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5747

      累積人氣

      153

      粉絲數

      4766

      回答數

      40257

      文章數

1030904醫療相關新聞1

感謝蔣世中醫師熱心整理提供.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731-110208 等不到病床的真相() 封面故事摘要 撰文 / 今周刊出處 / 今周刊   924 「等病床」早已成為台灣醫療危機之一,台大每五位急診轉住院病人,就有一人等超過兩天,甚至成為常態,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在急診室面臨生死關頭時,等不到病床? 一個尋常的星期三,許先生的母親因為急性敗血症,被送到台北市中心一家醫學中心急診室。高齡七十五歲的老媽媽發高燒、肚子絞痛,到最後意識不清無法問診,醫師認定許媽媽必須最優先處理,不斷加強抗生素的劑量,而且也應該趕緊入院,避免在人山人海的急診室增加感染風險。但是,危急的許媽媽卻仍然在三天後,才得以住進內科加護病房。急診室亂象根據健保署網站統計,在急診轉住院案件數中、等待住院超過48小時。民國六十幾年,台大就有急診室爆滿的現象,那時病床很少,可說是資源不夠,如今病床數規模多了三、四倍,還是無法解決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想來台大看病。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顏瑞昇說,有時,我們明明已經通報急診室沒推床了,救護車仍把病人載過來,原因是病人堅持要到台大。然後,病人沒病床躺,只好躺在救護車擔架上,救護車也離不開。要解決這個陳年問題,必須靠整個體制來推動。政府要強制分級轉診,民眾也要改變觀念。原因一:大醫院的迷思,不管輕重症都來報到,轉診出去僅千分之二台灣每千人有6.9張病床,雖比不上日本、韓國、德國,但遠高於OECD國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的5.05張,也高於世界中位數的2.2張。「病床數絕對夠,還滿出來!」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日昌說,全國四百家醫院,造成急診等床問題約十五家,而醫學中心病房則多被重症者使用,因為重症者住院較久,病床周轉率低,造成供需失衡。 陳日昌認為,病人集中到醫學中心,是信任度問題,也就是迷信大醫院,不管輕、重症都往大醫院擠。大醫院急診轉出的病患僅千分之二或三,而且好說歹說用盡說服手段,仍然轉不出去,「不能怪民眾,如果沒有限制,大家當然希望待在一個能讓他安心的地方,所以很難解決。」陳日昌說。原因二:地區醫院萎縮,中小型醫院生存不易,病房閒置嚴重同一種病,醫學中心的醫師診療費、藥師費的健保給付較高;同樣做電腦斷層掃描,地區醫院獲得的給付低。但地方性醫院本來就要用更高的薪水才能找到醫師,結果因給付低,賺錢更困難,過去幾年,中小型醫院處於賠錢狀態,失去和醫學中心的競爭力,造成病人流失、病房閒置情況。原因三:醫院也挑病人,怕虧錢、惹醫療糾紛,多重慢性病人等床最難「急診無法轉去樓上病房的病人,很多是因為會虧錢,或治不好了。」不少醫學中心急診醫師坦承,在急診待床很久的病人,不少是窮、老或諸病纏身。沒錯,醫院挑病人已是常態。其一是經濟因素,一位財團法人醫學中心醫師透露,部分醫院分配病房會看科別的績效利潤,利潤較高是醫材,因此會使用到醫材的心導管手術或骨科病患,就容易住到院。也有醫界大老指出,醫院會拉長住院時間,有時是因病人快好了,健保支出較少,病人又好照顧。其次,醫療專科分科太細,多重症狀的急診病人就不容易被某專科醫師收住院,即使有病床,仍不收病人。原因四:健保俗擱大碗,台灣住院相對便宜,醫療險濫用推波助瀾身兼急診醫學會壅塞小組召集人的方震中指出,台灣民眾住院時間比歐美國家長,因歐美住院費用昂貴,譬如美國普通病房每天就要一千美元(約新台幣三萬元),美國病人出院後,再派護理師去居家照護,比住院便宜許多。 但台灣情況相反,每日住院頂多自付數千元,病人把醫院當作照護的機構。不少醫師坦言,大家願意住院,甚至寧願待在急診室候床,是因為在醫院可以得到照顧,回家以後可能無法獲得較好的照顧。商業性醫療險,也讓病人在「多住多賺」考量下,不急著出院。劉育志指出,商業醫療險常會推銷「住院日額給付」或「實支實付」,被大量濫用,尤其住加護病房不必請看護,轉普通病房日額變少,家屬就不願轉出去,導致加護病房塞床。平心而論,能否出院的所有責任放在醫師或病人都不對,例如健保署應設防弊機制,在醫院通知出院的一定期限,若病人不理會,可以考慮停止給付。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731-110199 化療病人發高燒,我卻只能找推床幫她挪到走廊上…… 台大醫院急診部第一線醫師告白 撰文 / 孫蓉萍出處 / 今周刊   924 醫師、護士爆出走潮後,還有誰讓你求醫無門? 醫改會調查,「等病床」是醫療民怨之首,找關係靠人脈「喬」病床,都是你我熟悉的經驗。 奇怪的是,台灣人均病床數比歐美國家高, 連丹麥、美國、新加坡都比不上。 為何還有人在急診室等七天才能住院? 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等到我們老去時,會不會只能在急診室廁所旁、電梯口、護理站前問診治療? 