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打開X檔案才知道真相從哪裡結束,談「血友病」!

文�高雄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 王玉祥

人體血液中有十三種不同的凝血因子,缺一不可,依發現歷史的先後次序而加以編號,血友病就是X性染色體長臂端的第八,第九凝血因子基因遺傳錯失,這兩者基因相距甚接近,導致血中無法產生足夠數量的第八或第九凝血因子,影響正常凝血。臨床血友病分為甲型(缺少第八因子),乙型(缺少第九因子)及丙型血友病(缺少第十一因子),各類型的血友病祇代表不同的基因錯失,臨床表現皆相同。甲型病患人數佔所有血友病人數的百分之七十五,乙型約18%,丙型則很罕見,發生率不及甲型的十分之一,較多見於猶太人,丙型病患臨床出血症狀與其血中第十一凝血因子缺乏程度往往不成比例,一般出血現象較甲,乙型輕微。

血友病的遺傳缺憾是在人體性染色體X上,加上是隱性基因,在女性患者身上,必須有兩條缺憾的X染色體同時集中在一起,才會發病,若祗被遺傳一條有病的基因,則是無症狀的帶因者,但在男性則祗需一條即會產生症狀。因此臨床看病的患者都是男性。女性的帶因者在婚後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產下血友病男嬰,因此血友病男性婚後生男育女,會隔代生育出有凝血障礙的外孫。

有百分之三十的血友病病患並無家族史,乃因新突變基因而得病。歷史上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即是基因突變的血友病帶因者,可能與其生父愛德華肯亞公爵以五十餘歲高齡才受孕生下維多利亞女王有關。

正常凝血快慢與血中所有凝血因子濃度有關。通常保持百分百狀態,當血中任一種凝血因子濃度降低至正常的百分之卅以下時,凝血開始變慢。直至因子濃度接近零時,就會無法凝血。並非所有血友病患者皆需治療,祗有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產量不及正常的百分之一時,也就是所謂重型患者,才會有明顯出血現象。多數輕,中型(凝血因子濃度分別祇有正常的5%∼25% 及1%∼5%)的患者仍能過著正常生活而不需求診,除非有外傷或需進行手術時。因子補充量以預定達到血中因子百分比濃度作依據,達到30%即有止血效果,若作手術準備預防治療, 血中因子可補充到50∼100% ,視乎手術種類而定。

血友病由於血漿中缺乏足夠的凝血因子,造成血液凝固障礙,患者一旦外傷引起血管出血,即難以止血,除非立即補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否則會流血而死,重度的患者,縱然極平常的碰撞,亦足以引起出血現象,雖然沒有外傷,也常在活動時發生關節腔內及肌肉內血腫。出血所在會有紅腫,發熱及疼痛現象,待補足凝血因子後,約經壹星期,症狀始消失。由於是先天性疾病,病患會不斷重覆發生上述症狀而需終生接受治療

由於凝血因子來自血漿,有傳染病毒的危險性,不斷改進的純化步驟已能減少凝血因子被病毒污染的機會。包括乾熱法、濕熱法(巴斯特消毒法)及溶劑消毒法。目前臨床使用的濃縮凝血因子已屬第三、第四代產品,分為中等純度、高純度、非常高純度及超高純度四種產品。愈純的產品愈不易傳染病毒。唯有基因重組凝血因子可達到超高純度,平均每毫克蛋白含凝血因子達4500單位,由於非來自血漿,因此絕對無病毒污染之虞。

使用凝血因子頻率雖會影響抑制抗體的產生,但非重要因素。易導致產生抗體的主要因子包括血友病類型,程度,基因遺傳方式。另外使用凝血因子種類及種族因素等皆屬之。通常重度甲型血友病患者較乙型患者更易發生抑制抗體(20∼33% vs. 1∼6%),重度患者較中輕度易生抗體(30% vs. 10%)。重大基因缺憾,有色人種與使用高純度凝血因子皆易發生抑制抗體。

血友病患者注意事項

領藥回家後若於近日使用,可貯放在約25℃環境下,不可日光曝曬。若長期貯藏,應置於4℃冰箱中,不要冰存。調劑時應注意完全無菌操作,任何針刺處皆以酒精墊消毒,先以刺針短臂刺入稀釋瓶中,繼而以長臂連接粉末瓶,稀釋液即被吸入粉末瓶。

注意長臂指向瓶壁,以免激起泡沫,搖勻充分溶解,然後以附有過瀘器的刺針刺入稀釋完全的粉末瓶。注意不可注入空氣,用針筒抽取藥液,各粉末瓶衹可使用個別的過濾針,完全抽取後既可進行靜脈注射,注射速度以不引起病患不適為原則,通常數分鐘內注射完畢。注射中若有頭痛、臉潮紅、心悸、注射部位不適,應暫停然後再減慢注射速度。粉末調劑後宜於三小時內注射完畢,可置於室溫下。
本文作者:王玉祥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