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壓迫性骨折治療新選擇-骨水泥『椎體再造術』

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黃國淵醫師

骨質疏鬆症是二十一世紀無聲無息的傳染病,它所造成之脊椎壓迫性骨折往往要付出很大的社會經濟成本,椎體再造術是近幾年興起之治療,傷口小、效果立即,除了PMMA骨水泥,成大醫院還有自己研發之磷酸鈣(HA)骨水泥。

在婦女停經後6到10 年的這一段時期,因為雌激素缺乏,若無治療,每年將以2%到3%的比率流失淨骨質量,造成骨質疏鬆,而脊椎壓迫性骨折與此類型的骨質疏鬆有關。

脊椎壓迫性骨折會造成脊椎不穩定而引起背部劇痛,治療方式,一般是給予對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加上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也會建議病人穿戴背架支撐,非不得以(如:有神經壓迫造成步態不穩、進行性的肌肉無力或大小便失禁等),才會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但長期的藥物治療容易造成十二指腸或胃潰瘍和腎臟病變。傳統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神經減壓手術或合併自體或異體骨骼移植的椎骨融合手術,手術時間較久,創傷較大而且癒合時間長,病人若合併有嚴重的內科疾病常無法承受此傳統手術,此外傳統手術將鋼釘架設在疏鬆的骨骼上,來維持骨折椎體的穩定性,不啻像在沙灘上蓋房子,房子不會穩固,易有併發症,因此需加上骨移植或骨骼代用品來強化整個結構。當然自體移植骨的效果最好,但是缺點是常需要多開一處傷口及犧牲正常的骨骼,而且取骨處常會酸痛;異體骨移植則須擔心移植骨被吸收及感染的問題。

由於脊椎壓迫性骨折的背痛,大部分來自脊椎斷裂的不穩定,如果能把不穩定的脊椎,填補其縫隙並且增加脊椎體的強度,那麼疼痛便能消失,因此近來常被採用的「PMMA骨水泥椎體再造術(Vertebroplasty)」,就是以小的傷口將PMMA骨水泥,經由後方椎莖(Pedicle)或藉由內視鏡協助由前方的椎體填入,骨水泥固化後,不僅能使破碎的椎體在原位融固化成整體,增強脊椎的抗壓性及穩定度,而且因為創傷小、恢復快。一般而言,病患在接受椎體再造術後,可以減輕約80%的疼痛,且可以立即回復其日常生活及活動。遺憾的是,目前台灣椎體再造術所使用的骨水泥是壓克力材質的PMMA,在植入時偶有使血壓降低的危險,其成型過程中會釋放出高溫引起臨近骨骼的壞死,PMMA骨水泥因為是壓克力塑膠,無法為體內所吸收,界面之間永遠有纖維薄膜存在,無法和骨骼融合,日後恐有鬆脫之虞。

鑒於此,成大骨科部主任林瑞模教授與成大材料系合作研發出與人體骨骼成份相近、具有生物相容性(Bio compatibility)的磷酸鈣骨水泥(Hydroxyappetite cement,HA),其進到體內後,會馬上固化成具高強度的磷酸鈣化合物,它不會引起任何副作用,不會釋放出高溫引起骨骼壞死,也不會釋放出其他的物質來刺激人體組織,安全性高,而且在體內可以被吸收,新生的骨骼也可生長於其孔隙而使骨折的椎體融合,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成效很好,絕大多數病患疼痛的指數以及生活功能,均得到明顯的改善,相信以後磷酸鈣骨水泥應可以廣泛地應用於脊椎壓迫性骨折的臨床治療,而成為其手術治療之主流。
本文由【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