不想發生的未來,現在就得改變。 編按:採訪這天,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顏瑞昇心情不錯,「兩星期前,急診室幾乎滿到門口,每張床都躺著人。現在好很多了!」他說。但事實上,急診室走道一床接著一床,上百位病人焦急等候樓上病床,有的甚至已經等七天了。如此急診室景象,近二十年來站在第一線工作的他,有細膩深刻的觀察。一天下午,台大急診室一如多數時候,人滿為患。一百多位病人,加上陪同的一百多位家屬,以及一百多位醫護人員,總共四、五百人,使得急診室的入口處幾乎水洩不通,檢傷處也十分擁擠,連走道上都擺滿了床。病人不斷被送進來,我忙著一一看他們的病史、理學檢查、症狀等,藉此釐清病情,用最快的速度做出診斷和決策。這時候,我突然發現一位年輕女性病患,靜靜地蜷縮在輪椅上,在急診入口處等待醫治,身旁只有一位看來剛上小學的小女孩。在擁擠的空間裡,她看起來非常無助,我進一步了解狀況發現,原來她是一位乳癌病人。經過開刀折磨,又接受痛苦的化療,在化療期間,卻因為白血球數目過低、抵抗力差發燒了,於是到急診就醫。很明顯地,她需要住院治療,我不經意地問一句:「先生呢?」她淡淡地回答:「離婚了。」急診依舊十分壅塞,從入口到內部到處擠滿了病人和家屬。她不吵不鬧,默默等待。我真的很想代替她的家人給她一份溫暖,但能做的有限,只能偷偷去找一張推床,並幫她挪到走廊上比較不會吹到風的地方。至於住院,也無能為力。急診門口塞住了,車禍重傷者推不進來急診室到處都是等病床的人,現在台大急診室病人要等七天才有病床的情況很常見。 全文未完(尚有1410)...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731-110207 病人迷信大醫院 是等嘸病床的頭號幫凶 真相探討》台灣病床數夠用,為何有人在急診等七天? 撰文 / 郭淑媛、賴若函出處 / 今周刊   924 「等病床」早已成為台灣醫療危機之一,台大每五位急診轉住院病人,就有一人等超過兩天,甚至成為常態,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在急診室面臨生死關頭時,等不到病床? 一個尋常的星期三,許先生的母親因為急性敗血症,被送到台北市中心一家醫學中心急診室。高齡七十五歲的老媽媽發高燒、肚子絞痛,到最後意識不清無法問診,醫師認定許媽媽必須最優先處理,不斷加強抗生素的劑量,而且也應該趕緊入院,避免在人山人海的急診室增加感染風險。但是,危急的許媽媽卻仍然在三天後,才得以住進內科加護病房。在急診室陪伴母親的過程中,許先生覺得很難熬。人來人往的急診室,通道上滿滿都是病床,病床與病床之間只有一兩步之遙,病人毫無隱私,家屬沒有好的休息品質,許先生天天都坐在椅子上睡;而一天中總有某些時刻,空氣中彌漫著尿騷味,廁所地上甚至時見血水、尿水和尿袋……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曾指出,急診室是一個櫥窗,從急診室可以看出一個國家醫療制度的問題。許多身歷其境的醫師形容:台灣部分醫學中心急診室簡直和戰場一樣。假設這是個櫥窗,究竟台灣醫療體系出了什麼問題呢?急診室亂象有人坐輪椅吊兩天點滴,有人等十天才有病床根據健保署網站統計,在急診轉住院案件數中、等待住院超過四十八小時,一三年全年四季,第一名都是台大醫院,其中第四季全國平均是二.五一%,台大則是二二.八九%;換言之,在台大急診轉住院的病人中,每五人就有超過一人在急診室待超過兩天。第二至五名分別為台中榮總、亞東、新光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此外,林口長庚、基隆長庚,也都是一三年前五名的「常客」。另依各大醫院網頁統計,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在急診等候住院人數,最高是高雄長庚一一三人,其他依序為林口長庚一一一人、亞東五十五人、台大五十四人、台中榮總五十三人,其中亞東與基隆長庚各有三十五人還在等推床。 全文未完(尚有5771)...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731-110206 落實分級轉診 讓急診室不再淪為難民營 四大解方》「喬」病房不如「喬」觀念 撰文 / 郭淑媛出處 / 今周刊   924 民眾多半有透過關係「喬病床」的經驗,似乎在台灣生病看醫生也得靠關係,一點也不像進步社會該有的樣子。要解決醫療亂象,從政府、醫院到民眾,各有不同的功課。 要解決各大醫學中心急診室壅塞情況,落實分級轉診,強化社區醫院功能、建立家庭醫師制度,是重要解方。理想的轉診制度,是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基礎診所「雙向分級轉診」,但台灣過去推動失敗,是因病人對醫學中心比較有信心,有病就直接報到,造成醫學中心一床難求。既然民眾的就醫習慣是先到醫學中心,那麼要讓分級轉診可以推展得更順利,恐怕建立「醫學中心向下分級轉診機制」才能解決問題。解方一:下轉疏散機制強化地區醫療網絡,即時在地救治急診壅塞最嚴重的台大醫院,副院長陳石池無奈地向《今周刊》表示,即使跟病人強調滿床了、還有更嚴重的病人也在等,病人仍堅持在急診等床。顯然,道德勸說難以發揮實際效果。但若醫學中心下轉不通,病床清不出來,真正有需要到醫學中心急救的重症病人就進不去,因此,政府提供一定的誘因,讓病患相信在區域或地區醫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而心甘情願下轉,才能讓中小型醫院落地生根,同時紓解醫學中心塞床問題。