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抽菸對健康的危害

許多人常說「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但是卻不知道香菸到底是什麼成分?他對人體有什麼影響?真的一根菸可以快樂似神仙嗎?事實卻是不然的,如果對香菸進一步了解並知道香菸對於人體的危害,我想對於抽菸的人來說會有正面的意義。

平常到我的門診求診的民眾最常見的就是咳嗽問題,而很多咳嗽不好的原因,除了一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最多就是慢性咳嗽。俗話說「土水驚抓漏、醫生驚治嗽」,而很多慢性咳嗽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抽菸所引起,所以我的病人一到門診診間我通常會先詢問有無抽菸,有抽菸就要戒菸,不然吃藥也是沒有效果。我也到過很多學校演講及參加戒菸班,向我們莘莘學子的國中、高中、專科學生宣導抽菸對身體的壞處,為何要戒菸,常常也可以看到報導、電視媒體戒菸宣導,例如:成龍之「戒菸大自由」、衛生署推動的「戒菸就會贏」,那你會問菸品與你的自由有何相關呢?你會問戒菸與健康、財富、自由、活力有何關係呢?點燃一根菸產生的煙霧到底有何種物質,怎麼會對人產生這麼多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香菸的歷史,菸葉原是一種草藥,最早產於中南美洲被視為一種聖草,只在祭典儀式中點燃,用來對神的敬拜,而後逐漸流傳到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用來招待貴賓,那時就知道點燃後吸上它會有精神舒服的感覺,在西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就將此菸草帶回歐洲,而傳入文明社會,至今從此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發現它的持續影響力,其經濟價值也如同發現石油-黑金般,菸草像是綠金般帶給商人巨大的商機,而一直到1962年(民國51年)全世界第一篇菸害報告發表後,人們才開始瞭解到它的危害性,台灣到1997年(民國86年)年9月19日開始實施菸害防制法,提升民眾對香菸危害身體之認知,降低吸菸率,維護國民健康。

一般人吸入一根菸可以引發舒暢的感覺,就是香菸裡面包含四大物質中的第一種物質?「尼古丁」,尼古丁是香菸中主要的神經作用物質,是造成吸菸上癮的主要原因,吸入少量可引起大腦中產生與可待因類似作用,激起大腦中幻覺或狂歡的感受,引起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這也是香菸會上癮的「魅力」所在,猶如詩人寫道「吸菸好像一支粉筆,在夜的黑板上,我用它不停地寫著人生的問題和答案」,很多需要熬夜工作的人,都藉著香菸提神就是這原因,但是吸大量時,卻會有抑制作用,有耐受性,會造成心理、生理依賴,少用或停用則可能產生戒斷症狀(咳嗽、焦躁不安、胸悶、噁心),這也是不易戒菸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戒毒品的不容易,要有專門機構作治療,但是忽略了香菸尼古丁上癮的危害,而輕易嚐試它,造成要停止它的不容易,另外尼古丁也會刺激腎上腺分泌,造成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及周邊血管收縮、動脈血管的阻塞等心臟血管疾病,而尼古丁是造成吸菸者上癮之主要原因,所以現在針對每天抽菸一包以上或早上睡醒三十分鐘內即需抽菸的老菸槍,可借助尼古丁置代物之貼布或嚼錠來幫助戒菸,成功率可達百分之二十七。

第二種物質是「刺激物質」,菸塵中含有數十種刺激物質,如氨、甲酫、醋乙醛等,物質會被吸入體內刺激呼吸道粘膜,這些粘膜被長期刺激的結果,分泌物會增加,所以老菸槍會咳出濃濃的痰,並且這些刺激物對粘膜上千纖毛作用會有抑制的現象,使纖毛對異物或細菌的排除力減少,造成細菌感染機會增加,所以老菸槍常常會有氣管炎等疾病產生。

 第三種物質是「一氧化碳」的產生,一氧化碳和血紅素結合能力是氧和血紅素結合能力的210倍,所以由一氧化碳進入體內後,氧和血紅素結合比例會下降,造成人體缺氧現象。一般人血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在1%以下,但於吸菸的人高達15%至5%五左右,使得輸送氧與血紅素量減少,時間一久使身體的調節造成紅血球數且大增,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狹心症及動脈栓塞等。

第四種物質「焦油」是最嚴重的物質,焦油內百種以上的致癌物質,根據統計:90%肺癌死者、80%慢性阻塞性疾病、30%所有癌症、20%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腦中風死者都是因吸菸所引起,抽菸比不抽菸者引起肺癌機率是10倍;英國皇家醫學會曾報導吸一支菸縮短五分鐘30秒的壽命;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吸菸所引起的疾病,稱為「可以預防的最嚴重的生理疾病」,然而吸菸是一種慢性殺手,所以我們需要更積極的作更多的宣導,及推廣更多的菸害防治工作,使人們免於菸品的危害。

另外,菸害防治法中「吸菸場所之限制」、「青少年免於菸害」的相關規定,所以現在很多吸菸人找不到地方抽菸,而跑來門診戒菸。在這要鄭重呼籲沒吸菸的青少年,不要因為好奇而吸菸,因為17、18歲以前肺部在成長,細胞分裂和增殖快速,遺傳物質DNA容易受傷,這個期間吸菸更容易會導致罹患肺癌,而且越年輕吸菸,菸癮越大,以後越不易戒菸,18歲抽菸日後罹患肺癌機率比25歲高出3倍,所以法律明令禁止青少年吸菸就是這個道理。而有吸菸的癮君子希望能戒菸即時,因為自己健康、提升生活品質以及吸菸場所的限制造成諸多不方便,快點加入戒菸的健康行列中。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蔡富順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