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腹腔鏡微創手術 頑固疝氣的新選擇

「疝氣」無法藉由公衛改造防疫措施或藥物治療可根除或絕跡,而是一種人體組織退化結構變異的慢性疾病,據統計8%人口有後天前腹壁(肚子)到腹股溝區肌膜薄弱或缺損的機會,其中約6成會發展成為疝氣。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賴基鴻醫師,於門診中陸續收治多名困難疝氣及頑固疝氣之病人,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順利完成治療,且傷口小復原快,復發率也低。

外科賴基鴻醫師表示,腹壓增加及腹壁組織的退化是造成成人後天疝氣的主要因素,舉凡慢性疾病、老年、創傷、開刀或抽菸等因素會導致組織變性薄弱;腫瘤、妊娠懷孕或肥胖會導致組織的膨脹和鬆散;長期荷重工作、咳嗽(慢性氣管炎)、便秘、攝護腺肥大等容易導致腹內壓力增加;身體結構的退化或腹壁彈性纖維及膠原蛋白減少皆是造成疝氣的成因,男性發生機率較女性為高。

83歲蔡奶奶,多年前因子宮頸癌接受剖腹生式子宮頸切除及放射線治療,2年前手術傷口處形成嵌頓性腹壁切口性疝氣(腸子卡在原先下腹壁子宮頸手術處),經矯正腸子復位修補腹壁破洞,但日前下腹壁切口性疝氣再度復發且困難處置,遂轉診至賴基鴻醫師門診收治住院,因其前腹壁肌膜已變性退化且消失大半,醫師改採新式腹腔鏡腹內修補疝氣及複合式人工網膜手術治療,術後解決了蔡奶奶腹部疼痛不適的問題,住院三天後恢復良好出院返家。

85歲劉爺爺,有高血壓性心臟病、糖尿病、攝護腺肥大及帕金森氏症等多項慢性疾病,近半年來發現兩側腹股溝處有下墜凸出物且痠痛不適,至他院外科就診,醫師告知,因有多項內科疾病如使用傳統疝氣修補術處理兩側疝氣不僅費時且風險大,建議使用疝氣托帶以求暫時緩解,但劉爺爺仍感不適,遂轉診至賴基鴻醫師門診,經評估後實行腹腔鏡兩側全腹膜外疝氣修補及3-D立體人工網膜置入,不僅只有三個小傷口也縮短手術時間,更同時解決兩側疝氣問題。

賴基鴻指出,家族遺傳史、抽菸、肥胖、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過度勞動造成腹壓增高、惡性腫瘤病史等皆屬疝氣的危險因子,而疝氣修補術屬於重建手術,牽動因素很多,術前審慎評估相對重要,擬定客製化(量身訂做)手術,可防止併發症及復發率的發生。

腹腔鏡新技術的引進,提供了傳統手術的替代療法,尤其是復發性疝氣由腹壁前路徑反覆施行手術已窒礙難行,或同時患有兩側疝氣不方便使用傳統手術施行者,以及腹壁頑固性(即是併有腸阻塞或反覆復發)之切口性疝氣此時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無疑提供了適當的解決之道,且病人在術後的舒適度及局部感覺方面亦有明顯的改善,而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的優點在於術後疼痛較少、復發率低、傷口小、復原快,能較早回復日常活動。

賴基鴻醫師叮嚀,疝氣的診斷並不困難,以眼觀察、以手觸摸即可確定,當發現肚子和大腿交界處有不明凸出物時,請盡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雖然疝氣可能經過數月甚至數年不會惡化,但未治療的疝氣並不會自行改善,若放任不治療,除時常感覺不適外,若隨著時間增長愈變愈大,亦可能造成嵌頓性疝氣及腸壞死,嚴重甚至有致命危險。
本文作者:豐原醫院外科-賴基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