而喊了很多年的分級轉診,終於在近年看到成功的雛形。年,台南成大醫院與部立台南醫院(原署立台南醫院)共同成立「成大署南合作病房」,病人前往成醫看診後,若無病床可住,可轉至署南,由這兩家的「雙主治醫師」共同照護;病人到署南住院期間,病歷可由成醫轉至署南,出院後病人可回署南看診,不必回成醫才能追蹤病情。陳石池表示,這個轉診機制能成功,主要是「雙主治醫師」制,成大的醫師會去署南看病人,而病人對成大醫師有信任感,所以病人放心,這樣轉診就成功了。 全文未完(尚有2873)...       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fod_list_no=4980&doc_no=46295 「高齡友善城市 全臺總動員」新書發表會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營造高齡友善環境 「敬老與社會融入」最受長者滿意依據國民健康署在今(2014)年針對2,14460歲以上長者所進行的「對居住城市高齡友善滿意度調查」,以高齡友善的不同面向共29個題目詢問長者的滿意度分數,最高分為4分,代表「非常滿意」,最低分為1分,代表「非常不滿意」。統計結果顯示長者對高齡友善環境不同面向的滿意度由高到低依序是「敬老與社會融入」(2.96)、「社區及健康服務」(2.94)、「通訊與資訊」(2.91)、「交通運輸」(2.90)、 「工作與志願服務」(2.85) 、「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2.84)及 「社會參與」(2.83)(如附表)。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此次調查長者滿意度最高的「敬老與社會融入」面向,包含長者居住社區對老人的尊重、外出辦事時機關提供老人的服務以及社會對老人友善度等3個部分,顯示台灣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攜手改造高齡友善環境的努力,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邱淑媞署長指出,進一步分析不同面向細部單項題目,發現「交通運輸」面向中的「交通工具票價問題(如附表Q12)」以及「通訊與資訊」面向中的「服務人員說話音量、速度(Q26)」,都獲得了這次調查的最高滿意度3.12分。這樣的結果顯示,攸關長輩外出是否便捷友善的交通問題中,在票價方面是頗獲長者肯定的。而第一線接觸長輩較頻繁的機關服務人員的說話音量、速度,也獲得很好的滿意度,顯示高齡友善施政已紮根到最基層的點,讓服務長者的用心,無所不在。11年後(2025)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高齡化已是全球趨勢,全世界的戰後嬰兒潮,從2011年開始邁入65歲,台灣也不例外,台灣的生育率偏低、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1993年,臺灣老年人口比率已達7%,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20146月老年人口達11.8%,超過274萬人。預估2018年,老年人口比率突破14%,真正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則成為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比率占全人口的20%,平均每5人就有1人為65歲以上老人。邱淑媞署長表示,事實上,某些縣市現在就已經是高齡縣市,某些鄉鎮現在就已經是超高齡社區了!!! 然而國內社會卻尚缺乏警覺及準備,因此,有必要大聲疾呼,引起社會重視。同時,提到人口高齡化,大家常就提出應加強長期照護作為對策,卻忽視了預防、健康促進,使活躍老化更難有資源,因此,國民健康局(國民健康署前身)在民國百年,亦是其成立(民國907)滿10年、隔年可望成為「國民健康署」之際,提出老化海嘯來了的警訊,呼籲也自我期許,更加強化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之任務!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健康署點火 縣市接棒傳統衛生體系對民眾健康的維護,是以疾病預防和控制為主,這是很核心的公共衛生服務,然而,靠公共衛生體系照護長者健康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邱淑媞署長回想到她在2009年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全球高齡友善指引」,開始在研討會及各種場合推動這個理念,進入政府部門後,因應高齡社會來臨,在國家人口政策綱領之下,推動了全國高齡友善計畫,自2010年開始,採用WHO所倡議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包括:安居(住宅)、連通(通訊與資訊)、暢行(交通運輸)、無礙(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不老(工作與志願服務)、親老(社會參與)、康健(社區及健康服務)、敬老(敬老與社會融入),鼓勵國內各縣市依不同需求與優先性來設計規劃,推廣「活躍老化」各項具體措施。