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您今天看PM2.5了沒?

空氣污染對健康有著莫大的影響,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室內與室外空氣污染會對呼吸道造成危害,包含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且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亦具有強烈相關性。

中華民國於2012年5月14日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增訂空污指數「PM2.5」,PM2.5對人體健康有何重大的影響呢?此次藉由本篇文章來介紹PM2.5,及民眾應如何因應及預防保健。

什麼是PM2.5(細懸浮微粒)?

一般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懸浮微粒、二氧化硫和鉛等。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是一種懸浮在大氣環境中,混合固態及液態的粒狀空氣污染物。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 (μm)的懸浮粒子稱為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稱為細懸浮粒子(PM2.5),大約是頭髮直徑的28分之1。細懸浮粒子(PM2.5)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質,例如重金屬、有毒微生物等。

懸浮粒子的大小決定了它們最終在呼吸道中的位置。較大的懸浮粒子往往會被纖毛和黏液過濾,無法通過鼻子和咽喉;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PM10),可以穿透這些屏障達到支氣管和肺泡;而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粒子(PM2.5的穿透力,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

PM2.5的形成原因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一部份懸浮粒子是自然過程產生的,源自火山爆發、沙塵暴、森林火災、浪花等。一般室外PM2.5懸浮粒子的來源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燒,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以煤炭燃燒作為取暖和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式、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造成的氣體…等。而放鞭炮、拜香、燒金紙、放煙火等是社區懸浮粒子的主要來源。在室內則主要是塵?、二手菸、烹調所造成的懸浮粒子。

PM2.5對人體的影響

台大公衛學院研究:PM2.5經人體吸入後可停留於肺泡區,能直接或間接引起呼吸道疾病,不僅讓結核病增加,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死亡風險也升高。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也指出,PM2.5會導致動脈斑塊沉積,引發血管炎症和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心臟病或其他心血管問題。

維基百科指出:PM2.5極易吸附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使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機率明顯升高,因此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最小的懸浮粒子(直徑<0.1微米)帶來的危害更為嚴重,這些粒子可以傳過細胞膜到達其他器官,包括大腦,可能引發腦損傷(包括老年痴呆症)。

PM2.5指標

環保署於2012年5月14日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增訂PM2.5空氣品質標準,並依據國內外健康影響研究結果,以健康影響為優先考量,將「PM2.5」24小時值訂為35μg/m3、年平均值訂為15μg /m3。2014年6月,教育部頒布「空污停課標準」。2014年12月,勞動部發布函釋,霾害應視同天然災害、可比照颱風假模式,根據《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地方首長可依權限宣布停班。
 
環保署自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提供民眾日常生活上之行動建議,與現有空氣污染指標(PSI)併行,提升對民眾的健康保障。環保署也建議民眾:在PM2.5指標達到紅色至紫色警報時,應盡量待在室內、緊閉門窗,並使用空氣清淨機,且應減少外出時間。在戶外活動時,也應著帶口罩(最好戴N95口罩)隔絕PM2.5被吸入氣管。盼望這些習慣能落實,降低空氣污染對健康的潛在危險。欲了解某地當日空氣品質(例如下圖:彰化地區),可以至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即時空氣污染指標(PSI) (https://taqm.epa.gov.tw/taqm/tw/Pm25Index.aspx)查看。
 (摘自中華民國網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減少PM2.5大家一起來

除了環保機關針對工廠、工地、汽機車…等污染源進行管制工作外,一般民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上,改變生活習慣來減少PM2.5的排放,共同為空氣品質盡一份心力。

一、食-少吃油炸及燒烤食物:減少食物油炸高溫烹調產生的油煙,以及避免燒烤時產生的PM2.5,減少環境污染。且此類食物吃進身體,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二、衣-選擇天然纖維材料及環保材質衣物:減少化學合成纖維材料衣物,這些化纖材料是使用石化原料,耗能又會產生PM2.5污染。清洗衣物時,也建議選擇不具揮發性的環保、水溶性洗衣劑。

三、住-除了選擇環保建材外,翻修住宅時,也要減少使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塗料,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就是PM2.5形成之前一個最重要的前驅物,故建議選用環保油漆塗料。多種植綠色植栽淨化空氣及多使用環保標章家電,可減少因發電廠發電所排放的PM2.5。

四、行-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騎自行及步行,汽機車定期進行排氣檢驗、按時保養車輛,可減少廢氣排放及能源消耗量。

五、育-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減少空污之教育,學校也讓學生了解PM2.5減量對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也要教育農民及民眾避免露天燃燒稻草及垃圾,減少空氣汙染。

六、樂-應減少燒紙錢、放煙火、鞭炮、蜂炮等活動,減少產生PM2.5。民眾若剛好在上述活動場所時,盡量不要處在下風處PM2.5濃度較高的地方。建議選擇更環保的祭拜方式如:以功德捐獻、食物、鮮花…等取代燃燒金紙。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 陳淑暖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