染髮劑為原則。

民眾在第一次使用染髮劑時,應先在耳後或肘內側皮膚上塗抹少許「染髮劑」,倘若在二十四小時內在皮膚上沒有出現灼熱感、搔癢或紅腫的症狀表徵方可使用,而在使用時如出現紅斑、丘疹、搔癢等過敏反應,則此染髮劑不宜採用。在,染髮劑的調配上,更千萬不要隨意增加濃度。皮膚有外傷、破損、皮膚感染症(如癬、癤)或孕婦及過敏體質者不要冒然嘗試染髮。自行染髮時,也應記得戴上膠皮手套,並盡量避免不要污染眼睛、顏臉以及口唇黏膜。染髮前,在髮周圍圍上一條乾毛巾,以防止染劑流到臉部或頸背部。

染髮時應盡量縮短染髮劑與皮膚接觸的時間,染後立即用清水徹底反覆沖洗乾淨,也切忌在洗澡中順便染髮。染髮者平常更應多攝取水份,以使尿液顏色呈現「清澈透明」為原則,如此能避免過量的柒染髮劑成份蓄留在泌尿系統中,而有致癌之虞。此外,儘量減少染髮次數以及延長染髮間隔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當然,民眾恐怕因染髮而罹患癌症風險,就是採取「不染髮或少染髮」的原則了。(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