到2013年,全臺22縣市都已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為全球唯一全面涵蓋的國家,各縣市也都簽署了承諾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的「都柏林宣言」。邱淑媞署長語重心長的說,國民健康署推高齡友善城市之初,也遭遇到一些懷疑,但是,事實證明,高齡友善城市的推動,提供了各縣市一整套施政工具,八大面向檢核表也詳盡完善,各縣市依照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推動步驟與工作架構,恰好可將施政的敬老程度做一個檢視。目前縣市首長都十分歡迎這個計畫,「因為,做得好,長輩是會記在心上的。」她強調,高齡友善城市是一個全方位的社會建設與資源動員,高齡友善城市之推動具體落實了WHO所倡導的「所有政策面向的健康工程(Health in all policies)」。為了讓高齡友善城市能夠徹底落實在臺灣每個角落,國民健康署扮演著關鍵角色,發揮中央「倡議」(Advocate)、「促能」(Enable)及「媒介」(Mediate)等三大功能,帶領各縣市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首先在「倡議」方面,「高齡友善城市」政策是由中央主導,地方落實執行,由公部門帶頭做起,引領其他公、私立機關或機構、團體,積極營造高齡友善的空間與服務。在「促能」上,除宣導理念之外,國民健康署還提供了模組與工具,也就是一整套有效的工具執行方案,讓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的縣市有所遵循,依照步驟逐漸推廣。在「媒介」方面,國民健康署以小額行政運作經費來協助縣市整合跨局處的資源,並提供輔導專家名單,協助縣市解決推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並協助各縣市進行國際交流與推動經驗之分享學習。為了有效帶動各部門投入高齡友善城市行動,22縣市在申請國民健康署補助前,都必須由縣市長親自簽署高齡友善城市計畫推動的意向書。政策有愛 健康無礙邱淑媞署長說,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的這幾年來,慢慢感受到敬老、親老甚至迎老的社會氛圍,因為有了推動高齡友善城市這個計畫平台,各縣市將中央有關老人健康與福祉的相關政策,在地方整合落實,並以更貼進長輩需求的方式,發揮創意具體實踐,並吸引民間力量投入。國民健康署也搜集了各縣市在高齡友善城市8大面向的成果,彙集成冊分享給各界,並藉著書中各地長輩的生活故事,再次呼籲大眾,有了友善的環境,才能吸引長輩邁開大步外出趴趴走。記者會中特別邀了新書中的長輩們親自出席代言,就是想告訴大家,長輩們在有愛的政策環境中,才能無礙的樂活,讓長輩們在人生的下半場好好揮灑,要活到老、動到老、學到老,「活躍不老」。「高齡友善城市 全臺總動員」新書發表會附件_0046295002.pdf
      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fod_list_no=4980&doc_no=46292 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見H7N9流感病例,該區旅遊疫情建議提升為第二級警示(Alert),呼籲赴中國大陸民眾務必注意防範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疾管署今(2014)年93日接獲中國大陸衛生單位確認通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通報兩例H7N9流感病例,亦為該區首見病例。兩名個案為烏魯木齊市66歲女性及53歲男性,職業為退休人員及工人,均具活禽接觸史,分別於今年714日、85日發病,其中66歲個案已於83日死亡,53歲個案症狀輕微。疾管署宣布將該區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提醒計畫前往中國大陸的民眾,務必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接觸禽鳥,並籲請醫師於診治肺炎病人時,務必詢問該病患之旅遊史。(2013)年入秋後(101日起)迄今H7N9流感累計確認318例,包括中國大陸304例、香港10例、我國3例、馬來西亞1例。全球自去年迄今共453例確定病例,WHO77日公布171例死亡。疾管署提醒國人,前往中國大陸,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尤其切勿撿拾禽鳥屍體;食用雞、鴨、鵝及蛋類要熟食;並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以避免感染。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及旅遊史。如有相關疑問,請參閱疾管署網站(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914012.shtml 人工生殖補助 急追日韓星
 
