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靈的掙扎與拔河

病人與家屬,在面對醫師宣佈要進行開刀手術治療的那一刻,常常因此心中充滿恐懼與徬徨。此時醫師常需花許多時間解釋為什麼要開刀的理由。即便如此,對病人及家屬而言,心中問號與陰影仍揮之不去,因而到處打聽,查閱資訊,甚至求神問卜者皆有之。不過,在我行醫的過程中,也有遇到一些病人或家屬要求手術但因當時狀況評估無此必要,而想法勸告病人打消念頭的經驗。透過這些經驗,思維隨著時間的沉澱,在此分享心情的轉折點滴。

前些日,遇到一位從外縣市來診的年輕女病人,她因為長期咳嗽不斷而深感困擾,在長期服用藥物後,症狀仍舊斷斷續續。她與我一見面就問我可不可以開刀解決。我幫她作了詳細的評估與檢查後,發覺右肺中葉的區域有支氣管擴張的病變,程度並非太嚴重。詳細詢問病人的情況,發覺她深為局部胸痛及咳痰所苦,但痰液多為白色,也無帶血的現象。由於病人對於藥物治療已經不抱持希望,以病人實際狀況而言,似乎開刀與不開都還說得過去,於是我開了一張單子準備安排她進行手術切除。

病人住院後,由於她的情況需要在手術前打幾天抗生素治療以控制感染,再施行手術較安全。不過在住院期間在門診安排的痰液細菌培養雖有生長,但看來似乎程度上可使用藥物控制看看。而病人始終不曾咳血,濃痰及發燒,這讓我在選擇是否採用開刀的方式上有些為難。不過病人和家屬在聽完我的解釋後仍舊希望我動手術,於是我排下了明日的開刀計劃表。

當晚,我的心思起伏不安,查了許多的書籍與文獻,到底我該開還是不開。次日透早再回到病房將病人的影像資料看了又看。在一夜的天人交戰後,我終於下定決心告訴病人可否先使用藥物治療。如同我的預料,病人感到十分沮喪與失望,並且重覆詢問我為何不開刀的理由。而來自周遭對我專業甚或人格懷疑的眼光也紛至沓來,心理的壓力相當沉重。而來自病人家屬的不斷詢問,整個早上,我花了許多時間說明不開刀給病人藥物治療的理由,病人及家屬則擔心休假以後不容易請得到,我花費了時間,而沒有在醫院的經營積效上有所表現。我同時也錯過了一個風險低又可以展現專業能力的機會。

我的解釋在早期並未得到病人及家屬的完全認同與了解,我也誠心建議他們可以諮詢其它專家意見及提供病歷摘要。病人出院後一段時間,我的心情有些失落與沮喪,也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決策是否正確?

一星期後,病人與家屬準時前來我的門診追蹤,並感謝我在給病人使用藥物治療後,症狀已經明顯改善,不過胸痛仍困擾著她。我詳細說明手術可改善咳痰現象,但在改善疼痛上可能效果有限。隨著時間,病人與家屬逐漸能夠了解我的用心,也樂意接受我的建議。

我回想起過去聆聽有關病人接受醫療前的知情同意 (informed consent),必需充份揭露(disclosure) 相關資訊,各種治療選擇的可能效益與風險,其中包括不治療(not to treat)的可能。對於病人應鼓勵其尋訪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以及無私提供相關的資料以供病人諮詢他人之用。在面對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 時,應以病患權益為先。這些原則,看似簡單,但在我與這位病人的互動中,卻面臨心理強大的壓力,甚或一不小心會造成自己專業權威的傷害。在病人自主(autonomy)與專業醫主間的權衡,雖說時代的變遷已使前者凌駕於後者,但在面對積極作為與消極不作為間的差異,仍是倫理權衡上的一大難題。站在為病人健康問題作決策的十字路口,找出正確之路實在不易。不過我想一切只能盡心,事後心安理得,就能沒有遺憾。


陸希平醫師小檔案
現任:
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學歷:
臺大醫學院醫學士 臨床醫學博士
美哈佛大學暨麻州醫學中心胸腔外科進修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暨巴爾醫學中心胸腔外科進修
匹茲堡大學器官移植暨微創手術中心進修
賓州大學附設醫學中心進修

經歷:
◎臺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暨助理教授
◎臺北醫院、基隆醫院、桃園醫院、恩主公醫院、敏盛醫院、聖保祿醫院、澄清醫院、童醫院、華濟醫院顧問
◎弘光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沙鹿暨大甲光田醫院胸外科主任暨醫研部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外科專任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外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所碩士、傑出校友
◎嘉義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臨床研究及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教授
◎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癌症中心、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同濟醫學院、汕頭醫學院、廣州中山大學醫學院、中國無錫第二人民醫院、中國醫院管理學會、講座教授

網址:陸希平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陸希平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