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捉摸不定的顏面疼痛

牙科門診偶爾會有顏面部長期疼痛的病人求診。他們的投訴通常都有很大的差異,如顏面部疼痛「有刺刺麻麻的感覺」、「常常不知道什麼時出現,不知道什麼時候消失」、「有時特別嚴重,有時又可以忍耐」、「偶然與風吹相關,有時又與咀嚼或是說話有關」。那「痛」當然就是治不好,吃藥有時有效,有時又只有緩解的效果,那「疼痛」讓病人抓狂,也難倒不少的大夫。這類病人因為治療效果不佳,長期的疼痛讓半數以上的病人有程度不一的焦慮、沮喪、頭痛或失眠等症狀的出現,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這捉摸不定的顏面疼痛,一般稱為非典型顏面疼痛,常被醫師們歸類為三叉神經痛,而大部份的疼痛部位也真的與三叉神經的分佈有密切的關係,實際上,從顏面部額頭到下巴的神經支配幾乎都是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的病變,包括因為受傷或是神經病變(腫瘤或發炎),又或是中樞神經的抑制及訊息傳導問題,都可能是顏面疼痛出現的原因。

除了因神經系統引起顏面疼痛外,近年的觀察發現-鼻竇炎、裝戴不良義齒、顳顎關節障礙、牙周病、牙髓病變、口腔粘膜疾痛,或因服用骨質疏鬆藥物而引起嚴重顎骨空洞化、長期服用藥物的副作用等,都有可能有相關。而非典型顏面部疼痛的誘發原因就相當複雜,在診斷上也確實不容易確定真正誘發的主因,連帶影響治療方法的選擇及成效。

臨床上的治療以疼痛控制為主要方向,因為許多身心理症狀都與疼痛相關,疼痛控制得宜,病人相關的問題都變得簡單得多。在牙科方面,牙周病、牙髓病變、粘膜等口腔病變及顎骨疏鬆等問題的檢查、診斷、排除是必要的步驟。

關於疼痛治療部份,醫師會依病人的狀況,給予抗發炎及鎮痛藥物外,冰敷、熱敷、指壓、穴道按摩、針灸、都可以嘗試減少顏面部的疼痛。生活及工作壓力的調適上也非常重要。

對於藥物反應不良的病人,口腔外科或麻醉科醫師會利用藥物或高頻電刺激以阻斷神經的傳導以緩解疼痛的非手術療法,仍大幅改變非典型顏面疼痛的症狀。非典型顏面神經痛的發生率約只有十萬分之二,但由於診斷困難,病人對治療的反應差異也很大,病人須耐心與牙醫師、神經科、麻醉科甚至精神科醫師合作,才能有更佳的療效,與抓不著的疼痛說再見。
本文作者: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牙科部 黎達明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