【聯合報蘇聰賢�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2014.09.04 01:30 am
衛生福利部將推出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補助中低收入和低收入戶家庭,做人工生殖助孕。由於政府花費的經費不算少,應審慎為之,做好相關配套措施,才能讓美意發揮最大功效。 一個國家必須維持一定的人口數量,才能維持國力。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書中曾指出,日本逐漸平庸化,和出生率太低與人口老化不無關係;而鄰近的南韓,也面臨一樣隱憂。 韓國專家認為,人口數下滑已成為該國的國安問題。日本首相安倍也宣示要大幅提高該國生育率,希望到二年能穩住一億人口。 台灣去年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為一七,根據聯合國二一三年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指出,台灣的生育率,位居全世界最後一位;而人口高齡化速度,又是全球最快的國家。 這有如重力加速度般的人口減少黑洞,連總統馬英九也說過,台灣少子化已是國安問題。 日本育齡婦女在二○○五年到二年的總生育率為一二七,韓國為一二一,新加坡為一二二,這些國家政府都已補助不孕者人工生殖;而台灣總生育率比這些國家來得低,起步腳步已算晚。 台灣在未來廿到卅年間,將是調整人口結構的關鍵時刻。政府也研擬解決少子化、改善人口高齡化和移民政策等三大方向,過去民眾較可看見政府著力建構高齡友善社會;較少照顧到增加新生兒的面向。 外界憂慮,因起初補助對象以低收入戶為主,所誕生寶寶相對可能處於較弱勢的環境,是否製造另一種社會問題? 台灣年約五千八百多名人工生殖誕生的活產嬰兒,所費不貲,儼然是富人的遊戲;但別忘了,貧窮家庭也有享受天倫之樂的人權,這些家庭需要政府多關注。 有人提出有夫婦做了廿六次人工生殖仍失敗的血淚經歷,在人工生殖科技上,的確存在這類特殊案例。但研究統計,四十歲以下的夫婦接受人工生殖技術,約有三分之一能成功活產。 這類人工生殖補助,目前預估台灣年約可增一千三百名新生兒;不少國家都已在做,台灣也應急起直追。其實,藉由這補助,也能讓其他年輕夫婦警覺「生育是和時間賽跑」,慎重考慮及早增添家庭新成員;也要讓男性多參與育兒的事,年輕人才不會怕養不起而不敢生。 人口政策不只是衛福部的事,雖政府現已對低收入戶提供育兒補助等措施;不過包括教育、經濟等相關部會,甚至企業和民眾都應動起來,提升托兒所品質和人力,企業也給予育嬰假等友善措施,才能全面提升人口數量。     https://tw.news.yahoo.com/%E4%BA%BA%E5%B7%A5%E7%94%9F%E6%AE%96%E8%A3%9C%E5%8A%A9-%E6%B0%91%E5%9C%98%E7%B1%B2%E6%AA%A2%E8%A8%8E-033530446.html 人工生殖補助 民團籲檢討 中央社 – 2014年9月4 上午11:35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4日電)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今天說,政府投入人工生殖補助不符合經濟效益,應將經費優先改善產婦生產照護環境。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3階段補助人工生殖政策,明年上半年先推出第1階段補助,優先以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夫妻為補助對象,每年最高核可新台幣10萬元;民國105年第2階段對象是家戶所得平均70%以下(約77萬元)夫妻,第3階段自106年推動以家戶所得平均130%以下(約142萬元)夫妻,預期總生育率將會提高。 黃淑英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示,少子化原因不是「生不出」,而是「養不起」,政府為了增加生育率投入人工生殖政策補助,平均每個人工生殖的孩子要花掉政府23.5萬元,在國債高築狀況下,這樣的政策不符合經濟效益,且中低、低收入戶就算領有補助,也須付療程差額,反而陷入長期經濟負擔窘境。