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九歲半男童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成功,戰勝免疫排斥!

罹患最高危險性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九歲半歲病童,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後,初步確認移植入的臍帶血幹細胞已經成功的在他體內長成,成為慈濟臍帶血庫送給台灣的第一例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個案,也是慈濟醫院臨床臍帶血移植的第一例。臍帶血移植在國外已施行多年,在國內因成功數很少,所以健保不給付,也因如此,個案就更少了。

九歲半歲的病童,在兩年多前檢查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來到慈濟醫學中心就醫。一般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癒率很高,但此位小病童因癌細胞染色體有複雜性突變,更糟的是化學誘導治療一直到六個月後才達到緩解,與一般化療在一個月後就能緩解病情相較明顯嚴重許多。根據這個反應,慈濟醫學中心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陳榮隆向其父母建議做幹細胞移植,希望在緩解的情況下儘早做骨髓移植,但當時無論在慈濟的骨髓庫或病童的家人間都找不到配對相符的骨髓或周邊血,再加上臍帶血移植需自付,在家人商量後因小病童的狀況較為穩定,家屬決定暫不移植。

不幸的是,小病童在去年底化學治療療程甫結束不久的兩個月後,癌細胞再度復發,在治療療程上一但化學治療停藥的半年內,再次復發都是相當不利的情形,而剩下唯一較有成功機會的治療就是進行骨髓移植。幾經積極的尋找,在沒有可配對的骨髓下,陳榮隆改建議使用只需六分之四以上配對相同的臍帶血,雖然病童的體重僅有二十五公斤,但臍帶血血量少,一袋臍帶血的幹細胞量不足小病童使用,因此使用兩袋臍帶血。

對於為了補足臍帶血幹細胞量不足而使用兩袋來自不同捐者的臍帶血的做法,陳榮隆表示有相當的信心,從過去臍帶血移植的經驗來看,有核細胞數或幹細胞的量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移植成功率才會高,但如果無法達到這標準,最近美國有做些研究,將兩袋臍帶血配合使用,使先達到幹細胞的量,雖然到最後只有一袋的幹細胞會生長,但是成功率較高。醫學界也曾懷疑使用兩袋臍帶血是否會增加排斥機會的可能,目前報告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排斥現象增加或引起特殊的毒性,這是目前得到最好的資訊來幫病童做最好的選擇。

陳榮隆並表示,在時間緊迫,沒有時間等待相符的骨髓時,臍帶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植成率雖然比骨髓或周邊血移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但與其花很多時間等待相符的骨髓,導致身體惡化,倒不如使用臍帶血在適當的時間內移植。

臍帶血與骨髓比較起來,骨髓有約百分之九十五的植成率,臍帶血的植成率有百分之八十幾,為植成率最低的幹細胞來源,小病童在四月十九日接受臍帶血移植,幸運的是二十六天後體內的中性球連續三天以上都達到五百,表示幹細胞已在他體內長成,而一般臍帶血移植要達到血小板穩定,不需要再輸血需要花一兩個月左右,此位小病童在移植後一個多月血小板就已經穩定,不需再輸血,但臍帶血移植的免疫系統恢復較慢,在往後的一兩年間,會碰到許多感染的問題,所以居家衛生習慣要比別人多小心,原本小病童將於今日出院,但因感染鼻竇炎,所以繼續住院觀察,但陳榮隆說,只要中性球生長成功與血小板穩定,就表示幹細胞已經成功的生長了。

慈濟臍帶血庫主任楊國梁表示,臍帶血庫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每個月有一百五十例臍帶血進庫,目前已儲存近五千例,之前已將臍帶血送至德國、美國與新加坡,均移植成功,此例送往慈濟醫院的臍帶血,為慈濟臍帶血庫送至台灣的第一例,也是慈濟醫院臍帶血移植的第一例。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