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會中表示,不孕原因很多,現代人工時太長且精神壓力大,沒有跟家人互動時間,如果可以改善,應有助自然懷孕,而非鼓勵懷孕醫療化。 與會的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產婦的生產環境不友善,產檢門診費比健保門診費低、同樣的檢驗項目,產檢給付也比健保給付少,沒有全面提供衛教費用。過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都以沒有財源拒絕增加產檢次數,應重新思考把財源放在改善孕程醫療檢測,讓所有孕婦獲保障。 根據人工生殖法規定,人工生殖指利用生殖醫學協助,以非性交的人工方法達到受孕生育目的的技術。1030904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40904/36064612/%E7%84%A1%E5%9C%8B%E7%95%8C%E9%86%AB%E7%94%9F%EF%BC%9A%E5%85%A8%E7%90%83%E5%BF%AB%E6%95%97%E7%B5%A6%E4%BC%8A%E6%B3%A2%E6%8B%89 無國界醫生:全球快敗給伊波拉 20140904 蘋果日報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伊波拉病毒在西非肆虐逾半年,「無國界醫生」組織前天警告,控制疫情這場仗,全球快戰敗。繼72名美國人在賴比瑞亞染病後,前天證實再有1名美國醫生在同醫院遭感染。 120醫護病故 美國慈善團體「國際事工差會」(SIM1名醫師前天證實在賴國治療病患時感染伊波拉。7月染病後已治癒的另名美國醫師布蘭特利(Kent Brantly),前天首度受訪時說,在賴國行醫時與該醫師很親近,為他「含淚祈禱」。布蘭特利回憶自己在723日出現38度發燒後,病情急轉直下,嚴重症狀包括劇烈顫抖、呼吸困難。他回美接受實驗藥物ZMapp治療後痊癒。不過他也自認當時病情未發展到十分嚴重,是能及早恢復原因之一。而日前在獅子山感染伊波拉的英國醫護志工波利,在接受ZMapp治療並在倫敦住院10天後,昨也康復出院,直呼自己「幸運」。 西非自今年2月爆發伊波拉疫情,已3062人感染,1552死(含120名醫護),致死率約51%。這波疫情估計需費約146億元台幣、耗時69個月才能控制住,屆時感染者恐逾2萬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0223 新疆首見2H7N9病例 2014-09-04自由時報 衛福部疾管署昨日宣布,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見2H7N9流感病例,為烏魯木齊市66歲女性退休人員與53歲男性工人,均有活禽接觸史,分別在714日、85日發病,女性已於83日死亡,目前該區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2級警示,呼籲前往當地應注意防護。 由於兩例發病的日期距今已經超過一個月,外界質疑為何昨日才通告,疾管署官員表示,新疆過去並沒有發生案例,中國為求慎重,也是昨日才通報台灣。官員提醒,民眾前往中國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尤其是撿拾禽鳥屍體,食用雞、鴨、鵝與蛋類要熟食,並加強洗手。(記者林惠琴)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0490 預防流感上身 定期接種疫苗 2014-09-04自由時報 文�何淑媛 流感病毒屬「正黏液病毒」,其病毒本身形狀呈球形,直徑約在80-120nm之間,屬於單股RNA病毒。在臨床上,流感病毒傳染性特強,其中尤以「A型流感病毒」本身易衍生突變種,引起大流行。 根據各種流感病毒本身抗原結構的不同,流感病毒又可分為A型、B型、C型三大型;A型流感

我要留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